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0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4~2002年广西甲型副伤寒和伤寒流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 了解1994~2002年接种伤寒Vi疫苗后的7年间伤寒和副伤寒流行变化,评价Vi疫苗对控制伤寒流行的效果并分析甲型副伤寒的特征及影响其爆发流行的因素。方法对自治区疾病控制中心实验室记录、伤寒副伤寒爆发调查报告、监测系统资料、全区伤寒流行地区伤寒Vi疫苗供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过血培养证实甲型副伤寒病例为1200例、伤寒为285例;甲型副伤寒与伤寒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十分相似;饮用污染水是引起甲型副伤寒爆发的主要原因;从1999年起,甲型副伤寒杆菌开始超过伤寒菌为优势流行菌株。结论 在广泛使用伤寒Vi疫苗后,伤寒基本得到控制,但因为引起副伤寒发病的危险因素依然存在,甲型副伤寒已取代寒,成为广西农村地区的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为控制甲型副伤寒的流行,在安全饮用水供应状况得到全面改善之前,应尽快研制出副伤寒疫苗。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影响成人疫苗接种率的有关社会经济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广西河池市2个城镇,对5~60岁登记在册居民按有对照的组群随机抽样原则进行伤寒Vi疫苗和A群流脑疫苗的大规模接种;比较接种者的人口学和社会经济特征与接种率的关系。结果 应接种对象118071人,实际接种92476人,接种率为78.32%,其中伤寒Vi疫苗76.87%;流脑疫苗79.69%。城市接种率为77.29%,农村接种率为80.58%;5~9岁接种率最高,为89.65%;20~29岁组最低,仅为69.07%;男女接种率分别为79.07%和82.11%;高收入住户人群接种率最高达到90%左右;18~60岁人群中,按受教育程度分析以“小学毕业”人群接种率最高,为78.34%;按居住单元分析,学生的人群接种率最高,达92.01%,私营业主和退休人群接种率最低,分别为69.71%和68.82%;居住未满1年者的人群接种率最低.为62.5%.居住1~2年者接种率最高,为84.47%。结论 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居住年限以及城乡差别对接种率并无直接影响;流动性大、老年人是影响疫苗接种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4.
为了解我区婴儿死亡及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情况,探索预防措施,我们对宾阳全县1986年出生的婴儿进行抽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摘要如下:基本情况:宾阳县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面积2268.75平方公里,人口789902人,有汉、壮、侗、布依、么佬等民族聚居,经济以农业水稻为主,人均收入396.12元。调查对象:1986年1月1日零时至1986  相似文献   
5.
在国内外广泛使用的一些麻疹减毒株疫苗中,麻疹京55株鸡胚细胞疫苗(京55C)临床反应最低,血清抗体效应也较弱[1-6]。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用实验感染和自然叮咬吸血感染带毒的雌性白纹伊蚊,用克隆的Den.V-cDNA探针作斑点杂交检测蚊体内病毒RNA和Den.v-McAb-IFA检查蚊头压片的病毒抗原。探针检出病毒RNA的时间分别为实验感染后第2d,自然叮咬吸血后第1d。McAb-IFA检出病毒抗原的时间分别为实验感染后第3d,自然叮咬后第2天。从登革热监测点中,检出B组虫媒病毒的存在,提示早期检出蚊虫携带病毒水平,可预测B组虫媒病毒的潜在流行或暴发流行趋势。这些结果显示NHA和IFA可直接检出蚊体内Den.v,但前者优于后者,方法简便,无需要昂贵仪器,适用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标本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整群随机试验实现学校伤寒副伤寒综合干预项目的研究设计和实施应用,评价设计与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广西伤寒副伤寒高发区全州县为项目现场,采用整群随机试验方法确定干预组和对照组所需样本量。结果根据组群随机试验方法计算,共需要观察对象为28500人,以学校为单位,分为38个组群。根据组群的以往发病率、地理位置及性质(小学、中学、高中)分层配对,确定干预组分为19个组群共13563人,对照组为19个组群共14143人。对2组各主要混杂因子(学校性质、学生年龄与性别、学校卫生环境等)进行分析,2组之间总体相差不大,具有较好的均衡性与可比性。结论整群随机抽样法应用于伤寒、副伤寒学校干预试验研究,简单易行,能较好地控制组间混杂因子,但所需样本量较大。  相似文献   
8.
1987年3月至1988年4月我们在宾阳县对47名孕妇进行破伤风类毒素(破类)免疫,对宾阳县黎明、和吉、洋桥三个乡13777人进行育龄期妇女破类疫苗注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破类疫苗为武汉生研所生产,批号851,均在有效期内使用。孕妇47名,各注射疫苗2次,第一针最早在产前225天注射,最短在55天注射,平均116.08天;第二针最早在产前171天注射,最短在产前第9天注射,平均  相似文献   
9.
为了证实我区开展脊灰炎计划免疫工作以来,预防接种后的免疫效果及冷链运转的质量,1989年对广西89个市县(包括郊区县和柳铁)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采集了1303份血清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1.血清:从各地市县柳铁随机抽样采集。 2.材料:Hep-2细胞,标准中和用Ⅰ、Ⅱ、Ⅲ型Polio毒株,参考Polio抗血清、小牛血清均用由昆明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提  相似文献   
10.
对实施计划免疫后广西壮族自治区几个少数民族的麻疹发病状况做了分析,结果显示少数民族中麻疹暴发或流行的特点是二低一高,即麻疹疫苗接种率低(49.9%),血凝抑制抗体(HI)阳性率低(78.8%),麻疹发病率高(148/10万)。少数民族麻疹疫苗接种率低是造成麻疹流行的重要原冈。加强对少数民族的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卫生意识,强化麻疹疫苗免疫,提高接种率,是控制少数民族地区麻疹流行的首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