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宜都市6岁以下儿童超声骨密度的现状及变化规律、影响因素, 为儿童骨健康保健工作提供正常人群参考数据和工作方向。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2年12月在宜都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进行骨密度检测的健康儿童, 共检测7 064名, 其中男3 681名, 女3 383名。使用以色列SunLight公司的Omnisense 7000P型定量超声骨密度检测仪, 由专人按标准进行骨密度检测。3岁以下儿童选取左侧胫骨中段为测量点, 3岁以上儿童选取桡骨前1/3 处为测量点, 测量其超声速度值。同时应用自制的调查表对受试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准确记录受试儿童出生日期, 家庭经济收入、父母文化程度、养育人文化程度、家庭类型、母亲孕期情况、喂养情况、补充维生素D和钙情况、户外活动时间、有无家族性骨骼疾病及其他重大疾病。结果 宜都市6岁以下儿童在1、12、24、36、48、60月龄时超声骨密度正常范围值分别为:(2 877.23±214.44)、(3 275.32±215.89)、(3 459.66±195.60)、(3 577.46±300.45)、(3 605.55±288.53)和(3 642.49±288.04)m/s, 随月龄增长而逐渐增加。3岁以内骨密度增长迅速, 尤其是婴儿期, 3岁以后骨密度增加明显变缓, 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各月龄组男女童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孕后期补充维生素D、0~2岁儿童每天口服维生素D、参加主/被动运动、及时添加动物性食物、户外活动是增加儿童骨密度的保护因素。结论 建立了宜都市6岁以下儿童超声骨密度正常范围值, 为今后儿童骨健康保健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188例高危儿的早期干预效果对比分析,总结高危早期干预的最佳方式。 【方法】 将2006年1月-2008年12月宜都市妇幼保健院首次就诊筛查出的408例高危儿为研究对象。按自愿原则将其中的188例作为干预组,进行动作、认知、语言、视听及物理作业、药物治疗等综合干预,医院干预与家庭干预相结合;其余220例作为未干预组,只进行家庭运动训练、抚触及视听等。同期16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3组儿童在出生后6、9、12、18月时测量身长、体重、头围等体格发育指标,同时进行婴幼儿智能发育测试。 【结果】 干预组与未干预组比较,除6月时的体重、头围及9月时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月龄的体格发育指标及智能发育水平干预组优于未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未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除6月时体重、头围外,其余体格发育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智能发育水平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与干预组在体格发育及智能发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儿童预后优于未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 高危儿早期干预可明显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制剂中非药用原料的应用情况及解决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制剂配制中非药用原料的使用现状,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查阅献,并对部分医院制剂室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制剂中非药用原辅料的使用十分普遍。结论:应采取措施保证制剂质量,并加大药用原辅料的研究、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处方拒配的原因。方法:对电脑系统保存的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005年3月-2006年12月药物治疗处方数据进行统计和归纳,对处方拒配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在实际审核的659270份处方中,拒配的有3941份(0.60%),主要原因为药物配伍不当、剂量不规范、电脑录入错误、药品选择错误等。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为药师提供了药学服务的平台,通过药师对医嘱的审核,可有效减少不合理用药,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乙型肝炎阻断传播临床效果和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10月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产妇及其新生儿202例为研究对象,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产妇所生的新生儿在出生后12 h内进行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接种,并对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及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时间、剂量、注射方法、分娩方式、喂养方式、母亲感染情况、抗体检测时间和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新生儿出生后12 h内乙型肝炎疫苗及时接种率为100%,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及时接种率96.04%;全程接种后2个月-3个月检测结果显示,新生儿乙型肝炎阳性4例,阳性率1.98%。阻断成功198例,阻断成功率98.02%。单因素分析表明,新生儿分娩方式和母亲感染情况对新生儿乙型肝炎免疫阻断效果有明显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母亲为大三阳对新生儿乙型肝炎免疫阻断有重要影响;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乙型肝炎的免疫阻断无明显影响。[结论]对于母亲为乙型肝炎大三阳的孕妇在新生儿出生后更要注意乙型肝炎的免疫阻断,以提高乙型肝炎母婴阻断率。  相似文献   
6.
脱-γ-羧基凝血酶原(DCP)是肝癌细胞产生的异常凝血酶原,其机制可能与癌细胞对维生素K利用障碍、依赖维生素K的γ谷氨酰羧化酶及辅酶活性降低,致内质网产生的凝血酶原N端10个谷氨酸残基羧化不全有关.DCP可以作为肝细胞癌诊断的标志物,还可能具有刺激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抑制肝癌细胞产生DCP,能达到治疗肝癌的目的 .维生素K及其衍生物被认为可能具有抑制肝癌细胞产生DCP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肝癌细胞γ谷氨酰羧化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肝内胆管癌(ICC)是发病率仅次于肝细胞肝癌的肝恶性肿瘤,约占其发病率的15%,近年来肝内胆管癌的全球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进展较快,易转移复发,故预后较差。根治性手术切除(R0切除)仍是惟一可能治愈肝内胆管癌的治疗方式,是改善病人预后的关键之一。目前针对肝内胆管癌的外科治疗方面如术前黄疸的处理、肝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联合血管切除、微创手术治疗、术后复发等仍存在很多争议。  相似文献   
8.
肝内胆管癌(ICC)是发病率仅次于肝细胞肝癌的肝恶性肿瘤,约占其发病率的15%,近年来肝内胆管癌的全球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进展较快,易转移复发,故预后较差。根治性手术切除(R0切除)仍是惟一可能治愈肝内胆管癌的治疗方式,是改善病人预后的关键之一。目前针对肝内胆管癌的外科治疗方面如术前黄疸的处理、肝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联合血管切除、微创手术治疗、术后复发等仍存在很多争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不留置鼻胃和鼻肠营养管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收治的23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110例不留置鼻胃及鼻肠营养管(未留置组),128例留置鼻胃及鼻肠营养管(留置组)。对比分析两组病人术后恢复情况、营养状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未留置组与留置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未留置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留置组病人在消化道不适症状(咽喉疼痛、恶心呕吐)、肺部感染方面明显优于留置组(P<0.05),且未增加胰瘘、胆瘘、切口感染、胃排空延迟、术后出血、腹腔感染的发生率(P>0.05);两组在术后30 d死亡及二次手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5天未留置组病人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水平明显高于留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不常规放置鼻胃及鼻肠营养管安全可行,有利于病人的术后康复,减轻痛苦,改善术后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胆囊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3(PIK3R3)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50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门诊及电话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止至2018 年12 月。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0 例胆囊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PIK3R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化分析表明,PIK3R3 蛋白表达主要位于胆囊癌细胞的细胞质中,胆囊癌组织中PIK3R3蛋白表达阳性率较癌旁组织中明显升高(74.0% vs 28.0%,χ2=7.923,P<0.05)。而且PIK3R3 蛋白表达阳性率在患者的肿瘤TNM分期和分化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33,6.821,P<0.05),而在性别、年龄、是否患有胆囊结石、淋巴结转移方面,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PIK3R3蛋白高表达者相较于低表达者预后更差(中位生存时间10 个月 vs 19 个月,P<0.05);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PIK3R3表达阳性可作为胆囊癌预后危险因素之一(HR 5.766,95%CI 1.843~18.033,P<0.05)。结论 PIK3R3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升高,且主要表达在细胞质中。PIK3R3表达与胆囊癌发展指标如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在患者预后方面,PIK3R3 蛋白高表达的患者具有较差的预后。PIK3R3蛋白的表达可以作为胆囊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