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0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重症肺炎病原学特征及耐药率,以便临床治疗重症肺炎时对抗生素的选择及耐药菌株的防护有所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6月~2014年1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重症肺炎的病例资料,统计患者一般情况、预后、病原学结果及其药敏等情况。结果符合纳入标准患者134例,病原学培养阳性患者43例,预后好24例,预后差自动出院或死亡19例。菌株数91株,主要菌株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高,对β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均为100%。仅部分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结论重症肺炎病原学以革兰氏染色阴性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高,临床初始选择抗生素应联合用药,并注意防控细菌耐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绿原酸(CRA)对早期(24h)、成熟期(48h)烟曲霉菌生物膜(BF)的破坏及其联合两性霉素B(AMB)的杀菌作用,为临床烟曲霉菌BF相关性感染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构建体外烟曲霉菌24、48h BF模型,分空白组、CRA组、AMB组、CRA+AMB组;两倍稀释法测定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结晶紫法定量BF;扫描电镜(SEM)观察BF的形态。结果受试菌株经培养24、48h后可形成稳定BF,各组药物作用48h后BF定量显示,早期和成熟期BF空白组和单独AMB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早期的CRA组较空白组和AMB组的BF减少(P<0.05),与CRA组相比,CRA+AMB组BF则进一步减少(P<0.05);成熟期的CRA+AMB组与空白组、单独AMB组或CRA组比较,BF也明显减少(P<0.05);SEM观察早期和成熟期BF,CRA组均较空白组和AMB组胞外基质明显减少,CRA+AMB组胞外基质和菌丝均显著减少。结论绿原酸可以破坏早期和成熟期生物膜,与AMB联合可以增强AMB对生物膜的渗透性,与AMB具有协同杀菌效果。  相似文献   
3.
毒力因子是在病原体适应生存环境的过程中产生.烟曲霉毒力是多因素相关的,包括微小的孢子结构使之能够吸入到达宿主的肺泡,耐热特征,疏水性,快速的繁殖速度以及抵抗氧化应激反应的能力.此外,烟曲霉适应环境及代谢相关的蛋白、通路信号分子、脂类代谢产物、毒素等均可看作毒力因子.  相似文献   
4.
疾病分子病理学分型是精准诊疗的前提。广西多“老少边穷”地区,全区医疗卫生资源有限,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基层医院病理科发展尤为滞后,严重阻碍了广西精准诊疗发展,也为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本文通过统计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子病理学开展现状,总结我院现行促基层医院分子病理学发展模式的成果,指出新医改背景下,基于互联网+和医联体模式,线上线下并行、城乡双向互动,推进基层分子病理学发展,助力基层精准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5.
李丽蓉  崔妙玲  孔晋亮  赵琳 《护理研究》2012,26(23):2190-2191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6名护理本科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习结束前进行出科考试及学习效果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护理技能操作、病历书写和口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PBL教学法应用于内科临床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金银花主要活性成分绿原酸(CRA)对烟曲霉(A.f)生物膜(BF)的体外影响。方法扫描电镜(SEM)鉴定体外烟曲霉BF;二倍稀释法测定绿原酸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真菌浓度(MFC);各浓度的CRA分别作用于BF 48h后, XTT减低法测定生物膜内菌细胞的代谢活力;结晶紫(CV)法定量生物膜。结果受试菌株经过培养24h、48h后可形成稳定的BF。药物作用48h后,各浓度CRA对菌体代谢活力与空白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高浓度的CRA组(256、512、1024μg/ml)生物膜量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烟曲霉体外经培养24h、48h后可形成稳定生物膜;金银花主要活性成分绿原酸不能杀死烟曲霉生物膜细胞,但可以抑制生物膜胞外基质的形成,其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4种中药单体成分对两性霉素B(AMB)耐药的烟曲霉菌的体外抗真菌效果,为进一步开发能抑制耐药烟曲霉的新药奠定研究基础。方法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出肉桂醛、柠檬醛、绿原酸、黄芩苷对9株临床分离的耐药烟曲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真菌浓度(MFC)进行实验。结果肉桂醛对两性霉素B耐药的烟曲霉的MIC50、MIC50、MFC50和MFC90分别为128ug/ml、256u/ml、256ug/ml和1024ug/ml,柠檬醛对两性霉素B耐药的烟曲霉的MIC50、MIC90、MFC50和MFC90分别为2S6ug/ml、512ug/ml、512ug/ml和〉1024ug/ml,绿原酸、黄芩苷对两性霉素B耐药的烟曲霉的MIC50、MIC90、MFC50和MFC90均为〉1024ug/ml。结论肉桂醛、柠檬醛对AMB耐药的烟曲霉有抗真菌作用,绿原酸和黄芩苷在体外对AMB耐药的烟曲霉无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 (cTnI)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心肌损伤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检测29例大面积PTE患者、25例非大面积PTE患者(包括次大面积PTE和小面积PTE)及20例健康者外周血清cTnI、CK-MB水平.结果:大面积PTE患者血清cTnI水平显著高于非大面积PTE患者及正常人(P<0.05),而出现呼衰、心衰并死亡的PTE患者血清cTnI水平明显高于治疗成功的患者(P<0.01),非大面积PTE患者与正常人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血清cTnI水平增高可反映心肌损伤的程度,可作为急性PTE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铜绿假单胞菌(PAE)PAEO1野生型及群体感应(Qs)系统的lasⅠ rhⅡ、lasR rhlR基因缺陷型PAE菌株人工生物膜致病性的差异,了解QS系统的lasI rhⅡ和lasR rhlR基因组在PAE生物膜感染致病过程中的地位.方法 从大鼠支气管内直接予以PAE海藻酸盐微菌粒悬液(1×109 CFU/ml)攻击,建立PAEO1野生型及Qs系统的las I rh Ⅱ和lasR rhlR基因缺陷型菌株人工生物膜肺部感染动物模型;于感染2周后评估各组大鼠的肺部病理学、细菌学及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 感染2周后,PAEO1野生型组的肺部病理学改变和细菌学改变均明显重于PAEO1 las Ⅰ rhⅡ和lasR rhlR基因缺陷组(P<0.01);PAEO1野生型组肺部IL-10水平明显高于PAEO1 lasR rhI R基因缺陷型组(P<0.01)和PAEO1 las I rhⅡ基因缺陷型组(P<0.01).结论 PAEO1野生型菌株组在病程中引起较持久和严重的肺部感染,激发了较高的IL-10反应,而PAEO1 lasI rhⅡ基因缺陷组、PAEO1 lasR rhlR基因缺陷组的肺部病变明显轻于PAEO1野生型组,表明QS系统在PAE肺部感染的建立及慢性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银染法观察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银染法观察细菌生物被膜在药物作用前后变化的可靠性。方法建立细菌生物被膜,分别用银染法和扫描电镜进行观察生物被膜的变化。结果银染后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对生物被膜变化的观察结果完全相符。结论用银染法观察细菌生物膜的变化便捷、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