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86篇
  免费   486篇
  国内免费   315篇
耳鼻咽喉   109篇
儿科学   102篇
妇产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319篇
口腔科学   99篇
临床医学   945篇
内科学   927篇
皮肤病学   68篇
神经病学   331篇
特种医学   23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3篇
外科学   679篇
综合类   1935篇
预防医学   713篇
眼科学   70篇
药学   640篇
  27篇
中国医学   639篇
肿瘤学   290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79篇
  2022年   212篇
  2021年   193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175篇
  2014年   408篇
  2013年   270篇
  2012年   321篇
  2011年   355篇
  2010年   314篇
  2009年   344篇
  2008年   325篇
  2007年   379篇
  2006年   372篇
  2005年   533篇
  2004年   512篇
  2003年   366篇
  2002年   260篇
  2001年   223篇
  2000年   215篇
  1999年   245篇
  1998年   165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26篇
  1995年   129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4篇
  1962年   3篇
  1960年   6篇
  1959年   5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分析肝内胆管癌(ICC)病人肝切除术后“教科书式结局”(TO)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TO评分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八一医院收治的261例行肝切除术的ICC病人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TO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的权重构建预测TO的评分模型。结果 261例ICC病人中,67例(25.7%)术后发生TO。年龄、肝硬化、手术时间和T分期[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癌症分期]为术后TO的独立预测因素。依此4项因素构建的评分模型显示了较好的预测准确性,最佳截断值为-1.9分,其敏感度为67.2%,特异度为62.9%。一致性检验显示其预测概率和实际发生概率有着较好的一致性(χ2=1.350,P=0.853)。结论 基于年龄、肝硬化、手术时间、T分期4个因素建立的评分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ICC病人术后TO的可能性,即手术时间短、无肝硬化、肿瘤直径<5 cm的年轻ICC病人肝切除后获得TO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女性外阴硬化性苔藓(VLS)患者继发甲状腺异常中的预测价值。方法:从2014年1月-2018年6月确诊的女性VLS患者中随机抽取273例,进行外周血NLR水平追踪,研究追踪时间截止至2018年12月31日,甲状腺异常者在第一次出现异常时即停止追踪。VLS继发甲状腺异常者设为观察组,其余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及抗体水平的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NLR与外阴白斑面积、甲状腺激素及抗体水平的相关性,同时采用ROC曲线评估NLR在预测女性VLS患者继发甲状腺异常中的临床效能。结果:VLS患者平均年龄为(42.17±8.65)岁,皮损部位多局限于大小阴唇及阴道口,多数呈现色素脱失或减退。甲状腺异常发生率为13.92%(38/273),出现甲状腺异常的平均时间为(15.21±3.48)个月,以TPO-Ab和TSH水平异常为主。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NLR与外阴白斑面积、TSH及TPO-Ab水平均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232、0.531、0.499)。ROC曲线结果显示,NLR预测女性VLS患者继发甲状腺异常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6(95%CI:0.841~0.971),当NLR为5.585时,约登指数为0.736,敏感度为84.2%,特异度为89.4%。结论:女性VLS患者甲状腺功能或抗体异常的发生率较高,NLR能有效预测VLS患者继发甲状腺异常的发生,临床医生应当对VLS患者常规检测NLR水平。  相似文献   
4.
选取我院收治的150例单侧卵巢囊肿患者(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治疗),随机分成三组:缝合组、电凝组和超声刀组。缝合组采用镜下缝合止血,电凝组采取电凝止血(单极或双极电凝),而超声刀组则用超声刀止血。经治疗后,电凝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较术前均出现雌二醇下降和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增高,明显高与镜下缝合组和超声刀组(P<0.05)。电凝组术后发生卵巢早衰明显多于超声刀组和镜下缝合组,而超声刀止血组卵巢早衰率要明显少于缝合止血组,其差异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使用超声刀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小,操作简单易行,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调脂通脉颗粒含药血清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黏附分子的影响。方法采用SPF级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调脂通脉颗粒组,每组20只,制备含药血清。通过ELISA和Western Blot法,观察调脂通脉颗粒对LPS(1μg/ml)刺激HUVECs中ICAM-1、VCAM-1的影响。结果①上清液: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CAM-1、VCAM-1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PDTC组、调脂通脉颗粒低剂量组、调脂通脉颗粒中剂量组、调脂通脉颗粒高剂量组中ICAM-1、VCAM-1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细胞: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HUVECs中ICAM-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PDTC组、调脂通脉颗粒低剂量组、调脂通脉颗粒中剂量组、调脂通脉颗粒高剂量组ICAM-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脂通脉颗粒能有效抑制LPS损伤所致的HUVECs黏附分子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6.
溶栓治疗是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急性期治疗手段,但其疗效和不良反应均有显著的异质性。许多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并不能获得理想的组织灌注,另外,与溶栓治疗有关的病死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出血并发症造成的。因此,确定能够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治疗风险傲益比的遗传和环境因素至关重要。西班牙学者Gonzalez-conejero等募集了连续200例接受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的急性缺  相似文献   
7.
透明树脂牙列保持器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洪学  李岩  白荣  潘涛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3):310-310,i0007
正畸治疗,无论是方丝弓技术还是Beg细丝弓技术以及后来的直丝弓技术都是依靠一定力值的机械力,使牙齿移动到新的理想位置。此时牙齿周围的牙槽骨和牙周膜的适应性改建还未完成,如果不进行保持,牙齿有回复到原来位置的倾向。保持是正畸治疗的延续和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Hawley保  相似文献   
8.
9.
目的:通过16例经内窥镜及病理证实为Barrett食管的钡餐检查表现,初步探讨Barrett食管及其并发症放射学检查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Barrett食管的内窥镜和气钡检查的记录及表现,着重探讨气钡检查的X线表现。结果:食管内窥镜和组织学检查全部病例均有炎症改变,其他可见胃食管反流、食管溃疡和食管腺癌。放射学钡餐检查结果:Barrett食管炎4例,Barrett食管溃疡7例,Barrett食管癌5例。结论:Barrett食管及其并发症至今无明确放射学征象,改进对“Z”线的检查技术和方法,有可能提高其发现率。钡餐发现胃食管反流、食管裂孔疝同时并发食管炎、食管溃疡及食管癌者均应考虑到本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下肢残留麻木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下肢残留麻木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2001年1月~2003年2月手术治疗5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随访10d,1、3个月、1年和2年,记录患者神经功能和残留症状。[结果]术前82.1%的患者有下肢麻木,术后10d,1、3个月、1年和2年分别有43.6%、39.I%、36.6%、35.3%和35.7%的患者下肢残留麻木,与病程、术前JOA评分和椎管狭窄类型有关,与年龄和神经根直径无关。[结论]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1个月内下肢麻木恢复最快,术后1年和2年下肢麻木发生率为35.3%和35.7%,推测神经组织的潜在恢复能力影响下肢麻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