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变应原的免疫治疗由Noon于1911年首先提出,临床应用至今已有80余年的历史,其效果已得到公认,但常规变应原免疫疗法可引起过敏反应,疗程长、起效慢。因此人们致力于变应原的分子修饰,以期提高免疫治疗效果。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变应原的分子修饰方面作了不少探索,其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合用生脉注射液治疗早产儿颅内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 138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治疗组(n=78), 治疗组在治疗早产儿各项并发症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和生脉注射液,动态观察其有效率、存活率,脑积水、脑室旁白质软化、智力低下和脑瘫的发生率。结果:①对照组显效25.0%、有效30%、有效率55%,治疗组显效33.3%、有效44.8%、有效率78.1%(χ2=14.6,P<0.01);②存活率对照组为75.5%、治疗组为88.5%(χ2=4.7,P<0.05);③脑积水的发生率,对照组为37.7%,治疗组为8.7%(χ2 =14.3,P<0.01);④脑室旁白质软化的发生率,对照组为37.8%,治疗组为18.5%(χ2=5.0,P<0.05);⑤智力低下的发生率,对照组为33.0%,治疗组为8.7%(χ2=11.0,P<0.01);⑥脑瘫的发生率,对照组为17.0%,治疗组为4.3%(χ2=5.4,P<0.05)。结论:尼莫地平、生脉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早产儿颅内出血,可以提高存活率、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急性混配农药中毒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急性混配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特点,以提高混配农药中毒的诊治水平。方法 1996-2000年在农药中毒高发地区的6个县市级医院,按统一观察表格和检查的要求,对急性农药中毒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诊治研究。结果 共收治急性混配农药中毒(混配组)156例和急性单剂农药中毒(单剂组)115例。混配组中,含有机磷杀虫剂(OP)的混配中毒150例,含氨基甲酸酯杀虫剂(CB)不含OP的混配中毒6例。单剂组中,OP中毒109例,CB中毒6例。混配和单剂组患者 急性胆碱能兴奋或危象为主要临床表现,以头晕、乏力、多汗、流涎、恶心、呕吐、瞳孔缩小、肌束震颤多见,重者出现昏迷、肺部湿Luo音、大小便失禁;两组全血ChE活力均下降,范围分别为7%-73%和5%-70%。在急性中毒1-4天胆碱能危象基本控制后,含OP的混配组中6例以及OP单剂组9例出现屈颈肌与四肢近端肌肉及脑神经支配的肌肉无力,其中混配组4例及单剂组6例尚出现呼吸肌无力。参照相关诊断标准及分级建议,混配组分别诊断急性轻度、中度和重度混配农药中毒61例、67例和28例,其中合并轻型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IMS)2例、重型IMS4例;单剂组分别诊断急性轻度、中度和重度单剂农药中毒29例、35例和51例,其中合并轻型IMS3例、重型IMS6例。经彻底洗胃和清洗污染的皮肤,给予解毒药阿托品和氯解磷定、碘解磷定以及对症和支持治疗,除7例(OP+OP3例,OP单剂4例)急性重度口中毒患者死于呼吸衰竭外,余264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含ChE抑制剂类杀虫剂的混配农药中毒之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与急性OP中毒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5.
Kugelbeg-Welander病二例报告朱炳亮,孙素芳例1患者男性,4岁,因四肢肌力减弱2年,咳嗽、发热5天入院。患儿自2岁时出现双下肢行走不稳,并渐加重,以至不能行走,双上肢上举无力、渐出现胸廓凹陷、脊柱侧凸。曾多次就诊,诊为“肌营养不良”等病...  相似文献   
6.
孙风春  朱炳亮 《临床荟萃》1992,7(3):116-116,129
1932年Weis 等发现支气管哮喘病人静脉注射胺后可导致哮喘发作,进一步研究发现患者血液与特异性过敏原体外共孵后可使血中组胺水平升高因此认为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与组胺有密切关系,从此有不少药理学学开始潜心寻找可能提起拮抗组胺的药物:1933年首先由法国药物学家Fourneau及Bovet发明了一种抗组胺药物,当时称之为F_(?),随后苯海拉明、扑尔敏等抗组胺药相继由人工化学合成,但上述药物对支气管平滑肌作用较小,副作用大,故临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Video-EEG(Video-脑电图)在鉴别诊断小儿发作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对癫痫分类的指导意义。方法:对拟诊为癫痫性发作(ES)的274例患儿和拟诊为非癫痫性发作(NES)的396例患儿,进行1-6h的Video-EEG动态监测。监测包括清醒-睡眠周期,并利用各种诱发试验;监测中和结束后对记录的Video-EEG进行分析,并与原拟的诊断作回顾性对比。结果:①274例临床上拟诊为ES的患儿,平均记录时间5.1h,125例(45.6%,125/274)监测到发作,其中112例(89.6%,112/125)为ES,91例(81.3%,91/112)确定了发作类型,42例(37.5%,42/112)发作类型得到修正;8例(6.4%,8/125)为NES;5例(4%,5/125)为癫痫合并NES。149例(54.4%,149/274)未监测到临床发作,其中78例记录到癫痫样放电;②临床上拟诊为NES的396例患儿平均记录时间2.4h,307例(77.5%,307/396)监测到发作,其中283例(92.2%,283/307)证实为NES,24例(7.8%,24/307)为ES。89例(22.5%,89/396)未监测到发作,其中2例(2.2%,2/89)记录到癫痫样放电。结论:Video-EEG是鉴别诊断ES和NES及明确ES分类的可靠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急性混配农药中毒78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急性混配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特点,以提高混配农药中毒的诊治水平。方法 在3个县市级医院,对78例急性混配农药中毒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诊治研究。结果 分别观察急性口服和生产性混配农药中毒37和41例,其中有机磷杀虫剂(OP)与OP混配30例(OP+OP组);OP与拟除虫菊酯杀虫剂(PY)混配23例(OP+PY)组;OP与氨基甲酸酯杀虫剂(CB)混配8例(OP+CB组);OP与其他农药混配12例(OP+其它组);CB与PY或其他农药(不包括OP)混配5例(CB+PY或其他组)。5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急性胆碱能兴奋或危象的临床表现,尤以头晕、乏力、多汗、流涎、恶心、呕吐、瞳孔缩小、肌束震颤多见,重者出现昏迷、肺部湿罗音、大小便失禁;全血胆碱酯酶(ChE)活力均下降(11%-73%),在急性中毒1-4d胆碱能危象基本控制后,OP+OP及OP+PY组中5例出现屈颈肌与四肢近端肌肉及颅神经支配的肌肉无力,其中3例出现呼吸肌无力,需进行机械呼吸。参照相关诊断标准及分级建议,诊断为急性轻度、中度和重度混配农药中毒31、30和17例,其中合并轻型“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IMS)”2例、重型IMS3例。经彻底洗胃和清洗污染的皮肤,给予解毒药阿托品和氯解磷定、碘解磷定以及对症和支持治疗,除OP+OP组口服重度中毒1例患者死于呼吸衰竭外,余77例痊愈出院。结论 本组患者全部为含有ChE抑制剂类杀虫剂(含OP73例,占93.6%)的混配农药中毒,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与急性OP中毒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9.
10.
总结了经皮穿刺球囊导管主动脉瓣成形术14例的经验,认为心律失常、心肌损伤、主动脉瓣返流、体循环栓塞、股动脉栓塞、球囊破裂与气栓形成及出血等,为其主要并发症。做好术前准备、病例选择,掌握球囊大小、充盈压力及扩张次数等,为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