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观察了5种常用螯合剂对大鼠体内微量元素排出量、组织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5种螯合剂可不同程度地增加机体必需微量元素Zn、Cu、Mg和Ca经尿液排出量。EDTA和DTPA的影响尤为明显。EDTA和DTPA可使Zn经尿液的排出量增加16-52倍,DTPA使肝脏Zn含量减少15.9%(P〈0.05),肝脏Cu含量下降60%(P〈0.05)。EDTA和DTPA注射后,肾中Zn含量明显增高,相当对照大鼠3.  相似文献   
2.
调查刷牙后铅、镉、氟的口腔残留情况。采用原子吸收仪和氟电极测定了市售 18种牙膏中的铅、镉、游离氟的含量 ,并作了口腔牙膏残留试验。铅含量符合标准 ;含氟牙膏中氟含量 88.9%未达到国家标准 ;残留实验显示 :刷牙后铅、氟在口腔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残留 ,氟在口腔的残留量大约为 9.5 %。应对刷牙后氟在口腔中的残留量进行深入研究 ,为制定儿童牙膏氟含量卫生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过氧乙酸对人体脂质过氧化和DNA损伤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在大规模使用过氧乙酸之后,人群脂质过氧化的改变和DNA的结构损伤情况.方法 选择29名志愿者(男14名、女15名),按照卫生部《非典医院感染控制指导原则(试行)》标准喷洒过氧乙酸进行室内空气消毒,人群分别在接触消毒剂前、接触消毒剂1次、2次和休息1周后抽取1ml,共4次4ml的静脉血,用于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和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 人群接触消毒剂后,SOD早期受到抑制而活力降低,后期活力代偿性增加,MDA含量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彗星试验显示,过氧乙酸可致DNA损伤;脱离接触消毒剂1周后,SOD活力与接触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DA和DNA损伤仍未完全回复到接触前水平.结论 按照《非典医院感染控制指导原则(试行)》使用过氧乙酸进行空气消毒,短期内会引起接触人群血清脂质过氧化的改变,并致DNA损伤.  相似文献   
4.
环境镉污染与人体镉负荷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了湖北省某冶炼厂周围镉污染区环境介质空气、土壤、水和食物中的镉含量。估算出该污染区居民每日镉摄入量为142.84μg/日/人,通过对照区51%。土壤镉与米镉的相关系数是0.91(P〈0.05),米镉与发镉、尿镉无相关。对该镉污染区和对照区359人(男女两性,15 ̄60岁)的调查结果表明,污染区人群尿镉10μg/g肌酐的超常率为3.36%。该地区少数人已有镉吸收。  相似文献   
5.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构树叶中辅酶Q_(10)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构树叶辅酶Q10含量的方法。方法构树叶用75%乙醇提取,萃取,蒸馏,浓缩。色谱柱为C18250mm×4.6mm i.d10μm,流动相为无水乙醇-甲醇(65:35),流速为1ml/min,检测器波长275nm。结果辅酶Q10在4~64μg/ml(r=0.9997)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6%,RSD为0.97%(n=6)。构树叶中辅酶Q10的最低检测限为10ng/ml(S/N=3)。结论该法快速,简便,准确。适宜于构树叶辅酶Q10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水环境中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环境中存在130多种威胁人类健康的血清型病毒。水体中病毒浓度低,检测方法繁杂,更增加了水环境中病毒检测的难度。发展和提高水环境中病毒检测技术刻不容缓。水环境中病毒的检测可通过两个途径,一是直接检测水环境中的病毒,二是寻找水环境中病毒的指示物反映病毒的污染情况。对某种病毒的检测不能代表水环境中所有的病毒,选用病毒指示物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向。但是由于对病毒指示物,尤其是噬菌体,目前的研究还不能肯定其作为病毒指示物的效果,因此还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钯以往主要用于制造电接触器,牙科用合金,化学催化剂等,其用量很有限。近年来由于汽车废气的催化转化器中使用了钯和铂,使得钯有机会污染空气、水和土壤。据报道人肺成纤维细胞和兔肺巨噬细胞对可溶性铂的作用很敏感,其毒性表现为总ATP的产生显著减少。为此,作者研究了钯对重要代谢酶之一醛缩酶(Aldolase)的影响。该酶是糖酵解过程中一个关键酶,可催化1,6-二磷酸果糖分解为磷酸二羟基丙酮和3-磷酸甘油醛。试验中醛缩酶活性分析系用比色法,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消化道癌症与饮水相关危险因素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in,简称MT)是一种低分子量(6000~10000)蛋白质,具有高金属含量(每分子含7~12个金属分子),金属通过硫酯键与蛋白结合。氨基酸组合中约含23%~33%半胱氨酸,通过形成金属硫键选择性的结合半脱氨酸无二硫键及芳香族氨基酸和组氨酸。MT被发现以来,围绕着与镉毒性的关系做了许多研究工作,发现MT的亲金属性使生物体接触铜后引起一系列特殊的生物学效应,如有特定的靶器官,生物半减期长,药物促排困难,干扰体内必需微量元素的平衡等。本文就MT与Cd的吸收、转运、中毒与解毒以及铜与其它微量元素的关…  相似文献   
10.
乙醇对大鼠脑、肝金属硫蛋白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长期乙醇摄入对神经中枢系统的影响,探讨酒精中毒致服损伤的机理。方法 Wistar大鼠每天经灌胃染毒0,10%,30%,50%浓度的乙醇0.5ml,持续2个月。用原子吸收法检测大鼠脑、肝等组织中锌、铜含量;血红蛋白饱和法测金属硫蛋白的含量。结果 长期乙醇摄入后,大鼠脑、肝等组织中金属硫蛋白水平呈上升趋势。雄性大鼠以50%乙醇剂量组的上升效应最明显,大服、小脑、海马、肝、肾中金属硫蛋白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2.27,1.53,1.45,1.22,2.58倍(P<0.05);雌性大鼠在30%乙醇剂量组上升效应最显,大脑、小脑、海马、肝、肾中金属硫蛋白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1.39,3.08,1.75,1.49,1.46倍(P<0.05)。另外,长期乙醇摄入后,大鼠脑、肝等组织中锌、铜含量均发生明显变化,金属硫蛋白与锌含量的变化呈现明显相关。结论 长期摄入乙醇可诱导大鼠脑、肝金属硫蛋白含量增加,且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