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旨在探讨吉林省延边地区自然环境和动物体表蜱类分布及其消长规律,掌握其携带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状况及传播病毒能力。2016年4~9月份按月采集延边州所辖8个县(市)自然环境中生长的蜱虫和放牧动物体表蜱虫进行形态学分类,对其进行构成分析。对其中部分蜱虫分组进行SFTSV核酸检测。SFTSV核酸检测方法采用了Real time RT-PCR和RT-PCR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共采集蜱虫3 446只,其中森林革蜱763只,嗜群血蜱222只,日本血蜱639只,长角血蜱515只,全沟硬蜱1 014只,其他血蜱293只;全沟硬蜱(29.43%)和森林革蜱(22.14%)为本地优势种。长角血蜱在图们市(70.88%)和珲春市(40.59%)分布较多。对部分蜱虫(1605只)SFTSV Real time RT-PCR检测结果总最低感染率为1.81%,分种最低感染率分别为嗜群血蜱8.65%、日本血蜱4.53%、长角血蜱1.59%。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检测到的SFTSV病毒与我国其他省份从患者身上分离到的大部分SFTSV有高度一致性(99%)且与2012年从浙江患者血清中分离到的SFTSV、2013年韩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人身上采集的长角血蜱中分离到的SFTSV处于同一分枝,把该病毒命名为YBHC-TICK1-2016/CHINA。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解吉林省延边地区蜱类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candidatus rickettsia tarasevichiae,CRT)和复合感染新布尼亚病毒(sever fever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的感染情况。  方法  采集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边州)延吉、汪清、珲春、敦化、安图、和龙6个县游离蜱,进行形态学分类,通过巢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ested PCR)和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方法检测蜱体内CRT和SFTSV。对其CRT进行目标DNA测序,分析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关系。  结果  此研究共采集各种蜱类1 032只,分别为全沟硬蜱(ixodes persulcatus)(35.56%)、森林革蜱(dermacentor silvarum)(20.64%)、日本血蜱(haemaphysalis japonica)(20.45%)、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10.47%)、嗜群血蜱(haemaphysalis concinna)(8.33%)以及其他种类(4.55%)。全沟硬蜱、长角血蜱、日本血蜱、森林革蜱检测出CRT,最低感染率(minimum infection rate per 100 ticks,MIR)为10.47%。嗜群血蜱、日本血蜱、全沟硬蜱、长角硬蜱、森林革蜱检测出SFTSV,最低感染率为2.52%。全沟硬蜱、日本血蜱、森林革蜱3种蜱存在CRT和SFTSV复合感染现象,复合感染MIR为1.26%。本研究CRT ompA和17kDa基因序列与中国河南信阳株(KX365196.1)序列同源性达100%。系统进化分析,延边地区蜱CRT ompA基因序列和该河南信阳株基因序列成为一簇,而17kDa基因则形成独立分支。  结论  本研究首次从吉林省延边地区游离蜱中检测出CRT,全沟硬蜱为主要媒介宿主。因此,可以明确该地区为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病自然疫源地。同时发现,延边地区蜱类存在CRT与SFTSV复合感染的现象。因此,在该地区必须加强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病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 fever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掌握图们江流域中朝俄边境地区长角血蜱分布特征,了解该地区长角血蜱携带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病毒情况,分离病毒,分析其基因特征。  方法  2017年4月~9月,在吉林省图们江流域中朝俄边境地区珲春市、图们市、和龙市、龙井市采集蜱虫进行形态学分类,选择新鲜长角血蜱对其进行分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方法检测SFTS病毒。对阳性样品,利用绿猴肾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并扩增S、M、L基因片段,比对同源性,建立系统进化树,分析其基因特征。  结果  长角血蜱主要分布在图们江下游珲春市和图们市,为该两县优势种,分别达到71.85%和87.62%。在珲春市长角血蜱中分离到一株病毒,命名为YBHC-TICK2-2017/CHINA。该病毒S片段(1 746 bp)、M片段(3 336 bp)、L片段(6 376 bp)基因序列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DNA序列数据库中记录的中国和韩国SFTS病毒分离株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8.00%~99.00%。系统进化树分析,该病毒株S片段基因序列与中国吉林株(KT890282)分为一簇,M片段和L片段基因序列与中国江苏株(KR230781)分为一簇。  结论  长角血蜱在图们江下游中朝俄边境地区具有广泛的分布。该研究首次在该地区长角血蜱中分离到SFTS病毒,提示该地区为SFTS防控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4.
为确诊一例输入性卵形疟复发病例并鉴定其亚型,采集已开始服用青蒿素哌喹片的输入性卵形疟复发病例患者静脉血,通过薄血膜涂片吉姆萨染色镜检查看其形态特征,采用巢式PCR方法扩增其18S rRNA特异性基因,鉴定其疟原虫种类,再通过基因测序进行同源性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薄血膜涂片吉姆萨染色镜检结果显示,该患者血液红细胞中疟原虫已开始萎缩破裂,形态不典型,巢式PCR检测为卵形疟原虫强阳性。基因序列分析显示其序列与NCBI GenBank卵形疟Curtisi亚型序列同源性达99%。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边州)图们江流域按蚊种类,掌握常见按蚊形态特征和基因特征。方法于2012-2013年5-10月选择吉林省延边州图们市月晴镇、曲水镇和龙井市开山屯镇3个边境村,利用诱蚊灯法采集当地按蚊雌成虫,提取其基因组DNA,利用其核糖体核酸内转录间隔2区段(r DNA ITS2)基因特征,应用PCR基因鉴别技术,确定其种类。对按蚊基因组DNA扩增产物进行测序,与GenBank中按蚊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进一步确定延边地区图们江流域按蚊基因特征。根据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反向分析其形态特征。结果在延边州图们江流域共发现赫坎按蚊种团(Anopheles hycranus group)类中华按蚊、克莱按蚊、雷氏按蚊、暗灰按蚊(近黑按蚊)和比伦按蚊,其蚊种基因组DNA扩增序列与GenBank中已发表相应按蚊序列的同源性达97%~100%。克莱按蚊、暗灰(近黑)按蚊和雷氏按蚊的亚缘脉白斑、亚尖端白斑、尖端白斑和翅5.2纵脉末端繸斑(fringe)在形态学上存在明显种特异性。结论在延边州图们江流域未发现中华按蚊和朝鲜按蚊。比伦按蚊为该地首次发现,与已发现的克莱按蚊同为该地首次纪录种。将原纪录种嗜人按蚊订正为雷氏按蚊,原八代按蚊订正为暗灰按蚊。利用按蚊雌成虫翅白斑种特异性可对克莱按蚊、暗灰(近黑)按蚊和雷氏按蚊等新蚊种和近缘种快速、便捷地进行形态学鉴定。  相似文献   
6.
采集吉林省延边州1例输入性登革热疑似病例全血样本,通过实时荧光RT-qPCR方法进行实验室确诊,再通过基因扩增和测序,鉴定其基因型,分析病毒溯源。结果显示,该病例全血样本登革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确诊为登革热,经基因扩增和序列分析,其病毒基因序列与引起2017年越南登革热暴发疫情的登革病毒Ⅰ型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经系统进化分析,该基因序列与越南登革病毒株101-TN-056和111-HD-004基因序列处于同一个分枝。结果表明,该病例为输入性登革热病例,为登革病毒Ⅰ型感染,病毒来源于越南。  相似文献   
7.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模式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08年12月,国家卫生部下发了卫疾控字[2008]68号文件,确定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职责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评估标准,并制定方案,要求3年内完成第一轮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  相似文献   
8.
延边州流行性出血热发病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延边州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状况,分析其季节性发病规律,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0年延边州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圆形分布法分析。结果角度离散度指标r值0.0687,说明疾病存在均匀分布趋势。计算(α±s)为(-83.484,185.542),即每年的10月22日到第二年的7月4日为发病高峰期。结论根据我州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特点,把防制工作重点放在日常监测上,并加强疾病诊断及疫情报告管理。要提高鼠密度监测频次及质量,提供可靠数据。同时,要加强发病高峰前的灭鼠工作。  相似文献   
9.
娱乐场所女性性高危人群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艾滋病监测结果表明,经性途径传播的艾滋病感染的比例逐渐增多。针对性高危人群的行为学特征,采取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为此。笔对吉林市娱乐场所女性性高危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学特征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改进赫坎按蚊种团部分成员种的多重PCR鉴别方法,鉴别赫坎按蚊种团中的中华按蚊,研究我国中华按蚊的区系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依据赫坎按蚊种团成员种中华按蚊、八代按蚊、雷氏按蚊、比伦按蚊和克莱按蚊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2 (rDNA-ITS2)序列差异设计种特异引物,改进多重PCR分子鉴别方法。2013-2018年,在我国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18个地点,以诱虫灯和人工吸取相结合的方法采集按蚊,依据形态特征初步鉴定为赫坎按蚊种团的成员种。提取单只蚊虫基因组DNA,使用改进的多重PCR方法鉴定种类。对多重PCR法无扩增产物的个体分析rDNA-ITS2序列,在GenBank上进行BLAST比对,确定其种类。查找我国以及韩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用分子特征鉴别为中华按蚊的文献,结合本研究结果,汇总中华按蚊采集地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数据,使用地理探测器模型计算影响决定力q值,分析经度、纬度、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雨量对中华按蚊分布的影响。结果改进的多重PCR法一次扩增即可依据扩增片段大小鉴别赫坎按蚊种团的5个成员种:中华按蚊(490 bp)、雷氏按蚊(313 bp)、八代按蚊(216 bp)、克莱按蚊(386 bp)和比伦按蚊(165 bp)。在我国18个采集点共捕获赫坎按蚊种团按蚊365只,多重PCR鉴别为中华按蚊114只(来自陕西、安徽与山东的采集点)、八代按蚊34只、雷氏按蚊9只、克莱按蚊181只和比伦按蚊5只。22只多重PCR无扩增产物的蚊虫中,经rDNA-ITS2序列分析鉴定为贵阳按蚊2只、类中华按蚊1只、朝鲜按蚊8只、林氏按蚊7只和帕氏按蚊4只。获取用分子特征鉴别为中华按蚊的文献17篇,共汇总了101个采集地信息,其中有中华按蚊分布的采集点80个,无中华按蚊分布的21个地点。地理探测器软件计算获得的q值,从大到小依次为0.592 0(年平均气温)、0.507 2 (纬度)、0.351 2 (经度)和0.214 4 (年平均降雨量)。中华按蚊的分布与年平均气温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纬度。综合分析分布地的纬度和年平均温度等结果显示,年平均气温10℃可以作为划分中华按蚊在我国分布北界线的依据。我国中华按蚊的分布范围包括云南、贵州、重庆、河南、山东、天津、江苏、安徽、湖北、浙江、上海、福建、江西、广西、广东、海南等省(直辖市、自治区)及台湾、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全境,以及西藏、四川、甘肃、陕西、山西、河北、北京、辽宁等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南部部分地区。结论改进的赫坎按蚊种团多重PCR分子鉴定方法快速简单、客观可靠。综合分析显示划分中华按蚊在我国分布北界线的依据是年平均气温10℃线,中华按蚊在我国的分布应小于之前记载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