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儿童哮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吸入疗法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65例儿童哮喘1-1.5年,观察临床疗效,并用简易峰流速仪监测最大呼气流速值(PEFR)。结果:吸入布地奈德后,临床控制19例,显效32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92%。最大呼气流速值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雾化吸入小剂量激素可作为一线用药预防儿童哮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注射用3%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为尽快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在汕头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住院治疗的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50例给予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布地奈德)常规治疗,之后随机分为标准组、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标准组给予0.9%注射用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治疗组给予注射用3%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5%注射用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疗程5~7 d;分别于治疗后1周内评估患儿临床病情严重程度,记录3组患儿咳嗽消失、喘息消失、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雾化吸入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3 d治疗组临床病情严重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标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及标准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注射用3%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能够尽快降低临床严重度评分,缓解症状和体征,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临床疗效,且患儿无不适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吸入糖皮质激素对肺炎支原体肺炎引起的剧烈咳嗽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6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在控制感染的基础上治疗组局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结果治疗组咳嗽症状缓解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25)。结论局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咳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单独应用孟鲁司特治疗轻度儿童哮喘的疗效。方法:对48例轻度哮喘患儿口服孟鲁司特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开始时、第4周和第12周进行临床评分及测定PEFR、FEV1的变化,判断其治疗效果。结果:46例患儿完成了12周的随访,治疗开始时其平均临床评分、PEFR和FEV1分别为5.89±0.54、119.24±17.25和70.43±2.37,治疗12周后,分别为3.32±0.72、135.42±23.57和88.12±6.36,差别均具有显著性。结论:孟鲁司特单独治疗轻度儿童哮喘可明显改善患儿的肺功能,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汕头市城区儿童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制订干预对策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汕头市城区3~14岁儿童哮喘患者100例和非哮喘儿童100例,按1:1配对进行病例对照分析,应用单因素和多元逐步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e回归分析,调查和分析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结果儿童呼吸道感染史、过敏史、特应性体质、家族哮喘史、家庭装修、被动吸烟、气质类型和婴儿期喂养方式等因素对儿童哮喘发病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呼吸道感染史、过敏史、特应性体质、家族哮喘史、家庭装修、被动吸烟是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气质类型和婴儿期喂养方式对于儿童哮喘发病亦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我院住院的75例肺炎支原体(MP)肺炎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75例患儿,男42例,女33例,平均年龄6岁~12岁,3岁~6岁24例,4岁~12岁5例,以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发病率高。其中发热62例,占83.6%。热型多为驰张热或不规则热,热程1天~18天,体温高于39℃51例均有咳嗽,频繁剧咳64例,阵咳11例,持续2周~2月。喘憋26例,4岁以下占24例。食欲不振30例,恶心呕吐25例,腹痛16例,胸痛10例,出现各种皮疹6例,胸腔积液9例,血  相似文献   
7.
我院 1996年 4月— 2 0 0 0年 8月共收治肺炎支原体肺炎(MP) 82例 ,占同期肺炎住院患儿的 10 .8% ,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冷凝集试验和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 ,双份血清恢复期抗体 4倍以上升高对诊断有重要意义。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 82例中 ,男 5 0例 ,女 32例。年龄 4个月~ 14岁 ,<6个月 4例 ,6个月~岁 8例 ,1~岁 10例 ,3~岁2 0例 ,>6岁 40例。发病季节 :春季 15例 ,夏季 13例 ,秋季31例 ,冬季 2 3例。住院时间 7~ 32d。1.2症状与体征 发热 72例 ,多呈稽留热或间歇热 ,无热10例 ,咳嗽 75例 ,早期多为阵发性刺激性干咳 ,…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本地区儿童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汕头市100例哮喘儿童和100例非哮喘儿童的哮喘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查,并进行单因索和多元逐步同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每年患呼吸道感染次数、过敏史、特应性体质、家族哮喘史、家庭装修、气质类型和婴儿期喂养方式等7项因素对儿章哮喘发病有意义. 结论遗传因素在儿童哮喘病因方面的重要地位,但可通过预防呼吸道感染、减少过敏原的接触、积极促进母乳喂养和心理干预等方面来进行儿童哮喘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被动吸烟与儿童哮喘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被动吸烟与儿童哮喘的关系。方法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对176例哮喘儿童和1202例非哮喘儿童的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儿童及母亲孕期是否被动吸烟、吸烟量与儿童哮喘的关系。结果儿童及孕妇被动吸烟会增加儿童哮喘的危险性,且随着被动吸烟量的增加,危险性也增加,提示儿童及孕妇暴露于香烟烟雾环境会增加儿童哮喘的危险性。结论室内被动吸烟影响儿童健康,是引发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控制被动吸烟对预防儿童哮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川崎病(KD)早期诊断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47例住院KD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异常的出现率及出现时间进行分析。结果:KD的临床表现中除发热外,肢端脱皮的出现率最高(97.87%);其次为结膜充血、口唇鲜红,分别为85.11%和78.72%。皮疹、结膜充血、卡疤红斑的出现时间较早,肛周脱皮可早于肢端脱皮出现。结论:皮疹、结膜充血、卡疤红斑、肛周脱皮对KD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