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人源性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的可溶性Fab抗体,并鉴定其抗原结合活性及特异性.方法 用固相化的TNF-α蛋白从人天然Fab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出表达抗TNF-α蛋白Fab抗体的阳性克隆,经酶切及连接反应构建可溶性表达噬菌粒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IPTG高效可溶性表达,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鉴定抗体表达情况、ELISA鉴定其抗原结合活性和特异性.结果 成功筛选并表达了人源性抗TNF-α蛋白的Fab抗体,在非还原SDS-PAGE中形成相对分子质量47 kD的条带;Western blot分析证实表达的蛋白即Fab抗体.ELISA筛选出2株抗体(TA-04,TA-13)具有良好的抗原特异性和抗原结合活性,与小牛血清白蛋白无交叉反应.结论 成功表达并鉴定了人源性抗TNF-α蛋白的可溶性Fab抗体,构建了一种基因工程抗体的有效制备途径.为基因工程抗体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临床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尿液载脂蛋白-A1(Apo-A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UC)早期诊断及“两类癌”分类中的意义.方法 设正常对照组(24例)、膀胱良性病变组(8例)、低恶性BUC组(24例)和高恶性BUC组(16例),根据4组间单例尿液标本的双向电泳(2-DE)图谱,挑选表达差异显著的Apo-A1,采用ELISA方法检测该蛋白在4组尿液中的含量,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确定Apo-A1对BUC早期诊断和“两类癌”分类的最佳工作点(OOP)并进行临床正确性的验证,计算相应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 双向电泳图谱显示,在4组间Apo-A1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在正常对照组和膀胱良性病变组间Apo-A1含量无明显差异,而在BUC组Apo-A1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膀胱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高恶性BUC组Apo-A1含量明显高于低恶性BU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18.22 ng/ml为临界点,可将BUC患者与非患者进行较好区分;以29.86 ng/ml为临界点,可将低恶性BUC与高恶性BUC进行较好区分.进一步的临床验证实验显示,以Apo-A1作为分子标志物诊断膀胱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6%(98/107)和85.7%(42/49);以Apo-A1作为分子标志物进行膀胱癌分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7%(41/49)和89.7%(52/58).结论 Apo-A1有可能是BUC早期诊断及“两类癌”分类的一个生物学标志物,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4.
5.
研究表明在基因表达的动态平衡调控中染色质的三维空间结构变化和染色质可接近程度处于动态变化中。在前列腺癌的基础研究中,染色质可接近被用于病因探索和药物研发等方面。利用染色质可接近性和染色质组学,许多研究人员在染色质层面揭开了前列腺癌的神秘面纱。本文就染色质可接近性这一概念在前列腺癌研究中的相关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人天然Fab段噬菌体抗体库,为人源抗体的制备建立技术平台。方法:从正常健康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用RT-PCR方法扩增人抗体轻链和重链Fd段基因,构建噬菌体抗体库,酶切鉴定有无插入片段并测序分析,用IL-2和地高辛进行富集筛选。结果:最终构建的抗体库库容约为8.4×107,酶切鉴定显示有插入片段,抗体库重组率是70%,DNA测序分析证实抗体重链属IgG亚类,轻链为λ链。用IL-2和地高辛进行三轮筛选,抗体库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富集。结论:成功构建了一个天然的人源化噬菌体抗体库,可用于下一步胰淀素人源化抗体的筛选、纯化和表达。  相似文献   
7.
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生物学特征之一,是危及肿瘤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控制肿瘤转移是决定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关键所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在体内能直接抑制转移潜能并抑制肿瘤向第二位点扩散,故成为临床及基础研究的热点。KISS—1基因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肿瘤转移抑制基因,本文对该基因与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回顾性分析167例复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选择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分类、肿瘤直径、肿瘤数目、生长部位、形态、治疗方式、有无血管浸润及有无炎细胞浸润10项因素与复发时间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初次分类、肿瘤数目、血管浸润和手术方式与复发时间有相关性(P均〈0.01)。认为初次分类为高恶性膀胱移行细胞癌较低恶性癌易于在短期内复发;多发性肿瘤及有血管浸润者,复发时间明显短于单发性肿瘤及未发生血管浸润的肿瘤;恰当的手术方式能够明显延长复发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TSPAN13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将PC3细胞、22Rv1细胞、LNCAP细胞、DU145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和1%青链霉素双抗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BPH-1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和1%青链霉素双抗的DMEM培养基培养,培养环境均为37℃、5%CO2、饱和湿度。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TSPAN13表达;通过si-RNA沉默TSPAN13检测TSPAN13功能;通过CCK-8实验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 TSPAN13蛋白在前列腺癌中高表达(P<0.01);TSPAN13 mRNA和蛋白在PC3和DU145细胞中的表达高于BPH-1细胞(P均<0.01);沉默TSPAN13,PC3和DU145细胞中TSPAN13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CCK-8和集落形成实验显示,PC3和DU145细胞增殖能力和克隆生成能力下降(P均<0.01);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显示,PC3和DU145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稳定的尿液蛋白质组学双向凝胶电泳技术体系.方法 对尿液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样品的收集保存、样品制备、上样量、水化方式、水化上样液成分、IPG胶条选择及电泳程序参数等进行了比较研究和条件优化.结果 双向电泳图谱清晰.检测到蛋白斑点数目为(849+18)个,匹配率达到81.26%.结论 建立了较稳定的尿液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方法 ,可用于开展疾病的尿液蛋白质组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