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5年   3篇
  1991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某省各级医疗机构甲状腺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方法对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该省各类甲状腺手术进行目标性监测,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1 304例甲状腺手术,1 294例(99.23%)为择期手术;手术持续时间≤2 h者1 051例,占80.60%;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6.70%;术前30 min给药者196例,占15.54%;抗菌药物使用时间48 h者887例,占70.34%;使用第一代头孢、克林霉素的占19.53%。结论该省甲状腺手术中存在抗菌药物选择不当、用药时机不当、用药时间过长、无指征用药现象等问题,应加大抗菌药物管理力度,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甘肃省不同层次医院的医务人员锐器伤(SI)现状进行调查,为提高临床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行为以及制定职业防护措施提供指导。方法2012年1-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甘肃省6市州共38所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共回收问卷11 358份,SI发生率为9.87%(1 121例),例次率为12.60%(1 431例次),发生密度为1.05次/(人·月)。不同性别、岗位、工作年限组医务人员SI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岗位人群,容易发生SI的地点不同;造成医务人员SI的主要医疗器具是注射器针头、静脉输液头皮针及手术缝针。已知暴露源的SI有1 099例次(76.80%);发生污染SI 980例次(68.48%),其中474例次(48.37%)为血源性疾病暴露,血源性疾病暴露率为33.12%。在调查的血源性暴露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占74.25%,梅毒螺旋体(TP)占13.10%,丙型肝炎病毒(HCV)占12.01%,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占0.64%。 结论甘肃省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探索适合区域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监控和管理体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及耐药性变迁情况,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并为临床提供预防治疗措施.方法 对2005-2010年某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802株鲍氏不动杆菌进行耐药趋势分析.结果 共分离鉴定鲍氏不动杆菌802株,分离率为4.74%;分离率最高的科室足呼吸内科,占43.52%;标本来源以呼吸道为主,占66.33%;鲍氏不动杆菌对15种抗菌药物耐药现象严重,耐药率逐年上升.结论 某医院鲍氏不动杆菌的分离率及耐药性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必须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加强消毒隔离及手卫生,防止和减少耐药菌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法筛选出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及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的高风险事件,为ICU制定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风险识别确定20个风险因素,采用FMEA风险评估筛选出高、中高风险因素,制定相对应的感染防控措施并监督落实,比较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情况。 结果 筛选出4个高风险因素,分别为感染多重耐药菌患者未遵循有效隔离措施、大剂量使用抗菌药物、床单元清洁消毒不合格、诊疗物品交叉使用;筛选出4个中高风险因素,分别为在拔管或气囊放气操作之前忽略气囊上分泌物的清除工作、手卫生依从性差、非本科室人员流通多、探视人员探视制度执行不到位。针对高、中高风险因素,实施对应的防控措施,VAP、CLABSI、CAUTI日发病率分别由2018年的7.62‰、2.99‰、1.90‰降至2019年的3.93‰、1.01‰、0.62‰;医院感染发病率、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分别由4.98%、6.89%降至2.37%、3.14%。 结论 基于FMEA法的风险评估能够发现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薄弱点,为防控ICU医院感染提供科学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某省5所医院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省细菌耐药性监测网上报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结果 三级甲等医院的分离菌株最多,共计1000株,二级甲等医院所分离的菌株最少,共计45株;各菌种的分离情况在不同医院略有不同,其中大肠埃希菌的分离率在多数医院均占首位,不同医院各菌种的药敏率也存在很大差异,三级甲等医院(A院)、中医医院(C院)、专科医院(D院)中,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7.5%、57.1%、7.1%;D院中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2.6%,未检出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细菌耐药问题已日趋严重,不同的医院临床标本中细菌的分离率及耐药性均有所不同,建立细菌耐药性监测网,定期总结、分析并公布病原菌的耐药情况,对及时掌握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状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部分健康体检器械的带菌状况,为进一步探索健康体检器械的清洁消毒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消毒技术规范》对健康体检中使用的B超探头、红外乳腺诊断仪探头、听诊器、视力检查所使用的眼罩、心电图各导联等物体表面采样,进行细菌学监测,并对分离的部分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共采集各类物体表面标本827份,带菌阳性标本827份,阳性率为100.00%;其中B超探头及红外乳腺诊断仪探头微生物污染状况尤为严重,平均菌落效为(627.70±18.68)、(744.54±18.08) CFU/cm2;体检用品检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其中微球菌属分离率最高,占28.69%~79.48%;对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不动杆菌属行药敏试验,以上4种细菌对抗菌药物具有不同的耐药性,同时分离到13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结论 部分健康体检的医疗器械微生物污染严重,需探索出一套简单易行的清洗消毒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法筛选出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及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的高风险事件,为ICU制定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风险识别确定20个风险因素,采用FMEA风险评估筛选出高、中高风险因素,制定相对应的感染防控措施并监督落实,比较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情况。结果 筛选出4个高风险因素,分别为感染多重耐药菌患者未遵循有效隔离措施、大剂量使用抗菌药物、床单元清洁消毒不合格、诊疗物品交叉使用;筛选出4个中高风险因素,分别为在拔管或气囊放气操作之前忽略气囊上分泌物的清除工作、手卫生依从性差、非本科室人员流通多、探视人员探视制度执行不到位。针对高、中高风险因素,实施对应的防控措施,VAP、CLABSI、CAUTI日发病率分别由2018年的7.62‰、2.99‰、1.90‰降至2019年的3.93‰、1.01‰、0.62‰;医院感染发病率、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分别由4.98%、6.89%降至2.37%、3.14%。结论 基于FMEA法的风险评估能够发现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薄弱点,为防控ICU医院感染提供科学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甘肃省医院感染管理人员手卫生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专项能力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特点,抽取甘肃省不同地区69所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人员进行基本情况及手卫生认知情况问卷及实地调查,分析其手卫生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参与调查的69所医院中二级医院占82.61%,三级医院占17.39%;被调查的125名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中,专职人员占82.40%,兼职人员占17.60%。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对手卫生的认知完全掌握和未完全掌握分别占33.60%和66.40%;对手卫生重要性、手消毒剂的使用、手卫生设施的设置、洗手方法、干手方法、手卫生指征、手卫生合格判断标准认知的掌握程度,三级医院均高于二级医院(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从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年限≥5年且10年(OR=3.067)、本科学历(OR=3.331)、岗位性质为专职(OR=10.309)是手卫生认知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对手卫生认知掌握程度偏低,尤其是从事医院感染管理年限5年、学历为中专及以下以及兼职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培训。  相似文献   
9.
目的首次对甘肃醉鱼草低极性成分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乙醇提取,再经石油醚萃取,硅胶柱层析分离,得黄色油状物质,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运用GC-MS联用技术检测并核对质谱标准图谱.结果从分离出的317种组分中鉴定出66种化合物.结论其主要成分是14-异丙基-8,11,13-罗汉松三烯-13-醇(7.68%),20-羽扇烯-3β-醇乙酸酯(4.57%)等多种类型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甘肃省医疗机构结核病实验室现状,为解决现存问题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7月21日至2021年8月10日,甘肃省150家设有结核病实验室的医疗机构实验室负责人通过扫描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文件附件中的二维码填写课题组自行设计的网络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医院的基本信息、结核病实验室检测项目开展情况、实验室感染控制管理情况、手卫生与防护设备的配置和标识的配置等。共回收问卷150份,其中有效问卷146份,问卷有效率为97.33%。结果:146家医疗机构中,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和未定级医院分别有96家(65.75%)、38家(26.03%)和12家(8.22%);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分别为97家(66.44%)和49家(33.56%)。开展抗酸杆菌涂片镜检、分枝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的医疗机构分别有146家(100.00%)、116家(79.45%)和99家(67.81%),其中,专科医院开展分枝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比例[分别为91.84%(45/49)和87.76%(43/49)]均明显高于综合医院[分别为73.20%(71/97)和57.73%(56/97],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