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4例糖尿病病人用体外短期培养的人胎儿胰岛组织,经肌肉、腹腔、小脑内三种不同途径移植,随访6.5~26.5个月。总有效率87.5%;显效率16.67%;6~12个月有效率79.17%;13~18个月有效率50%;19~24个月有效率37.5%;24个月以上有效率8.33%。移植后胰岛素平均日用量减少49%,6例分别停用胰岛素1.5~18个月。C肽上升、血糖、24小时尿糖、糖化血红蛋白(GHb)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HBV-DNA含量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对7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及30例正常人群进行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及HBV-DNA含量检测。结果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T淋巴细胞AgNORs活性有明显差异,肝硬化组Child分级中T淋巴细胞活性逐渐降低,HBV-DNA含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肝硬化患者病情加重,T淋巴细胞AgNORs活性逐渐降低,HBV-DN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脂蛋白(a)等脂质的变化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B(apoA1、apoB)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43例PNS患者与30例健康人(对照组)LP(a)及其他脂类物质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PNS患者血清Lp(a)、TC、TG、LDL-C、apoB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 PNS患者存在明显的脂类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Th1、Th17与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表达情况并与病情活动性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Th17、Th1与Treg细胞在RA的发病机制中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RA患者,根据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评分进行分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A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Th17、Th1及Treg细胞的比例;并分析各细胞与DAS28的相关性。结果 RA患者PBMCs中Th17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且RA活动组Th17细胞的比例高于稳定组(P<0.05);RA患者Treg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RA组和健康对照组Th1细胞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Th17细胞数与RA疾病活动指标呈正相关。结论 Th1、Th17和Treg细胞在RA患者外周血中有不同的表达,提示Th17、Th1及Treg细胞在RA发病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和评估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线粒体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AST)、腺苷脱氨酶(ADA)、清蛋白(ALB)、胆碱酯酶(CHE)、前清蛋白(PA)、5′-核苷酸酶(5′-N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α-L-岩藻糖苷酶(AFU)共13项生化指标在常见肝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268例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和21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上述指标进行检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13项生化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AST、m-AST、ADA、ALP、GGT、5′-NT、TBA、TBIL、AFU在各组肝病中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而ALB、CHE、PA则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对肝脏疾病的诊治及预后判断,应选择具有特异性、互补性的指标进行联合检测。急性肝炎优先考虑ALT、AST、m-AST、TBA、TBIL。慢性肝炎优先考虑AST、ALT、m-AST、CHE、GGT。肝硬化优先考虑ADA、CHE、TBA、TBIL、ALB。肝癌优先考虑AFU、GGT、5′-NT、ALP、m-AST。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小分子捕获技术循环酶法对127例脑卒中患者(75例脑梗死患者,52例脑出血患者)Hcy水平进行检测,并与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全部脑卒中患者血浆Hcy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Hcy水平升高与脑卒中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血清(或血浆)分离胶采血管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当今血液标本的采取用真空采血管系列已成为主流,分析仪的自动系列集约化或条型码的运用,增加了系列化项目直接上机检测量。临床化验广泛应用自动化分析仪,提高了测定值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但是,由于过去采血后血液自然凝固,血液从离心到测定放置时间长,影响了全自动分析仪的多种功能充分发挥。为了迅速推进检测技术的快速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中4种抗肿瘤相关抗原(TAA)抗体进行检测,探讨其对HCC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67例HCC患者血清和30名正常人血清中4种抗TAA(P53、P62、C-myc和Koc)抗体进行联合检测,利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对血清中甲胎蛋白(AFP)进行检测,分析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每种抗TAA抗体检测结果单独判断时,敏感性都偏低,但进行不同组合后,随着种类的增多,诊断的敏感性随之增加,4种抗TAA抗体联合检测的敏感性达到了82.1%,明显高于AFP的敏感性(68.7%),特异性达到了86.7%,阳性预测值93.2%,阴性预测值68.4%。结论利用4种抗TAA抗体联合检测能够提高HCC的诊断质量,降低漏诊率,为HCC患者临床早期诊断和高危人群筛查,以及AFP阴性的HCC患者补充测定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内皮损伤在血管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内皮细胞功能异常与早期的血管病变紧密相关。内皮细胞功能的丧失是一系列损伤因素的结果,包括剪切力、药物诱导的毒性反应、免疫介导细胞在内的各种刺激因素是其启动因素。特异性因子介导的自身性免疫是内皮损伤的主要机制。局部炎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释放,激活内皮细胞上调黏附分子,使中性粒细胞产生过多的活性氧分子,扩大了炎性反应,导致细胞凋亡以及坏死。由于内皮细胞在血管壁损伤中的作用,作为血管损伤性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生物标记物对于新药的发现和血管损伤病因学的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