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6篇
预防医学   3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中小学生学习日平均活动时间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分析在校中小学生学习日的日常活动模式,发现存在问题,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使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对我国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中专生11 438人(男生6 067名,女生5 371名)1周的上课、做作业、上下学交通、户外活动、锻炼、做家务、久坐少动以及睡眠等8项活动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国小学生、初中生、高中/中专生平均每个学习日学习时间分别为5.97 h,7.22 h,7.63 h,进行户外活动、锻炼以及做家务等体力活动总时间分别为2.07 h,1.93 h,1.78 h,久坐少动的时间分别为2.08 h,2.09 h,2.54 h,睡眠时间分别为9.08 h,8.53 h,8.15 h。结论性别、年龄和地区影响中小学生的日常活动模式,应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国居民看电视时间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了解我国居民看电视的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使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对我国6岁及以上居民66601人(男性32254人,女性34347人)的看电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92.1%的居民看电视,城市居民(94.3%)看电视的比例高于农村(91.2%),男性(93.0%)高于女性(91.2%),18~59.9岁居民高于其他年龄组居民。居民平均每星期看电视的时间是2.1小时,其中城市(2.3小时)高于农村(2.0小时),18岁及以上居民高于18岁以下居民,男女间差别不大。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小于1小时、1~2小时、2~3小时、3小时及以上的居民所占比例依次为13.9%、25.5%、34.6%和26.0%。结论我国6岁以上居民绝大多数看电视,看电视时间2小时及以上的居民所占比例比较高,不同年龄、性别、城乡居民看电视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1989-2006年辽宁省成年居民不同性别、年龄和居住社区体质指数(BMI)分布及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1989、1991、1993、2000、2004和2006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6次追踪资料,选取辽宁地区18~45岁的健康成年居民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结果 1989-2006年辽宁省18~45岁成年居民BMI均值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1989年BMI均值为(22.1±9.4)kg/m2,而2006年上升到(24.0±5.2)kg/m2.其中男性BMI均值从(22.1±2.1)kg/m2上升到(24.6±5.1)kg/m2,女性BMI均值从(22.1±2.6)kg/m2上升到(23.9±4.3)kg/m2,男性增长幅度大于女性.30岁及以上成年居民BMI均值增长较快,到2006年BMI均值已超过24.0 kg/m2;城市、郊区、县城和农村居民BMI均值1989年分别为(21.8±2.4)kg/m2、(21.8±2.6)kg/m2、(22.1±2.7)kg/m2和(21.1±2.2)kg/m2,到2006年分别增长为(24.0±4.2)kg/m2、(23.9±4.0)kg/m2、(24.2±4.2)kg/m2和(22.6±3.5)kg/m2.城市、郊区和县城居民BMI均值增长较快,农村居民BMI均值增长较慢.随着BMI水平的提高,成年居民低体重率逐年降低,而超重肥胖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1989年辽宁省成年居民低体重率为6.9%,超重肥胖率为10.3%,到2006年该人群低体重率为4.5%,超重肥胖率为31.9%,17 a间居民超重肥胖率增长了21.6个百分点,其增长幅度为209.7%,平均每年增长率为6.9%.结论 辽宁省成年居民BMI逐年增长,应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四城市学生看护人限盐勺使用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14年中国城市居民盐知信行调查数据,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武汉市、成都市、沈阳市12848名(男性4862名,女性7986名)学生看护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填问卷的方式收集限盐勺相关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盐相关知识等对学生看护人使用限盐勺的影响。结果33.3%的学生看护人没听说过限盐勺,41.9%听说过限盐勺但家中没有,24.8%听说过且家里有限盐勺,武汉、男性、初中及以下、职业为其他、低收入组没听说过限盐勺的比例高于其他组;广州、女性、高中及以上、专业技术和办事人员、高收入组家里有限盐勺的比例高于其他组(P<0.01);在有限盐勺的学生看护人中,10.0%不用限盐勺,60.6%偶尔用或当做普通勺使用,仅有29.5%经常/每次使用限盐勺控制用量,沈阳、男性、高收入组经常或每次使用限盐勺控制用量的比例高于其他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中及以上、高收入水平、知道盐推荐摄入量、知道高盐饮食会引起高血压对学生看护人拥有限盐勺影响的OR(95%CI)值分别为1.328(1.221~1.445)、1.268(1.029~1.563)、1.243(1.145~1.348)和0.838(0.763~0.921);家中有限盐勺的学生看护人知道盐推荐摄入量、知道高盐饮食引起高血压、限盐勺来源(社区/单位发放,亲戚朋友送)对看护人使用限盐勺影响的OR(95%CI)值分别为1.473(1.259~1.722)、1.249(1.040~1.501)和0.505(0.415~0.615)/0.603(0.441~0.823),均是影响学生看护人使用限盐勺的主要因素。结论2014年中国四城市学生看护人限盐勺的拥有率和使用率低。  相似文献   
5.
了解我国四城市中小学生饮料消费种类及其家长的影响,为开展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沈阳市、广州市、武汉市、成都市9 221名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饮料消费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最常饮用的饮料前5位是奶类(60.5%)、碳酸饮料(37.0%)、果蔬汁饮料(31.0%)、功能饮料(26.9%)和鲜榨果蔬汁(22.5%),不同性别和学段的学生饮用的饮料种类不同.学生与家长的饮料消费行为正相关(r=0.152,P<0.01).小学生受家长影响的因素较多,包括家长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水平以及家长的饮料消费行为.男生主要受家庭经济水平影响,女生主要受家长文化程度影响.家长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水平越高,学生越容易消费鲜榨果蔬汁.相对于小学,家长文化程度为初中、高中及以上的学生消费鲜榨果蔬汁的OR(95%CI)值分别为1.344(1.168 ~1.546)和1.439(1.273~1.627);相对于家庭经济水平低,水平为中、高的学生消费鲜榨果蔬汁的OR(95%CI)值分别为1.321(1.151~1.515)和2.075(1.604~2.683).结论 我国四城市中小学生饮料消费以奶类为主,饮用碳酸饮料的中学生仍占有较高比例.应制定干预策略,着重考虑学生的性别、家长的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辽宁省城乡小学生午餐状况,为开展学生营养改善行动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 2011年“辽宁省学龄儿童营养监测”,共调查3~6年级小学生16169人。调查使用自填问卷,收集了人口统计学、 午餐行为及其它健康相关行为等信息,同时测量身高、体质量。结果城乡小学生午餐就餐地点差异显著(χ2=3207.5,P<0.01),城市学生在“小饭桌”就餐(即家庭托餐)的比例最高(40.6%),而农村学生在学校食堂就餐的比例最高(镇中心小学:60.5%;农村小学:78.8%)。城市学生午餐食物种类大于等于3种的比例为57.3%,显著高于农村学生(镇中心小学:37.7%;农村小学:35.6%)(P<0.05)。然而在午餐食物种类丰富的学生中,农村学生下午第4节课之前出现饥饿的比例也显著高于城市学生(28.9%和17.7%,χ2=183.3,P<0.01)。结论辽宁省城乡小学生午餐就餐情况差异较大,城市学生供餐模式需合理引导,农村学生午餐质量亟需改善。  相似文献   
7.
分析辽宁省城乡小学生早餐行为及影响因素,为开展以学校为基础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1年“辽宁省学龄儿童营养监测”,共调查三~六年级小学生16 169名.调查使用自制问卷,收集人口统计学指标、早餐行为及其他健康相关行为等信息,同时测量身高、体重.结果 上学日,11.8%的城市学生和24.4%的农村学生不能每天吃早餐;城市学生早餐质量好的比例为49.5%,农村学生为36.3%,城市高于农村(x2=224.6,P<0.01).城市学生中,早餐质量好的学生在第4节课之前有饥饿感的比例(27.1%)低于早餐质量不好的学生(29.8%);农村学生分别为38.4%和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7,-3.3,P值均<0.01).调整年龄、性别、地区及上学路程时间等影响因素后,与每日吃早餐且食物种类多样相比,经常不吃早餐且食物种类单调的学生肥胖的风险更高(OR=1.44,95% CI=1.14~1.98).结论 辽宁地区小学生吃早餐的频率较低,且50%以上学生早餐质量不好,亟需改善.  相似文献   
8.
了解沈阳市、武汉市、成都市、广州市中小学生家长的饮食行为状况,为进一步开展饮食行为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沈阳市、武汉市、成都市、广州市13 805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饮食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70.7%的学生家长能保证每天都吃早餐,但其中仅有18.0%的家长早餐营养良好.4所城市学生家长每周吃早餐次数及早餐营养状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17.872,259.788,P值均<0.05).学生家长吃西式快餐的频率≥1次/月的占34.3%,各城市学生家长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6.958,P<0.05).学生家长每周至少吃1次零食、饮料比例分别为78.3%,59.5%,零食、饮料每周消费次数构成各城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82.53,136.381,P值均<0.05).学生家长常吃的5种零食依次为新鲜蔬果、谷类、坚果、奶制品、豆制品,常喝的5种饮料依次为茶水、茶饮料、碳酸饮料、果蔬汁饮料、鲜榨果蔬汁.结论 四城市学生家长存在早餐结构不合理,消费西式快餐、不健康零食及饮料等现象,因此应加强营养教育.  相似文献   
9.
中国居民的就餐行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分析我国不同地区居民的就餐行为,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使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对55514名(男26449人,女29065人)15岁及以上居民的就餐行为包括每日就餐次数、就餐地点、每日在外就餐比例等进行分析。结果:我国居民中91.5%是一日三餐,8.0%是一日两餐,城市、农村居民中一日三餐和二餐的比例相差不大,四类农村地区居民一日二餐的比例(29.3%)明显高于其它地区。一日中不吃早餐的比例最高(3.2%),18~44.9岁年龄组不吃早餐的比例较高(3.5%),四类农村地区居民不吃早餐的比例(12.6%)明显高于其它地区。城市居民每日在外就餐的比例(26.1%)明显高于农村(8.7%),男性(18.6%)高于女性(11.0%)。结论:我国居民的就餐行为存在不合理之处,应加强营养教育,促使人们采取健康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青春早期男生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为研究青春早期儿童肥胖预防对策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在辽宁省某市城市和乡村中学各1所,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在读初一、初二全体男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体格测量和青春发育评价筛选出青春早期超重肥胖男生92人和体重正常的92名男生,共184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填式问卷收集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父母情况、家庭情况和身体活动情况等信息。结果 超重/肥胖男生的家庭人均月收入、母亲和父亲文化程度、居住周围是否有工厂、每天家庭作业时间、视屏时间和静坐时间的报告率与体重正常男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男生的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能量的摄入量显著高于正常男生(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独生子女(OR=3.919,95%CI:1.140~12.474)、居住地周围有工厂(OR=7.150,95%CI:2.607~19.609)和静坐时间超过2 h/d(OR=172.681,95%CI:10.937~2717.358)是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以上(OR=0.156,95%CI:0.042~0.5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