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在新疆人群中筛选稀有血液。方法总共筛选38 361人次。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结合Olym-pus120孔梯度微量板法,对乌鲁木齐市O型随机献血者33 877人次和乌鲁木齐市(和田)维吾尔族O型大学生、喀什地区中心血站O型维吾尔族随机献血者4 484人次,筛选Rhnull、-D-、DCCEE、dCCEE、Ko、Jk(a-b-)、ii、Oh、MkMk、Ge(-)、En(a-)、Wrb和Lu(b-)13个表型。结果筛出5例稀有血型。汉族31 238人次,筛出DCCEE表现型1例,频率约1/3万;Jk(a-b-)表现型2例,频率约1/1.5万;类孟买(OHmA)1例,频率约1/3万。维吾尔族4 484人次,筛出DCCEE表型1例,频率约1/0.5万,回族1 739人次、其他民族900人次均未筛出。结论稀有血型筛选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正>抗-P1属于冷抗体,最佳反应温度为4℃,在25℃以上不出现凝集反应,故很少有临床意义,但抗-P1直接影响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的结果。偶尔有抗-P1在37℃被检出及出现溶血反应的个案报道。现将我室鉴定为抗-P1抗体12例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我中心化验室对献血者抗体筛选阳性标本进行送检,经鉴定结果为抗-P1抗体12例,一般信息及免疫史调查结果见表1。2血型血清学检查  相似文献   
3.
一、本文报告我院三年内收治的5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病例。其中1例为罕见的原发性十二指肠球部腺癌,其中3例同时患有十二指肠血吸虫病。二、本组病例均在手术探查及内窥镜检查时偶然发现,未能在术前早期诊断。术前分别误诊为“阻塞性黄疸”、“胆囊炎”、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初步建立乌鲁木齐市献血者IgM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工作流程。方法:检验科采用微板法对血浆标本进行O细胞检测,O细胞反应阳性标本报送血型室进一步进行抗体鉴定。结果:44530份标本共筛查O细胞反应阳性19例,分别是抗-H 8例,抗-P1 3例,抗-Leb 1例,抗-M 1例,自身冷抗体6例。结论:该工作流程能筛查出IgM型不规则抗体,提高输血安全,同时为稀有血型库的建立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较少见,约占整个胃肠道癌的0.35%,占尸检发病率的0.019~0.5%,张贤康汇集下例十二指肠癌中有5例,孙家邦收集北京宣武医院20年45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中有15例腺癌。球部腺癌罕见。腺癌而合并十二指肠血吸虫病者,尚未见报道。本文报告我院近三年来收治的5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病例,其中球部1例(合并血吸虫病),乳头附近1例,降部3例(2例合并血吸虫病)。全部病例均经纤维内  相似文献   
7.
临床极少见到因Lewis抗体所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本例患者因全身多处辗压伤;失血性休克等入院,输红细胞悬液3 000 ml,此次配血相合输入血液约100 ml时出现酱油色尿.血型血清学检查发现患者血清中存在IgM性质的抗-Lea.由于本例抗-Lea在盐水和凝聚胺介质中反应需较长的时间,致使造成假阴性配血结果输血,导致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作者曾报道采用免疫酶染色法诊断日本血吸虫病,在此基础上,我们于1984年将肝卵切片间接免疫酶染色法(LE—IIP)应用于血吸虫病疫区现场,并与成虫抗原皮内试验(ID)、环卵沉淀试验(COP)、间接血凝试验(IHA)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对照,进一步研究其敏感性及特异性. 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73岁。临床诊断:结节性B细胞淋巴瘤,冷凝集素综合征。入院检查:血型B型,HGB30g/L。正反定型不符,交叉配血:主、次管凝集4+。故血标本送血液中心,要求检查血型及筛查相和血液。  相似文献   
10.
维吾尔族血小板抗原1~5、15系统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调查研究与血小板输注无效关系密切的人类血小板抗原(human platelet antigen,HPA)1~5及15系统基因在维吾尔族人群中的遗传多态性;分析民族差异,确定各系统临床意义,从而建立已知基因型血小板供者库。方法:采用聚合酶链一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对153例无血缘关系的纯维吾尔族血样进行了HPA基因分型。结果:维吾尔族HPA-1a、2a、3a、4a、5a、15a基因频率分别是0.9118、0.8889、0.5458、0.9935、0.9216、0.4412,维吾尔族HPA-1b、2b、3b、4b、5b、15b基因频率分别是0.0882、0.1111、0.4542、0.0065、0.0784、0.5588,维吾尔族HPA基因频率与汉族人群相比,HPA-1a,1b、3a、3b、5a、5b基因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藏藏族人群相比,HPA-3a、3b、5b基因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维吾尔族人群中HPA1~5、15系统12个等位基因都可以检测到。在不同的个体中它们以纯合子或杂合子状态表达,但未检测到纯合子1b或纯合子4b型个体。HPA-1、2、3、4、5、15系统均具有多态性,其中HPA-3、15系统具有高度多态性,这使免疫暴露的机会增加。维吾尔族人群与汉族人群的HPA-1a、1b、3a、3b、5a、5b基因频率存在明显差异,与藏族人群的HPA-3a、3b、5b基因频率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