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8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诱导小鼠前胃癌的化学物有多种 ,如苯并 (a)芘 [B(a)P]、甲基苄基亚硝胺、亚硝基肌氨酸乙酯等。其中用B(a)P诱导小鼠前胃癌的方法已经被多位学者用于抗癌物质的研究 ,证明抗癌物能抑制或延缓胃癌的发生〔1~ 4〕。为研究B(a)P诱导小鼠前胃癌过程中胃组织形态学的发展变化 ,本实验用B(a)P诱导小鼠前胃癌 ,观察胃组织形态学在胃癌形成过程中的变化。同时检测不同阶段血浆中丙二醛 (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力 ,并探讨胃癌与脂质过氧化之间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 1 实验动物和分组 昆明种雌性小白鼠 2 10只 ,体重 17~ 2 0g …  相似文献   
2.
B(a)P诱导小鼠前胃癌过程中组织病理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a)P诱导小鼠前胃癌过程中胃组织形态学的动态改变。方法:小鼠用5mg/ml的B(a)P灌胃,每周两次,共4周。以后每隔4周处死一部分小鼠,对胃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从第17周开始小鼠前胃开始出现肉眼可见的肿瘤,前胃组织由局部腺体增生、排列紊乱逐步发展为腺体普遍异常增生,形成早期胃癌,进一步发展出现进展期胃癌。结论:B(a)P诱导的小鼠前胃癌的潜伏期大约3个月左右,前胃组织病理学动态变化过程是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胃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 β 紫罗兰酮对人乳腺癌细胞 (MCF 7)生长的影响。 方法 采用细胞核分裂 ,生长曲线 ,集落形成和DNA合成实验 ,观察了用不同浓度 β 紫罗兰酮 (2 5、5 0、10 0和2 0 0 μmol L)对MCF 7细胞生长作用。 结果 β 紫罗兰酮可明显抑制MCF 7细胞增殖、细胞核分裂、集落形成和细胞DNA的合成 ,随着剂量的增加 ,抑制作用增强 ,IC50 值为 10 4 μmol L。细胞核分裂的抑制率分别为 2 4h 12 88%~ 6 8 6 7%。 4 8h 2 0 79%~ 87 79% ;集落形成抑制率分别为 2 4h 14 11%~ 6 5 18% ,4 8h 6 5 8%~ 72 4 8% ;DNA合成实验抑制率为 2 4h 16 75 %~6 5 33% ,4 8h 35 10 %~ 81 89%。结论 β 紫罗兰酮可抑制MCF 7细胞的生长 ,其机制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神经酰胺诱导人结肠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外源性神经酰胺诱导结肠癌HT-29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采用噻唑兰(MTT)显色法、荧光显微镜、电镜观察以及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as、P53的表达情况。结果 神经酰胺对HT-29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可诱导HT-29细胞产生凋亡,并随着神经酰胺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Fas蛋白的表达随着神经酰胺浓度的增加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p53蛋白的表达随着神经酰胺浓度的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结论 神经酰胺能诱导HT-29细胞产生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鞘氨醇对人结肠癌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细胞核分裂指数和3H-TdR掺入试验方法,所设剂量鞘氨醇分别为0,0.82,1.63,3.125,6.25,12.5μmol/L,以二甲基亚砜(DMSO)为溶剂对照。结果 鞘氨醇对HT-29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在MTT试验中,不同浓度鞘氨醇对HT-29细胞的7d抑制率分别为18%,45%,72%,87%和89%;在核分裂指数试验中,随着鞘氨醇剂量的增高,其核分裂指数明显降低;在^3H-TdR掺入试验中。可见随着鞘氨醇剂量的增高,^3H-TdR掺入到HT-29细胞中明显的减少,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鞘氨醇对HT-29细胞的生长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这可能是鞘磷脂抑制结肠癌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大豆皂甙对人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以往的研究中,观察到大豆皂甙具有一定的抗突变作用,提示其在癌症的启动阶段能够起一定的阻遏作用。但对已形成的癌肿的癌细胞的作用如何呢?据文献报导,大豆皂甙在150-600ppm剂量条件下可抑制人结肠癌细胞(HCT-15)的生长,还可抑制S180细胞(Swiss Webster)小鼠腹水型肉瘤的生长,对YAC-1细胞(鼠白血病细胞)和K562细胞(慢性白血病细胞)亦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提示大豆鼠皂甙对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大豆皂甙对胃癌细胞的作用未见报导,来此本研究采用生长曲线法和MTT法探讨了大豆皂甙对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探讨了大豆皂甙对SGC-7901细胞DNA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给予不同浓度的大豆皂甙的SGC-7901细胞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从250μg/ml起,大豆皂甙浓度越高,这种抑制作用越明显,从抑制时间看,接触大豆皂甙24h,抑制作用不太明显,而作用48h的作用较;MTT法亦显示,在接触大豆皂甙100μg/ml时即可使MTT反应的A570值降低,也是48h抑制明显,但当剂量加大到150μg/ml时,在24h 就可使A570值降低,说明大豆皂甙对SGC-7901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进一步采用^3H-TdR掺入试验研究大豆皂甙对SGC-7901细胞DNA合成的影响,结果见到大豆皂甙对SGC-7901细胞DNA合成有明显抑制作用,而这种抑制作用以接触48h后明显。以上结果表明,大豆皂甙可以通过抑制DNA的合成来发挥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细胞的抑制作用,提示大豆皂甙可以作为癌的化学预防剂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7.
刘东敏  李百祥 《中国公共卫生》2005,21(12):1472-1473
目的探讨丙烯酰胺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分别以15,35和70mg/kg剂量的丙烯酰胺连续灌胃4周,同时以25 mg/kg剂量的环磷酰胺作为阳性对照,阴性对照组给予蒸馏水,检测胸腺和脾脏器系数,血清中IgG、IgA和IgM的含量,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及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结果丙烯酰胺染毒后小鼠胸腺和脾脏器系数,血清中IgGI、gA和IgM的含量,脾脏淋巴细胞A值和转化率,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和吞噬率均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丙烯酰胺剂量与小鼠血清中IgG、IgA含量,淋巴细胞转化率,吞噬率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结论丙烯酰胺对小鼠免疫器官、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熊脱氧胆酸(UDCA)对1,2-二甲肼(DMH)所致小鼠结肠癌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I CR小鼠喂养1周后,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其中2组腹腔注射DMH,剂量30 mg/(kg·bw),每周1次,连续6周诱导结肠癌模型,另一组为空白对照组.从第7周开始在一组(UDCA组)饲料中添加UDCA,剂量3 g/kg;另一组(DMH组)饮食不做处理.所有各组均喂食标准AIN-93饲料,28周后处死小鼠,取结肠粘膜进行小鼠碱性鞘磷脂酶(alk-SMase)的活性表达分析.结果 与DMH组相比,给予UDCA组小鼠结肠肿瘤数目明显减少(t=2.77,P<0.05),病理检查肿瘤恶性程度也显著低于DMH组;alk-SMase活性检测中,UDCA组结肠粘膜及内容物alk-SMase活性分别为22.56%和28.97%,其中结肠内容物活性UDCA组比DMH组提高了近14倍;蛋白免疫印迹试验时,UDCA组alk-SMase蛋白表达明显强于DMH组.结论 UDCA对DMH所致小鼠结肠癌有抑制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上调小鼠结肠粘膜alk-SMase活性及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体外试验检测农药咪鲜安的雌激素样作用,并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将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在含10%小牛血清的RPM11640培养基中进行半开放式贴壁培养,加受试物前2周,改在含10%去激素小牛血清的无酚红RPMI 1640培养基中培养。设溶剂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5个不同浓度的咪鲜安样品组,采用MCF-7细胞增殖试验、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试验和生长曲线观察咪鲜安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并通过雌激素受体(ER)结合试验分析咪鲜安与ER的结合情况,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咪鲜安在10-7~10-5mol/L剂量范围内可诱导MCF-7细胞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咪鲜安能竞争性地与ER结合,从而抑制125I-E2与ER结合。结论咪鲜安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其作用机制在于其竞争性地与ER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甲醛(HCHO)在医院和实验室中常用作消毒剂和防腐剂,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物。甲醛可对人体的多个系统造成损害,毒性效应终点多样、危害阈值低,被喻为生活中的隐性杀手。本试验研究甲醛对免疫系统的损伤及机制,为甲醛中毒预防和治疗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