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预防医学   2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原有食饵法进行改进,创建新的鼠饵盒法对鼠密度进行监测,并对该方法的可行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在鼠密度较高的试验场所内,长期观察鼠类对饵料的取食情况,测定鼠饵盒阳性数及鼠饵失重量。结果 在鼠密度相对稳定的状况下,鼠饵盒阳性率及日均失重量线性相关,符合逻辑斯蒂曲线,60d左右达到最高且趋于稳定。结论 该方法适用于长期连续对某一地区的鼠密度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北京市顺义区黑线姬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杀鼠灵的抗药性。方法实验室配制0.02%杀鼠灵玉米粉毒饵,采用6d无选择摄毒法。结果杀鼠灵对33只黑线姬鼠毒杀率为63.64%,死亡鼠平均食毒(76.91±34.76)mg/kg,平均致死时间(7.23±2.51)d;存活鼠平均食毒(106.79±26.68)mg/kg;抗性发生率为36.36%。结论(1)直接使用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20年后,北京市顺义地区黑线姬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杀鼠灵也产生了抗性,并形成抗性种群;(2)试鼠对杀鼠灵的敏感区间雌鼠大于雄鼠;幼体鼠与老体鼠抗性发生率显著高于亚成年及成年试鼠。建议推广6d无选择摄毒抗性检测法,以监测害鼠对抗凝血类灭鼠剂的抗性发生情况;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控制鼠害以减轻对药物的依赖性,延长抗凝血类灭鼠剂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毒鼠强、氟乙酰胺、甘氟等急性剧毒鼠药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2004年我国重点整治以毒鼠强为代表的急性剧毒鼠药之前,每年仅在公安部门备案的由杀鼠剂导致的死伤案件就数以千计,  相似文献   
4.
农牧业鼠害及控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我国农业鼠害发生面积约为3520万hm^2/年,涉及1.44亿农户;草原鼠害年减少牧草达68亿kg,相当于4700万只绵羊的年食草量。鼠害发生呈此起彼伏的趋势。控制方法也不断改进,其中预警监测、毒饵站、生物防治以及不育控制等技术在控制鼠害方面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氯敌鼠钠盐对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的急性毒力。方法依据孙氏改良寇氏综合计算法,以测致死中量(LD50)的方式,配制5个浓度梯度的氯敌鼠钠盐药液供给试鼠;试验采用经口一次灌胃法。结果测得其LD50值为0.325mg/kg,标准误为0.058,其95%平均可信限为(0.325±0.085)mg/kg;试鼠性别、体重、死亡时间各项指标经方差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毒力分级标准,氯敌鼠钠盐对长爪沙鼠急性毒力达到极毒水平,在实际鼠防工作中可作为慢性毒药的补充,也可独立使用。  相似文献   
6.
布氏田鼠日食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室内条件下测定不同年龄和性别布氏田鼠的日食量。方法参照《动物生态学原理》用布氏田鼠喜食植物喂养24h后,计算供食量与残渣的差值。结果(1)布氏田鼠平均日食量(干重)为(9.9361±0.2383)g。成体组平均日食量略高于亚成体组和老体组,且不同年龄组田鼠日食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亚成体组平均日食指数较高。(2)3个年龄组中不同性别平均日食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即性别对布氏田鼠取食无显著影响。(3)亚成体布氏田鼠体重与日食量呈正相关性,y=0.2882w+2.099(R^2=0.8191);老体鼠体重与日食量呈负相关,y=0.1565w+19.034(R^2=0.5652),成体鼠体重与日食量无显著相关。结论不同年龄组体重与日食量之间存在不同的相关关系,如果根据体重来估算布氏田鼠的危害,必须先掌握该季节布氏田鼠的年龄结构和相应的种群密度,且还应考虑季节性特点和繁殖期生理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长爪沙鼠对0.0025%氯敌鼠钠盐毒饵的致死食毒期(LFP)。方法采用EPPO(欧洲及地中海植物保护组织)制定的基于LFP抗性检测方法。结果长爪沙鼠最低致死摄药量为6.3510mg/kg,最高存活摄药量为13.0230mg/kg。食毒期与其对应死亡率雌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其食毒期-死亡率Probit模型分别为Probit(p)=-2.65195+0.79817x(P=0.901)和Probi(tp)=-5.62058+2.16045x(P=0.999)。对于LFP50、LFP98和LFP99及其95%置信限(CI),雌性长爪沙鼠分别为3.32253d(2.74004~3.95239)、5.89558d(4.93949~8.32331)和6.23711d(5.18450~8.95040),雄性长爪沙鼠分别为2.60159d(2.21062~2.98934)、3.55220d(3.11584~5.02447)和3.67838d(3.20401~5.32658)。结论用0.0025%氯敌鼠钠盐毒饵对长爪沙鼠进行LFP抗性检测时,LFP98的95%CI上限取整数天数作为抗药性检测标准,摄食期存活雌鼠为8d,雄鼠为5d;若用LFP99的95%CI上限取整数天数作为抗药性检测标准,摄食期存活雌鼠为9d,雄鼠为5d。  相似文献   
8.
抗凝血类灭鼠剂抗性检测方法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及时、准确的抗性检测是合理使用抗凝血类灭鼠剂和有效应对害鼠形成抗性的关键。抗性检测方法目前有3种,致死期食毒法(1ethal feeding period,LFP)应用成熟,通过分析抗凝血剂抗性鼠和敏感鼠的数据确定98%(或99%)饲毒致死期(LFP98或LFP99)作为抗性检测标准;血凝反应法(blood clotting response,BCR)的原理是通过检测维生素K环氧化还原酶(VKOR)活性区分抗凝血剂抗性鼠和敏感鼠,也在广泛使用;基因检测法的研究方兴未艾,通过检测抗凝血剂抗性控制基因的突变情况来确定抗性,是目前最为准确和快捷的检测方法。3种方法都处在不断完善之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试验100万毒价/ml C型肉毒梭菌毒素冻千剂对高原鼠兔的杀灭效果。方法采用田间试验,共设试验小区5个,小区向积均为3hm^2。其中0.1%和0.15%浓度小麦毒饵各投放2个小区,另一小区作为对照投放0.1%水剂小麦毒饵。此外,设一面积为0.25hm^2的空白对照区,以测定自然灭洞率。结果灭前试验区高原鼠兔平均密度为1071.4洞口/hm^2。投饵后第6天浓度为0.1%的小麦毒饵平均校正灭洞率为96.7%,浓度为0.15%的毒饵平均校正灭洞率为97.4%。处理对照区的平均校正灭洞率为97.7%;各浓度间校正灭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期间,在试验地及其周围500m地区未发现非靶标动物中毒死亡现象。但在长时间及大范围内,该药剂的安全性需更进一步的验证。结论肉毒梭菌毒素冻干剂与同效价水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我国一直采用0.005%的浓度配制溴敌隆毒饵,并对其药效做了专门报道[1-3]。为了探讨降低毒饵浓度是否影响药效,我们以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为实验动物,分别对0.5%和0.25%两种溴敌隆母液做了毒力测定。1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试验分为直接口服毒力、毒饵毒力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