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4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91篇
预防医学   2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2篇
  1篇
中国医学   48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手术及术后康复干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悦  冯椿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4):3740-3741
  相似文献   
2.
脊柱化脓性骨髓炎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脊柱化脓性骨髓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1999年7月~2003年8月,收治以腰痛伴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13~61岁,平均36.6岁.患者先有胸、腰背部疼痛,11例出现剧烈疼痛,伴有体温升高(超过39℃),局部无红肿,有深压痛及叩击痛,脊柱活动受限,但无脊髓及马尾神经压迫症状,二便正常.对患者行白细胞计数、血沉和MR等检查.12例患者中,10例血沉超过60 mm/1 h,1例血沉为28mm/1 h,1例血沉为50mm/1 h.2例患者白细胞计数超过1.0×109/L.4例患者经椎弓根穿刺活检,阳性率为75%.入院后即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至少6周,继而口服抗生素治疗6周,11例患者血沉于治疗后1个月下降50%以上,约91.7%的患者保守治疗有效.结果12例患者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年,平均2年2个月.获得随访的9例患者中,7例无临床症状,1例有轻微背痛,1例有慢性严重背痛的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治疗;7例行MR检查,2例显示局部椎体及椎间盘仍有破坏,T1加权像示低信号范围缩小,T2加权像示仍为高信号,但无腰背痛等临床症状.结论脊柱化脓性骨髓炎患者血沉较白细胞计数敏感;MR及病理检查对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采用静脉滴注抗生素及口服抗生素序贯疗法治疗1个月后血沉下降是保守治疗成功的标志,保守治疗无效者可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NO)在卵巢切除后鼠椎间盘组织中的含量, 并探讨其意义.方法:6月龄雌性SD大鼠64只,实验组32只,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对照组32只,行假手术.术后3个月两组分别以Prodigy骨密度仪作大鼠腰椎骨密度值(BMD)测定;同时分别摘取子宫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分别取两组大鼠L4~L5椎间盘,取匀浆液测定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结果:大鼠腰椎BMD两组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病理学检查实验组子宫明显萎缩;椎间盘NO含量实验组为(13.195±0.045)nmol/mg Pr,对照组为(10.399±0.036)nmol/mg Pr;术后3个月实验组大鼠椎间盘NOS含量实验组为(3.487±0.024)U/mg Pr,对照组为(2.766±0.021)U/mg Pr.两组之间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NO和NOS在卵巢切除鼠椎间盘的退变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27^kip1在骨肉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27例传统骨肉瘤、4例皮质旁骨肉瘤和12例良性骨肉瘤中p27^kip1的表达,表达程度采用半定量方式判定。结果:骨肉瘤中p27^kip1表达的阳性率为100%,良性骨肿瘤中表达的阳性率为75%,两者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骨肉瘤不同分化与阳性半定量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p27^kip1蛋白表达与骨肉瘤的发生有关,但与骨肉瘤的分化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挖掘整理含丹参-当归的方剂,利用统计软件系统分析其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丹参-当归药对的方剂,利用Excel软件分析中药使用频次、频率及丹参-当归配伍特征和主治中医病证频次,运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通过统计共筛选出含丹参-当归药对的方剂390首,频次统计分析发现涉及中药504味,使用频次≥60的中药共22味,除丹参、当归外,核心高频药物为川芎、甘草、白芍、肉桂、地黄、牛膝6味。通过组方规律分析得到常用中药组合有丹参-当归-川芎、丹参-当归-甘草、丹参-当归-白芍。主治病证涉及105种,频次≥10的中医病证10种,以瘀血疼痛病症、妇科病症为主。通过网络可视化得到治疗月经病的核心中药组合为丹参-当归-川芎-白芍-香附,治疗痹证的核心中药组合为丹参-当归-川芎-肉桂,治疗虚劳病核心中药组合为丹参-当归-牛膝-肉桂-防风。结论 与丹参-当归配伍的高频中药为白芍、川芎、肉桂等,优势病证为月经病、痹证和虚劳病,揭示了丹参-当归药对的用药规律,为该药对在临床合理用药及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和徒手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上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脊柱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使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穿刺完成椎体成形术的19例上胸椎OVCF患者(20个椎体)资料(机器人组)和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徒手穿刺完成椎体成形术的21例上胸椎OVCF患者(21个椎体)资料(徒手组)。机器人组男5例,女14例;年龄62~88岁;徒手组男6例,女15例;年龄64~83岁。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后并发症(骨水泥渗漏、感染和血管栓塞),术后1 d、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椎体前缘高度(AH)和伤椎后凸角(KA)观察疗效。结果机器人组和徒手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机器人组中19例患者(20个椎体)和徒手组中21例患者(21个椎体)均顺利完成单侧穿刺入路椎体成形术。40例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3个月。机器人组的手术时间[(37.9±8.2)min]、骨水泥注入量[(2.3±0.9)mL]、骨水泥渗漏发生率(10.0%,2/20)均少于或低于徒手组[(46.2±9.4)min、(4.2±1.3)mL、42.9%(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感染和血管栓塞发生。术后1 d、末次随访时两组间VAS评分、ODI、AH和K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徒手穿刺椎体成形术,"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穿刺完成椎体成形术治疗上胸椎(T1~T4)OVCF临床疗效满意,可减少手术时间和骨水泥注入量,并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三十年代末Muller在X一射线照射果蝇染色体实验中首次提出了端粒(Telomere)的概念”’。该命名取自希腊语,直译为“末端的部分”,特指真核细胞线性染色体的物理末端。近年来通过对某些生物端粒的分子水平研究,人们才对其结构和功能有了较深入的认识。更有意义的是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具有合成端粒作用的核糖核蛋白逆转录酶一端粒酶(Telomerase)。因其与恶性肿瘤的关系十分密切,而成为近年分子肿瘤学研究的热点。为此,本文就端粒、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端粒酶与恶性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一、端粒、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虽然端粒…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特点,观察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分析1980~2000年收治的42例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一般资料、复发部位、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病理分级变化及手术疗效。结果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多发生于20~40岁,女性多于男性,大多在手术后2年内复发;膝关节是复发的好发部位;大多数复发病例以局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影像学上有膨胀性、皂泡样改变。长期随访证实经治疗的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再复发1次2例,再复发4次1例。结论骨巨细胞瘤术后2年内应加强随访观察;骨巨细胞瘤术后再次出现局部疼痛,影像学检查有膨胀性、皂泡样改变提示肿瘤复发;就病理而言,复发并不意味着恶变;手术应以彻底性为原则,手术方式的选择应考虑到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恶性程度、复发部位、侵袭范围、肢体功能的保留和重建。  相似文献   
9.
津白Ⅱ小鼠自发乳腺癌病理相关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并分析津白Ⅱ小鼠自发乳腺癌病理相关特征。方法:从2005年3月~2006年10月共收集津白Ⅱ自发乳腺癌小鼠59只,记录其发瘤时间、生产次数、发瘤部位、发瘤数目,并对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肿瘤的性质。结果:59只津白Ⅱ自发乳腺癌小鼠的发瘤时间平均为330d,生产次数平均为2.7次,肿物的好发部位依次为左下腹、左前胸、右前胸、右下腹及颈背部。有12只小鼠的肿物是多发的,其余均为单发,经病理证实其多为乳腺腺癌。结论:津白Ⅱ小鼠经过长期的连续传代后其自发乳腺癌的特征与以前的报道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人乳腺癌惠者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明确不同因素在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中的作用,阐述Clusterin在人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993~1994年临床预后资料完整的手术切除乳腺癌石蜡包埋组织158例,癌旁组织31例,制作成组织芯片进行Clusterin免疫组化染色,计算染色指数,对影响乳腺癌惠者生存预后相关因素进行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和生存分析,C|usterin表达与患者预后、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和复发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大小是影响患者预后最危险的两种因素,B值分剐为-0.494和0.142,P值分别为0.001和0.009;生存分析结果显示,Clusterin阳性表达、淋巴结转移和术后化疗6次以下(不包括6次)均明显差于Clusterin阴性表达(X^2=14.085,P=0.000)、无淋巴结转移(X^2=21.458,P=0.000)和术后化疗〉6次(X2=4.442,P=0.03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lusterin染色指数大小和肿瘤大小具有正相关关系,r=0.249,P=0.002,肿瘤细胞Clusterin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乳腺上皮细胞(t=3.131,P=0.003),有淋巴结转移的肿瘤细胞Clusterin表达染色指数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肿瘤,t=7.152,P=0.000。结论: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大小影响患者生存预后。作为一种凋亡抑制蛋白,Clusterin与乳腺癌的发生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