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及行食管胃吻合重建消化道过程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2006年6月采用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治疗的7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手术方法为:切除病变缝闭胃残端.于胃后壁,切开正三角形两侧边浆肌层,游离成"∨"形浆肌层瓣,纵行切开"∧"形游离食管前壁肌层,切开胃三角形底边黏膜,与食管黏膜做吻合后,将胃后壁"∨"形浆肌层瓣与食管"∧"形肌层瓣缝合.食管后壁全层与剩余胃黏膜层吻合.上提吻合口周围的胃壁,使浆肌层瓣突入食管腔内,包套重塑His角.术后随访并观察食管胃反流、吻合口狭窄和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围手术期2例死亡,病死率为2.63%(2/76),其余74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1个月至6年,有反酸症状者1例,占1.35%(1/74),行X线钡餐透视检查未发现钡剂明显反流;纤维内窥镜检查发现黏膜轻度改变.其余73例(98.65%)患者无症状,行X线钡餐透视和纤维内窥镜检查未见异常改变.结论 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具有明显的抗反流、防止吻合口狭窄作用,可以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前临床常规胸腔闭式引流管一般选择直型胶管,而对蕈状管应用尚无报道。本文将讨论蕈状管替代直型胶管在胸腔闭式引流术中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为我院1995年4月至今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气胸或血气胸(尤以气胸为主)病人52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18例,年龄最大72岁,  相似文献   
3.
��ǻθ����ʳ�ܴ����ٴ�Ӧ���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胸外科范畴内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按常规行肿瘤切除和消化道重建后 ,上提到胸腔里的胃顺自然置于胸膜腔后壁的办法 ,已成为胸外科常采用的术式。该术式有很多不足之处。我院对此进行了改进。共实施了 2 9例手术 ,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2 9例 ,男性 2 3例 ,女性 6例。年龄 5 476岁 ,平均46 4岁。其中贲门癌 11例 ,下段食管癌 9例 ,中段食管癌5例 ,上段食管癌 4例。全组均经手术切除 ,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1.2 手术方法全组手术均经左侧开胸 ,按常规切除肿瘤和重建消化道。吻合口位于主动脉弓下 2 …  相似文献   
4.
朴斐  王林  许剑扬 《现代医学》2007,35(3):239-240
目的总结自制有机玻璃外固定支架治疗漏斗胸的经验。方法对29例采用自制有机玻璃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的漏斗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手术后29例患者得到随访,均取得满意的矫形效果。结论在漏斗胸常规矫正手术的基础上,配合使用自制有机玻璃外固定支架治疗漏斗胸方法简单,解除心、肺压迫完善,并发症少,手术后胸廓外形美观。  相似文献   
5.
目前,对开胸术后病人的疼痛治疗尚无较理想镇痛药物。临床上一般常用强痛定和杜冷丁等止痛药,这些药物反复应用常带来副作用。笔者对胸外科术后72例病人应用亚甲兰加布吡卡因混合液单次肋间神经阻滞,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研究对象 为我院1993年至今收治的101例病人。其中食管癌31例,肺癌27例,纵隔肿瘤12例,支气管扩张症9例,重症胸外伤(需开胸探查)13例,风心病4例,肺脓肿5例。年龄32岁~76岁之间。2方法 治疗组72例,用亚甲兰2ml加入075%布吡卡因8ml充分混匀后,在缝合胸壁之前,于切口上下两个肋间,直视下分别注射每个肋…  相似文献   
6.
姜志良  王林  朴斐  白黎智 《现代医学》2002,30(6):407-408
目的 总结外科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经验及体会。方法 分析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34例的临床结果。结果 全组手术无死亡。手术后重症肌无力1年缓解和改善率达70.6%(24/34)/1-3年达87.9%(29/33);3-5年达96.6%(28/29)。结论 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效果满意,胸腺瘤是一种交界瘤,术后应予以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130例肺癌(其中鳞癌62例、腺癌50例、大细胞癌6例、小细胞癌12例)患者的肺癌组织中VEGF-C蛋白的表达进行测定,并与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对比,结合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肺癌组织中VEGF-C蛋白阳性率为57%(74/130),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的6%(8/130)和癌旁组织12%(16/130)(P<0.01);不同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的肺癌组织中VEGF-C蛋白阳性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Ⅲ、Ⅳ期患者肺癌组织中VEGF-C蛋白阳性率为95%(42/44),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的37%(32/86)(P<0.01);生存3年或以下的肺癌组织中VEGF-C蛋白阳性率96%(48/50),明显高于生存3年或以上者的36%(26/72)(P<0.01)。结论肺癌组织中存在VEGF-C的高表达,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VEGF-C蛋白可作为判断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定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黑色素瘤抗原基因-1,3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肺癌组织中和黑色素瘤抗原基因(MAGE)1,3基因的表达,并探讨其作为免疫治疗的靶抗原在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72例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MAGE1,3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72例肺癌组织中,MAGE1表达阳性率为72%(52/72例)MAGE3表达阳性率为69%(50/72例)MAGE1,3表达双阳性率为52%(38/72例),MAGE1,3任一基因表达阳性者64例,阳性率为89%(64/72例)。癌旁"正常"组织中MAGE1,3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7%(34/72例)和44%(32/72例),MAGE1,3表达双阳性率为31%(22/72例)。肺癌组织MAGE1,3基因表达阳性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5株肺细胞株MAGE1,3基因表达均为阳性。结论基于MAGE1,3基因在肺癌中的高表达率,可利用其作为靶分子进行免疫治疗,同时也可作为一种有临床价值的随访指标。  相似文献   
9.
带上下血管蒂胸骨翻转及改良克氏针外固定术治疗漏斗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朴斐  王林  白黎智 《现代医学》2003,31(2):102-103
目的 总结带上下血管蒂胸骨翻转及改良克氏针外固定术治疗漏斗胸的经验。方法 对31例行带上下血管蒂胸骨翻转及改良克氏针外固定术的漏斗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顺分析。结果手术后28例患者得到随访,均取得满意的矫形效果。结论 保留上二下血管蒂翻转的胸肋骨板血供丰富,愈合能力增强,结合克氏针的塑形外固定,术后胸廓外形美观,解除心、肺压迫完善,并发症少,简单方便,无需再手术。  相似文献   
10.
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在食管胃吻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及行食管胃吻合重建消化道过程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2006年6月采用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治疗的7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手术方法为:切除病变缝闭胃残端。于胃后壁,切开正三角形两侧边浆肌层,游离成“∨”形浆肌层瓣,纵行切开“∧”形游离食管前壁肌层,切开胃三角形底边黏膜,与食管黏膜做吻合后,将胃后壁“∨”形浆肌层瓣与食管“∧”形肌层瓣缝合。食管后壁全层与剩余胃黏膜层吻合。上提吻合口周围的胃壁,使浆肌层瓣突入食管腔内,包套重塑His角。术后随访并观察食管胃反流、吻合口狭窄和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围手术期2例死亡,病死率为2.63%(2/76),其余74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1个月至6年,有反酸症状者1例,占1.35%(1/74),行X线钡餐透视检查未发现钡剂明显反流;纤维内窥镜检查发现黏膜轻度改变。其余73例(98.65%)患者无症状,行X线钡餐透视和纤维内窥镜检查未见异常改变。结论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具有明显的抗反流、防止吻合口狭窄作用,可以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