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1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了解广西省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设备性能的质量控制水平,为卫生行政部门研究制定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卫生标准和质量控制检测规范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广西省部分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进行质控检测。结果 2017—2019年累计检测118台次加速器,加速器质控检测(包括X射线和电子束)总初检合格率为56.8%,总复检合格率为96.6%;二级、三级医院加速器质控检测初检合格率分别为32.0%、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初检合格率最低的指标是辐射剂量示值误差,其次是辐射野均整度。结论 广西省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质量控制水平有待提高;卫生行政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加速器质控检测的监督,定期开展加速器质控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某退役铀矿山周围居民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情况,初步探讨环境因素对微核的影响,为综合治理退役铀矿周围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100名退役铀矿山周围居民外周静脉血,用常规淋巴细胞微核培养法,检查淋巴细胞微核,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100名居民中,微核检出率为88.0%,细胞微核率(9.46±6.62)‰、微核细胞率为(8.77±5.92)‰;按性别和年龄分别分组分析得出,细胞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整体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男性和女性增加的速度和幅度在各年龄段稍有不同,男性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女性微核细胞率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细胞微核率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退役铀矿山周围居民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出率、淋巴细胞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远超过国内外报道的本底范围,应对退役铀矿周围环境采取更具针对性的综合治理措施,以确保退役铀矿山周围居民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广西X射线诊断受检者体表入射剂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广西X射线诊断受检者体表入射剂量。方法 分层随机抽样选取25家不同级别医院的2 236例X射线诊断受检者为调查对象,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不同级别的医院、不同类型设备和不同照射部位受检者的体表入射剂量。结果 普通X射线摄影、计算机X射线摄影(CR)和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受检者体表入射剂量范围分别为0.08~31.51、0.11~4.25和0.05~35.63 mGy。腹部前后位(AP)、骨盆AP;头颅侧位(LAT)、头颅后前位(PA)、胸部PA、胸部LAT、胸椎AP、胸椎LAT、腰椎AP、腰椎LAT入射剂量范围分别为0.08~19.53、0.15~18.78、0.08~9.87、0.06~9.24、0.05~2.71、0.13~2.93、0.15~19.01、0.07~25.33、0.16~27.23和0.11~35.63 mGy。结论 广西X射线诊断受检者平均入射剂量达标,但部分DR摄影致胸部PA入射剂量超过医疗照射指导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放射工作人员剂量异常原因,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方法 发放调查表格,结合现场调查和电话咨询核实个人剂量异常原因,并对其进行分析及处理。结果 非正常照射人次占剂量异常人次的92.3%,其主要原因是放射工作人员的故意照射和把剂量计遗留机房内,正常照射的主要原因是放射工作人员在进行床边射线诊治操作时不注意穿戴足够的个人防护装备。结论 放射机构应采取措施,改善工作场所和人员防护条件,提高管理水平,落实管理责任制,加强防护知识培训和宣传贯彻个人剂量监测的有关规定;放射监测服务机构应提高监测质量,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不同介入手术诊疗过程中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探讨其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随机选择广西3家三甲医院40名介入手术患者,采用热释光剂量监测法测量不同介入放射手术患者不同部位受照剂量,并进行分析。结果 3种不同介入手术诊疗中肝癌栓塞术的透视时间最长,平均为(17.19±27.49) min,最长透视操作时间为129.02 min;不同疾病患者各部位体表剂量差异较大,3种介入诊疗类型中肝癌栓塞术中患者各部位体表剂量最高,平均受照剂量为(6.85±7.52) mGy。结论 加强对介入放射诊疗患者辐射防护,提高介入手术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必须对患者的敏感部位采取防护措施,使他们在诊疗过程中受到的辐射剂量尽可能降低,减少不必要的照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防城港核电站周围居民对核电的认知和态度,探讨影响居民对核电认知和态度的因素,为采取相应干预和宣传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防城港核电站周围30 km内不同距离区域,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人群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pi Data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整理,并利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2 003人,认可核电站是安全的受访者仅占23.7%。不担心核电站发生事故的受访者为10.8%,而担心核电站发生严重事故的受访者高达61.4%。支持国家增加建设核电站的受访者仅占23.7%,支持当地建核电站的受访者也仅占20.2%。42.0%的受访者希望通过电视获得相关信息,受访者最相信的人群是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56.9%)。结论防城港核电站周围居民对核电的安全性认知度不高,多持反对建设核电站的态度,应有针对性地对周围居民开展核电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本文通过记录PET /CT室从事注射工作的护士全身和手指辐射剂量,获取对其辐射防护有意义的数据。方法 将热释光剂量计(TDL)分别置于两名护士的左右手指、左胸部铅衣外侧和铅衣内侧,通过监测周期内的受照剂量和记录的注射次数,计算护士平均每次注射手指受照剂量和铅衣的屏蔽效果。结果 两名护士左手指受照剂量均大于右手指,平均每次注射受照剂量为:5.8~13.0 μSv,二者手指的受照剂量当量相差0.4~0.8倍;铅衣内侧剂量值小于铅衣外侧,射线衰减率为2.8%~6.6%。结论 PET/CT室从事18F注射的护士,其手指受照剂量主要取决于其注射次数、注射药物的剂量及注射操作熟练程度;铅衣的防护效果很有限。只有通过提高护士注射操作熟练程度,缩短接触18F时间才能有效地减少护士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某院心血管内科介入手术第一术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受照剂量,为提高介入术者的辐射防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广西某院心血管内科5名介入手术第一术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国家标准《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8—2016),用热释光剂量计(TLD)监测介入术者的眼晶状体、左小手指、右小手指、左脚踝、甲状腺、左胸、会阴等共7个部位,记录每名术者的受照时间、手术例数、受照剂量,分别计算铅防护衣对X射线的衰减率,评估铅防护衣的屏蔽防护效果。结果 各监测部位受照剂量最高值分别为:眼晶状体2.04 mSv,左小手指为7.22 mSv,右小手指2.40 mSv,左脚踝为0.736 mSv,甲状腺为0.204 mSv,左胸0.054 mSv,会阴0.032 mSv;甲状腺、左胸部、会阴等部位铅防护衣对X射线衰减率平均值由高到低排序为:会阴(91.4%)、左胸部(85.1%)、甲状腺(71.2%)。结论 预估算,眼晶状体年受照剂量为24.5 mSv;除眼晶状体外,其余监测部位的年受照剂量均不超过国家标准限值,介入术者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可有效降低其受照剂量,应强化术者自身防护意识,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提高介入手术操作技术水平,减少不必要的照射。  相似文献   
9.
辐射(radiation)是广泛存在于宇宙间和人类生存环境中的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监测心血管介入术医务人员眼晶状体受照剂量是否超过20 mSv/a,探讨其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随机选择广西5家三级甲等医院开展心血管介入手术的23名医务人员,对其眼晶状体受照剂量进行测量并分析。结果平均每例心血管介入术医务人员眼晶状体的剂量当量范围为(2.3~54.1)μSv,其中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的医务人员的眼晶状体受照剂量最大,平均每例手术为46.5μSv,手术透视时间也最长,平均每例为12.6 min。结论心脏介入术医务人员眼晶状体预计年剂量范围为(1.02~20.85)mSv,其中有43.5%的眼晶状体的年预计剂量接近或达到20 mSv。为了减少射线对眼晶状体的危害,介入医务人员必须正确使用辅助防护设备和佩戴防护眼镜,同时医院应根据发展需要和综合各方面考虑,合理安排介入工作岗位人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