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对恩施地区2003年3月上、中旬发生的两起流感局部暴发流行进行病原学分析。方法采集患者咽拭子进行病毒分离鉴定,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进行抗流感病毒IgG抗体测定。结果证实湖北恩施地区出现的流感局部暴发流行是由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分离的B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与2001年香港分离株(B/香港/维多利亚30/2001)和浙江分离株(B/浙江/2/2001)很接近,而与1999年四川分离株(B/四川/397/1999)和2001年上海分离株(B/上海/20/2001)相差甚远。结论湖北省恩施地区2003年3月流感局部暴发流行是由流感病毒B型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2009—2011年恩施州186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确证阳性样本进行免疫印迹(WB)条带分析,增强对WB试验结果的分析判断能力。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09—2011年恩施州辖区HIV抗体初筛阳性标本进行复核检测和使用WB试验进行确证检测。结果 269例初筛阳性者中ELISA复核HIV抗体阳性210份,阳性率为78.07%;复核HIV抗体阴性59份,阴性率为21.93%。WB试验阳性186份,占88.57%;15份为不确定,占7.14%;9份为阴性,占4.29%。WB带型分布:其中7条带以上共计181例,占97.31%;6条带的3例,占1.61%;5条带的1例;占0.54%。性别、不同年龄组间与各WB带型分布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艾滋病HIV抗体初筛与确证实验中,复检试剂种类的选择对确证阳性率影响较大,WB带型的阳性判定应严格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并结合试剂说明书,参考实际情况,谨慎判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鄂东南、鄂西、鄂西北地区从业人员体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亚型分布状态进行分析比较.方法 以鄂东南、鄂西、鄂西北地区体检的从业人员为对象,每人静脉采血5 mL并分离血清,通过巢式PCR方法对HBV亚型进行分型.结果 共检测HBV阳性血清标本29份(鄂东南9份,鄂西、鄂西北各10份),其中B型18份(62.06%)、C型1份(3.44%)、BC混合型3份(10.34%)、A型3份(10.34%)、AC混合型1份(3.44%).结论 29份HBV阳性血清标本中B型基因18份,占62.06%,数据显示B型为该地区HBV流行优势基因型,其结果与相关研究报道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医务人员上呼吸道感染的传染病病原和抗体,为制订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活性炭酵母浸液琼脂培养基、血平板、支原体快速培养基检测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和外环境样品的病原菌,用ELISA检查血清嗜肺军团菌IgM、1~7 IgG抗体,用多重PCR检测呼吸道分泌物SARS和禽流感病毒抗原,用全自动微生物基因指纹系统检测病原基因指纹图谱。结果首例病人和15例发病的医务人员呼吸道分泌物和血清学检查均没有检出军团菌、流脑和肺炎球菌,有6例患者支原体快速培养阳性,首例病人使用过的水体检测出犬巴氏杆菌;检测病人和密切接触者双份血清有1人双份血清军团菌1~7-IgG抗体4倍增长;死亡病例呼吸道分泌物没有检出SARS和禽流感病毒抗原。结论首例病人死于重症肺炎,实验室排除人禽流感、SARS和流脑,不能排除军团菌感染,15例集聚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与首例患者无同源性传染证据。  相似文献   
6.
有资料报道 :甲肝 (HAV)与乙肝 (HBV)双重感染时 ,有部分病例的血清甚至肝组织内 HBV标志物可一时性转为阴性或滴度下降 ,这将影响 HBV感染分析的准确性。从流行病学角度预示流行期与流行期后感染率的差别 ,在自然人群中观察 ,国内已有多篇报道 ,而在甲肝暴发流行期间情况又是怎样 ?本文选择一所农村中学在甲肝暴发流行期间 ,进行了 HBV感染标志物的动态观察 ,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血清 采自甲肝流行期间 ,临床诊断为甲肝患者之血清。1.2 试剂与方法  HAV- Ig M诊断试剂 ,EL ISA法 ,购自上海科华公司。 HBV5种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1986~1998年,我们运用自拟溃疡宁散治疗消化性溃疡86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86例中,男56例,女30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17岁,平均39岁;病程<5年21例,5~15年50例,≥15年15例.所有患者均以胃脘疼痛为主症,伴痞闷胀满、嘈杂、嗳气吞酸等症状,且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常由饮食劳倦、情志失调等因素诱发.86例患者均经X线钡餐透视、摄片或纤维胃镜检查确诊.其中胃溃疡24例,十二指肠溃疡52例,复合性溃疡10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两起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聚集性暴发流行中所分离到的伤寒沙门菌进行分离鉴定和基因分型,对其病原进行同源性分析和分子流行病学探讨,为科学防治提供实验室检测依据. 方法 用传统方法对11株伤寒沙门菌菌株进行生化、血清学复核鉴定.对确认的伤寒沙门菌菌株,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电泳酶切指纹图谱. 结果 11株伤寒沙门菌经PFGE,根据其条带的差异可分为3个PFGE型别. 结论 两起伤寒沙门菌感染为不同亚型所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笔者在临床及消化道内窥镜检查中,共检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250例,其中巨型溃疡30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0例,男23例,女7例,年龄60~75岁。临床主要表现:7例下腹隐痛,3例脐周隐痛,2例上腹痛向胸部放散,2例上腹痛向背部放散,10例食欲不佳,嗳气腹胀伴消瘦,无腹痛,4例黑便伴贫血,2例幽门不全梗阻。所有病例均经纤维胃镜及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两起由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聚集性爆发流行中所分离到的伤寒沙门氏菌进行鉴定和基因分型,探讨恩施州伤寒沙门菌的分子流行病学,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用传统方法对11株伤寒沙门氏菌菌株进行生化、血清学复核鉴定。对确认的伤寒沙门氏菌菌株,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电泳酶切指纹图谱。结果 11株伤寒沙门菌经PFGE,根据其条带的差异可分为3个PFGE型别。结论两起伤寒沙门氏菌感染为不同亚型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