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6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调查徐州市大学生焦虑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地改善对策.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徐州市2所高校的193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学生焦虑平均分为(42.23±9.70)分,总体检出率为21.4%.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家中排行、性格、专业满意程度、学习成绩、获奖学金、考研、就业前景、睡眠质量、身体状况、与同学舍友关系、恋爱状况、勤工俭学、家庭类型、与父母的沟通、家庭月收入.结论 徐州市大学生的焦虑状况处于中等水平,改善大学生的焦虑状况需要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女性不孕症的影响因素,为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配对的242例病例组和242例对照组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经过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女性不孕症的影响因素。 结果 内分泌疾病(OR=5.393)、月经不规律(OR=3.507)、手术史(OR=3.494)、精神状态不佳(OR=2.666)、不良生活方式(OR=2.608)、妇科感染(OR=2.285)、 肥胖症(OR=1.972)、 自然流产(OR=1.904)、痛经史(OR=1.864,)、药物减肥史(OR=1.670)。 结论 内分泌疾病、月经不规律、手术史、精神状态不佳、不良生活方式、妇科感染、肥胖、自然流产、痛经、药物减肥史是女性不孕症的危险因素;积极治疗内分泌疾病和妇科感染,适度的体育锻炼、良好的生活习惯可能减少不孕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睡眠质量和焦虑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应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对T2DM患者进行调查,并检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是否焦虑为因变量拟合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次共有效调查578例患者,其中睡眠质量差者所占比例为31.83%,焦虑发生率为44.12%。按照睡眠质量好差分层,睡眠质量好者焦虑的发生率为35.53%(140/394),睡眠质量差者焦虑的发生率为62.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00,P<0.001)。以血糖控制是否达标分层,血糖达标组中不同睡眠质量焦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5,P=0.228);血糖不达标组中,睡眠质量差者焦虑的发生率高于睡眠质量好者(χ2=37.82,P<0.001)。调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并发症等混杂因素后,睡眠质量与患者焦虑的发生相关联(OR=2.73,95%CI:1.87~3.98);3个睡眠维度(主观睡眠质量差、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与焦虑存在关联(OR值分别为1.84,1.82,2.49)。结论 T2DM患者睡眠质量与焦虑之间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的影响。方法 944例患者以社区为单位随机分配到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开展常规随访,研究组在常规随访的基础上开展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比较3个月后研究组和对照组自我管理能力、糖化血红蛋白的差异。用密西根糖尿病自我管理评定量表(DCP)评估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干预前后2组自身情况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干预后的组间比较采用混合效应线性模型。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HbAlc值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7±1.92)% vs (7.25±1.39)%;F=45.673,P<0.001],而对照组干预前后HbAl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92±1.77)% vs (7.68±1.93) % ;F=3.691,P=0.055]。干预前后2组自身比较,研究组除患者自我管理的坚持性因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之外(P=0.618),其他9个自我管理水平因子均较干预前有所提高(P值均<0.05),对照组患者仅药物治疗问题、运动锻炼、病情控制、糖尿病知识理解自评和对疾病的态度5个因子得分较干预前有所提高(P均<0.001);干预后,研究组的自我管理能力、饮食的依从性、病情控制问题和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吸烟和糖尿病与脑卒中的关系,分析两者对脑卒中的交互作用。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调查问卷收集脑卒中患者及对照者的研究信息。以2013年徐州市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发现的91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参加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相同例数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吸烟和糖尿病与脑卒中的关系,通过Bootstrap法计算相对超额危险度比(RERI)、归因比(AP)和交互作用指数(S)以评价吸烟和糖尿病对脑卒中的相加交互作用。结果 吸烟与脑卒中有关联(OR=1.63,95%CI:1.33~2.00);糖尿病与脑卒中也有关联(OR=2.75,95%CI:2.03~3.73);吸烟和糖尿病同时存在时,与脑卒中关联增大(OR=8.94,95%CI:3.77~21.19)。吸烟和糖尿病对脑卒中的相加交互作用:S=3.65(95%CI:1.68~7.94),RERI=5.77(95%CI:0.49~11.04),AP=0.65(95%CI:0.42~0.87)。结论 吸烟和糖尿病对脑卒中具有交互作用,两因素同时存在时,对脑卒中的危害大于单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苏北地区大学生心理压力测试和伤害流行病学分析,了解在校大学生伤害心理压力。方法以自制调查问卷及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和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CPSS)为工具,对调查对象进行测试。结果调查1 857名大学生,健康量表10个因子得分由高至低依次为:适应性差、心理承受能力差、情绪失调、躯体化、焦虑、抑郁、人际关系紧张、偏执、敌对和心理不平衡。知觉压力量表测试心理压力,平均得分36.63分(15~64分),其中≤28分192人(占10.41%),29~42分1 406人(占76.21%),≥43分247人(占13.38%)。过去1年中发生伤害次数≥1次有639人(占34.41%);≥3次为113人(占6.09%)。结论伤害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结果,偏执和躯体化因子是危险因素。应通过开展教育和伤害预防知识普及,学校和家庭共同干预,以减少大学生伤害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