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不同无肝素操作方法对CRRT治疗中滤器使用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用无肝素操作方法对50例患者分别进行2次无肝素CRRT治疗.结果 滤器使用时间、滤器3级凝血例次、跨膜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平均使用时间/跨膜压=5.940,2.738,μc=2.571,P<0.005).结论 肝素盐水冲洗与密闭式循环联合方法在防止滤器堵塞,延长滤器使用时间,减少滤器更换次数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有效避免血滤器凝血.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评价应用不同流速、剂量的生理盐水对血液净化患者体外循环管路和血液透析器的冲洗效果。方法采用500ml、800ml生理盐水,分别以100ml/min、300ml/min和100~300ml/min的速度冲洗管路和血液透析器,检测3种方法对管路和血液透析器中气体和微粒的清除效果。结果 100ml/min冲洗速度对清除血液透析器和管路中的气体效果好,300ml/min的冲洗速度对微粒清除效果好,100~300ml/min的序贯式冲洗方法则能够同时清除血液透析器和管路中的气体和微粒。结论 100~300ml/min的序贯式冲洗方法是适用于血液透析器和管路冲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因素,以及尿激酶溶栓联合多磺酸粘多糖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以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295例,按照有无发生动静脉内瘘血栓分为血栓组60例和非血栓组235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血栓组分为观察组(尿激酶溶栓联合多磺酸粘多糖)和对照组(尿激酶)各30例。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以及尿激酶溶栓联合多磺酸粘多糖治疗的效果。结果经单因素分析,糖尿病、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GLU)、血红蛋白(Hb)、D-二聚体(D-D)、超滤率是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P 0.05)。经多因素二元Logistic分析,糖尿病,SBP降低,LDL-C、D-D升高,超滤率增高是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P 0.05)。观察组溶栓成功率为87.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35%(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与对照组的2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有危险因素的血液透析患者需早期预防,严格把握超滤率。尿激酶溶栓联合多磺酸粘多糖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尿激酶。  相似文献   
5.
动静脉内瘘超声引导下穿刺溶栓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一项安全有效的动静脉内瘘药物溶栓方法。方法将69例动静脉内瘘堵塞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分别采用超声引导下直接穿刺血栓部位和传统溶栓方法,对两组患者的内瘘堵塞相关因素、溶栓效果、及溶栓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内瘘使用时间、透析时间和血栓形成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经溶栓后血管再通的患者是34例(97.2%),对照组经溶栓后血管再通的患者是20例(58.8%),两组内瘘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9.76,P0.01)。试验组患者在溶栓后局部出血、局部血肿及局部疼痛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发热、皮疹和肢体障碍等并发症。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直接穿刺血栓部位内瘘再通率高,溶栓后并发症少,具有穿刺定位准确、尿激酶用量小、局部药物浓度高等优势,此溶栓方法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