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6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通过健康教育,促使孕产妇及家属自愿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母婴健康的水平。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自2006年开始在传统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对孕产妇采取更系统的健康教育方式,效果良好。实践表明,为孕产妇提供高质量健康教育,可增强孕产妇的认知水平,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10-2018年西安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征和病原学分布特征,以更好的指导其防治工作。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8年西安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数据和病原学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72131例,年均发病率92.49/10万,年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年均实验室诊断率47.45%,也呈逐渐上升趋势。冬季(11-12月及次年1月)是其发病高峰,报告病例数占39.82%(28724/72131)。城区年均发病率(132.26/10万)高于郊县(50.57/10万)。病例职业构成以散居儿童(57128例,占79.20%)为主,其占比逐渐上升。0~1岁人群发病率最高(4523.33/10万),其次是1~2岁人群(2553.92/10万)。有明确病原报告的病例占23.84%(17197/72131),其中病毒感染病例占98.32%(16908/17197)。轮状病毒感染病例占93.88%(15874/16908),0~1岁组占92.04%(14611/15874),散居儿童占97.90%(15540/15874),发病高峰在冬季。细菌感染病例占1.61%(277/17197),0~1岁组占65.70%(182/277),散居儿童占88.09%(244/277),发病高峰在夏秋季。重症病例331例,经病原学诊断的有13例,均为轮状病毒感染;死亡10例,均未经病原学诊断,其中8例为散居儿童。结论 西安市其他感染性腹泻冬季高发,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病原谱分析显示轮状病毒是其主要病原。目前疫情防控形势仍很严峻,应在高发地区对重点人群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以有效降低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西安市2011—2020年猩红热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模块搜集该市2011—2020年猩红热病例信息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西安市2011—2020年共报告猩红热病例10455例,年均发病率11.38/10万,均为散发病例。除2020年发病数及发病率为近十年最低外,2011—2019年报告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猩红热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除2020年外,其余年份均呈现4—6月及10月至次年1月两个高峰。报告发病数列前三位的依次为雁塔区(1627例)、未央区(1446例)和长安区(1398例)。发病以男性为主6391例(61.13%),男女性别比为1.57∶1。各年份年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发病主要集中在4~7岁组,累计发病7017例(67.12%)。职业以幼托儿童和学生居多,发病数分别为4457例(42.63%)和4500例(43.04%)。报告病例以临床诊断病例为主10240例(97.94%),实验室诊断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2015—2019年西安市猩红热处于高流行期,幼托机构和小学是重点防控场所,应继续做好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和高发季节的监测管理,及早报告、有效处置,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与蔓延。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探究影响注射剂安全合理使用的相关因素,寻找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对随机抽取的地方人员和部队官兵共999人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注射剂安全合理使用认知和行为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现役状态、职业和单位性质均与认知和行为相关,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职业、现役状态、单位性质、居住地及付费方式是认知的影响因素,现役状态和居住地是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注射剂安全合理使用相关影响因素与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职称等自身自然因素无相关,而与所处公共环境和社会影响因素相关,提示公共医疗环境和医疗质量等社会因素对认知和行为影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05—2020年西安市梅毒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全市2005—2020年梅毒疫情特征并对其乡镇/街道级别的地理分布信息进行地图可视化展示。结果 共报告梅毒病例26 803例(男性12 662例,女性14 141例),年均发病率18.32/10万,年均实验诊断率99.01%,年发病率和年实验诊断率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 = 7 988.15、1 164.23,P值均<0.001)。病例发病无季节性和周期性特征,职业构成以农民、家务及待业和离退人员为主(68.16%,18 268/26 803),城区年均发病率(23.08/10万)高于郊县(14.03/10万),发病率高峰依次为≥85岁组(141.26/10万,隐性梅毒占92.62%)、0~1岁组(30.31/10万,胎传梅毒占96.24%)和25~29岁组(29.13/10万,隐性梅毒占52.32%);除0~1岁组外,其他年龄组女性发病率均高于男性。I期梅毒、II期梅毒、III期梅毒、胎传梅毒和隐性梅毒发病到诊断时间依次为3.0(1.0,11.0) d,8.0(2.0,30.0) d,8.0(3.0,36.5) d,3.0(1.0,6.0) d和2.0(1.0,7.0) d,两两比较发现仅胎传梅毒和隐性梅毒、I期梅毒和胎传梅毒、II期梅毒和III期梅毒发病到诊断时间间无统计学差异(adj P = 0.766,>0.999,>0.999)。报告有明确感染途径病例占68.09%(18 251/26 803),感染途径以异性性接触为主(82.48%,15 054/18 251),婚姻状况以已婚有配偶为主(68.60%,12 520/18 251),文化程度以初中(32.21%,5 878/18 251)和高中/中专(30.73%,5 609/18 251)为主。不同婚姻状况和不同文化程度梅毒病例感染途径各不相同,两者间均存在弱强度相关关系(Cramer’s V = 0.160、0.260,P值均<0.001)。结论 西安市梅毒发病率迅速上升且疾病谱有较大变化,病例以隐性梅毒为主,疫情形势较为严峻,应在高发地区对重点人群加大宣传和干预力度,以有效控制梅毒的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西安市丙型肝炎流行水平和发病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的丙肝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现住址为西安市,发病时间为2005-2015年直报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所有丙型肝炎病例信息作为研究对象,将报告病例信息导入Excel中,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5年西安市丙型肝炎累计报告发病数19 01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1.30/10万。近年来丙肝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2015年发病率最高达27.59/10万,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丙肝发病率以城六区较高,居前三位的依次是碑林区、莲湖区和新城区;丙肝发病人群以男性为主;丙肝发病数在10岁组最低,之后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40岁组最高;发病职业以农民为主,占29.43%。结论 西安市丙型肝炎发病率处于较高水平,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建议进一步加大丙肝病例筛查力度,加强对注射吸毒和输血人员等高危人群的检测与管理,扩大宣传教育,提高人群防病知识和自我保健意识,有效降低人群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西安市法定传染病流行动态特征和发病特点,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法定传染病防控政策提供科学有效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西安市2005 - 2014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 - 2014年西安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31种,年平均发病率为578.96/10万。死亡426例,死亡率为0.53/10万。男性发病284 260例,女性180 703例,男女性别比为1.57∶1。散居儿童发病13 6671例,占发病总数的29.39%。 15~84岁组死亡最多,占死亡总数的86.77%。10年中曾居于前五位的疾病有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结论 西安市乙类传染病总体平稳,结核病、乙肝等疾病得到有效控制,艾滋病、丙肝、梅毒等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仍处于上升趋势。新发的H1N1和H7N9疾病影响大。丙类传染病常呈现暴发流行,且发病数量大对儿童青少年健康危害较大。需要进一步加强传染病防控有效策略的制定和实施,针对重点难点疾病提高综合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西安市强制戒毒人员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BV)感染现状及乙肝疫苗接种情况.方法 于2013年3-6月,对西安市某家强制戒毒所所内的545名强制戒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集静脉血3 ~5 ml,检测其乙肝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体(抗-HBc)和表面抗体(抗-HBs),比较不同特征调查对象HBV感染指标阳性率及疫苗接种率差异.结果 HBsAg、抗-HBc、抗-HBs的阳性率分别为29.4%(160/545)、60.0%(327/545)、56.1%(306/545),3项均为阴性者85名(15.6%).注射吸毒者HBsAg阳性率为40.0%(94/235),抗-HBc阳性率为65.5%(154/235),均高于非注射吸毒者[21.6% (52/241)、58.5%(141/241)]和注射、非注射混用者[20.3%(14/69)、46.4% (32/69)](x2值分别为23.52、9.02,P值均<0.05).强制戒毒前1年内吸毒频次≥1次/d者HBsAg阳性率[30.6% (153/500)]高于2~3次/周者[15.6% (7/45)](x2=4.51,P<0.05).乙肝疫苗接种率为11.7% (64/545).小学以下文化程度调查对象的接种率[3.5% (5/141)]低于高中以上[10.9% (14/128)]和初中文化程度[16.3% (45/276)](x2=26.61,P<0.05).≥45岁组接种率[7.8% (12/153)]低于<30[15.9% (21/132)]、30 ~44[11.9% (31/260)]岁组(x2=30.36,P<0.05).接种者抗-HBs阳性率[73.4%(47/64)]高于未接种者[53.8% (259/481)](x2=8.81,P=0.003),其HBsAg阳性率[16.7% (11/64)]低于未接种者[31.0% (149/481)](x2=5.18,P=0.023).结论 西安市强制戒毒人员HBV感染状况较严重,乙肝疫苗接种率较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