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7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7月,上海市南汇区某处发生一起液氨泄漏事故,现场附近一百余人出现不同程度氨中毒或者刺激反应。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共收住患者5名,均由外院转至。经治疗,大部分患者痊愈,个别患者出现肺纤维化等后遗症。该文浅谈在救治这批患者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教训和体会。  相似文献   
2.
有关鼻癌的病例对照研究起始于法国,是几个组织协作,包括 Armand Frappier 研究院、加拿大的Montreal 大学和几个法国人的组织的208例,并按组织学和部位分类,与409例对照(从住院癌症患者及其原始登记表对照)作比较。每个病例和对照对象都由经过专门训练的临床医师询问调查,问卷包括全面描述他们毕生的职业。研究目的是评价甲醛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酚类灼伤所致酶中毒的影响因素及酚中毒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并筛选本院近25年酚类灼伤的病例,重点对灼面积、部位、尿液颜色、尿酚含量与酚中毒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酚中毒及各脏器损害的发生率的尿酚异常率,随灼伤面积增大而增高(P<0.05-0.01),且在面颈部灼伤者中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酚中毒的临床特点为肾脏是靶器官,中枢神经系统,溶血及心脏损害发生率高,且均为早期表现,肝脏的急性影响相对较少。结论:导致酚中毒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灼伤面积,部位及创面的早期处理,酚类灼伤可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时间大多在24-48h内。  相似文献   
4.
职业性亚急性抗凝血杀鼠剂中毒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 4例职业性亚急性抗凝血杀鼠剂中毒病例的中毒经过、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 ,并对其治疗原则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一例职业性慢性重度苯中毒诊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是对曾受理的1例接触苯、再生障碍性贫血、肝炎、肝硬化失代偿病例诊断的探讨。通过对该例患者的病史资料、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结合文献资料分析,提出该例患者符合“职业性慢性重度苯中毒(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依据与结论,旨在提高对职业性慢性苯中毒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6.
7.
我院自 1981年 1月~ 2 0 0 0年 6月共收治各类化学性眼灼伤 10 99例 ,现就其发病原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等方面予以分析研究。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男 884例、女 2 15例 ,年龄最大 70岁、最小 17岁 ,多为 2 0~ 30岁。根据职业性眼灼伤诊断标准(GB 16 374 1996 ) [1] 分类 ,患者中化学性结膜、角膜炎 2 88例 ,占2 6 .2 %;轻度化学性眼灼伤 487例 ,占 44 .3%;中度化学性眼灼伤 2 45例 ,占 2 2 .3%;重度化学性眼灼伤 79例 ,占 7.2 %。根据致伤化学物分类 (表 1) ,最常见的为氢氧化钠 ,其次为硫酸二甲酯、硫酸等。本组病例中 ,除眼灼伤…  相似文献   
8.
自由基是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的一类物质。它们对人体健康既有有益之处,也有有害之处。该文主要对各种化学危害因素如外源性金属化学物(镍、铬、铅、砷),引发剂(有机盛无机过氧化物产品、苯、二甲苯、酸、碱、醇等化工原料),氧,油酸,一氧化碳,光气引起机体自由基应激反应及细抱氧化损伤机制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家兔皮肤被酚染毒后清除皮肤酚的最佳清洗液.方法 取雄性家兔3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5只.用98%苯酚液按O.5 ml/kg的剂量,一次性涂布家兔背部皮肤.然后除1个组不作处理外,其余5个组分别采用水、50%乙醇、丙三醇及聚乙烯乙二醇(PEG300和PEG400)对皮表酚进行清洗,比较除毒效果.结果 PEG(300或400)清洗液组:①对酚染毒处的皮肤损伤最不明显,几乎接近正常;②染毒后的血酚浓度在清洗后1 min即不再升高,此后一直处于低水平,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相似文献   
10.
酚,又名苯酚、石炭酸,工业上被广泛应用,不仅可灼伤皮肤,还可从皮肤吸收引起全身中毒,常危及生命.国外报道酚中毒死亡率高达50%~([1]),国内有报道30%~([2]).然而对于酚中毒的靶器官分布和临床特点未见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