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监测与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8 842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出病原菌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8 842例标本中检出病原菌3 47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 267株,占65.3%,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其产ESBLs检出率分别为65.9%和48.1%,对三代头孢耐药率均很高,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很低;革兰阳性球菌981株,占28.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多,对万古霉素最敏感;真菌224株,占6.5%。结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不同菌种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存在差异,在用药前积极寻找病原菌并监测细菌的耐药性,对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不同阶段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及HBV前基因组RNA(HBV pgRNA)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就诊的60例慢性乙肝患者,对其进行抗病毒治疗,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恩替卡韦治疗组(n=30)和阿德福韦酯治疗组(n=30),并根据治疗不同阶段分为0周、12周、24周、36周、48周,对不同病况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 DNA、HBV pgRNA检测,比较抗病毒不同阶段HBV DNA、HBV pgRNA浓度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在0周、12周、24周、36周、48周血清HBV DNA、HBV pgRNA均呈下降趋势(P<0.05),且恩替卡韦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阿德福韦酯治疗组(P<0.05);治疗0周、48周时,恩替卡韦治疗组、阿德福韦酯治疗组的HBV DNA、HBV pgRNA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12周、24周、36周时,恩替卡韦治疗组HBV DNA、HBV pgRNA低于阿德福韦酯治疗组(P<0.05)。结论 HBV DNA、 HBV pgR...  相似文献   
3.
湘南地区HPV-DNA检测及21种基因亚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湘南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其亚型分布状况,为HPV感染和宫颈癌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核酸分子导流杂交法检测湘南地区3 737例女性门诊患者HPV DNA,并对其亚型感染分布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湘南地区3 737例女性患者共检出HPV阳性1 127例,阳性率为30.16%(1 127/3 737),21种亚型均被检出.1 127例阳性样本中,HPV单一感染者814例,占72.23%(814/1 127);多重感染者313例,占27.78%(313/1 127),以二重感染最多见,占69.33%(217/313);此外还检测出1例比较罕见的六重感染病例(HPV6、11、58、59、66、68).结论 调查人群HPV感染率具有一定的区域性,HPV-52型可能是湘南地区妇女较易感染的亚型,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4.
慢乙肝患者血清肝纤维化与肝功能指标及PLT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乙肝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肝功能指标及血小板数量(PLT)的相关性。方法对慢乙肝患者肝功能指标和PLT测定的同时,采用增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四个肝纤维化指标,然后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肝纤维化指标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成正相关,与白蛋白(ALB)和PLT呈负相关;在肝炎分型各组中,随着肝炎严重程度的增大,HA的值明显增大(P〈0.05),LN、PCⅢ、CⅣ变化不明显;随着PLT值的增大,肝纤维化四项指标中除了LN,HA、PCⅢ、CⅣ三项的血清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HA与肝功能各指标及PLT的相关性最好,是反映肝纤维化最好的指标之一,综合考虑HA等相关肝纤和肝功能指标及PLT是诊断肝纤维化有效的血清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呼吸道病原菌恒温扩增检测与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等关联性研究。方法对593份合格的痰标本进行呼吸道恒温扩增检测,同时抽取患者血液进行WBC、PCT检测,对结核杆菌复合群检测为阳性的个体进行γ干扰素释放试验。结果采用呼吸道病原体恒温扩增系统进行检测标本数量为593份,阳性标本数量为394份,阳性率为66.44%。PCT与呼吸道核酸检测阳性的相关系数高达0.988 5(P0.05),WBC升高与呼吸道核酸检测阳性的相关系数高达0.994 6(P0.01),7例标本为结核杆菌复合群检测阳性,其中2例标本为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结论恒温扩增芯片法可以联合WBC与PCT作为诊断下呼吸道感染的敏感指标,同时此法对结核杆菌复合群的检测比γ干扰素释放试验更灵敏,特异性更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郴州地区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ACE)基因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D)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随机纳入340例对象,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前糖尿病患者100例,非糖尿病者112例。用PCR法检测ACE基因I/D多态性,基因型分为II、ID或DD型。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χ2=32.09,P〈0.01)、BMI(χ2=16.10,P〈0.01)、糖尿病家族史(χ2=20.42,P〈0.01)和血清甘油三酯水平(F=21.28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种基因型II、ID和DD的分布在2型糖尿病组为72例(56.3%),52(40.6%)和4例(3.1%);在前糖尿病组为64例(64.0%),30例(30.0%)和6例(6.0%);在非糖尿病组为81例(72.3%),29例(25.9%)和2例(1.8%)例。ID+DD基因型与II基因型2型糖尿病的患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包括ACE基因I/D多态性、糖尿病家族史、BMI和血清甘油三酯浓度。结论ACE基因ID+DD基因型与郴州地区社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湖南郴州地区3个月以内的婴幼儿沙眼衣原体(Chlamydozoa trachomatis,CT)肺炎临床特征、基因型分布及致病力差异,为临床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集719例肺炎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T,再...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郴州地区健康儿童的EBV感染及携带情况,为正确诊断儿童EBV相关疾病和科学防治儿童EBV的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抽取郴州县区健康儿童350例(4月~14岁),根据年龄大小分为:婴儿组(<1 岁),幼儿组(1岁~),学龄前组(3岁~),学龄组(6岁~),大童组(10~14岁),采用免疫学方法检测血清中的EBV CA-IgG,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EBV-DNA,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350例健康儿童中,EBV CA-IgG的总阳性率为67.14%,EBV-DNA总阳性率为50.86%,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00),EBV CA-IgG和EBV-DNA的阳性率及核酸阳性者EBV-DNA的载量在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的儿童,EBV CA-IgG和EBV-DNA的阳性率及核酸阳性者病毒载量在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BV CA-IgG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升高;EBV-DNA的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大先升高,再降低,核酸阳性者病毒载量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降低。在同组中比较,EBV CA-IgG和EBV-DNA阳性率在婴儿组、幼儿组和学龄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学龄组和大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间比较,核酸阳性者的病毒载量,婴儿组和幼儿组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 在诊断EBV感染时,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EBV-DNA比血清中EBV CA-IgG更能反应病毒实际感染水平,临床价值更高。健康儿童EBV-DNA的检出率较高,体内存在普遍携带感染,但病毒载量不高,且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预防和诊治EBV感染时,我们应根据儿童的年龄段,充分考虑EBV存在的携带感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u)对8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Uu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对郴州地区2 710例泌尿道感染患者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进行Uu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药敏试验表明,Uu对红霉素耐药率最高,达30.52%,其余依次为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多西环素、米诺环素,耐药率分别为17.52%,14.10%,13.43%,6.97%,5.28%,3.95%,2.80%。结论:Uu对红霉素等多种抗生素高度耐药,治疗上应首选半合成四环素类,同时应规范临床经验性治疗用药,进一步加强对Uu菌株耐药变迁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尿路感染患者尿液标本中大肠埃希菌的检出情况和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2013年1年来医院尿路感染患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尿液培养分离的814株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260株,占总数的31.9%,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124株,占47.7%。药敏结果显示,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增多,加重了细菌的耐药性,临床在治疗尿路感染时应综合考虑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危险因素及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