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春天一到,万物复苏,又到了一年中第一个老鼠繁殖高峰季。根据浙江省历年鼠类密度监测结果,每年春季(3月~5月)和秋季(9月~10月)都是老鼠活动的高峰期。老鼠个子虽小,"本事"可不小,不仅能灵活潜入住宅偷盗家中食物,还能逼停飞机,让在航的飞机紧急停飞。前段时间,一架飞往丽江的航班途经贵阳就因飞机上发现老鼠而紧急停飞。更有甚者,老鼠还可能趁家中婴儿身边无人而咬伤小孩,疯狂行为简直令人发指。那我们在居家生活中应该如何防鼠、灭鼠。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浙江省不同地理区域白纹伊蚊种群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mtDNA-COⅠ)序列的多态性,探讨其遗传特征。方法采集登革热历史流行区和非流行区的白纹伊蚊雌性成蚊,PCR扩增COⅠ基因,测序后结合Genbank中获得的各地白纹伊蚊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基因特征和种群分化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用于分析的线粒体COⅠ基因长度为686bp,碱基A+T平均含量为67.8%,G+C平均含量为32.2%,变异位点中包括15个碱基转换位点和3个颠换位点。96个个体中存在20个单倍型,整体单倍型多样性为0.497,核酸多样性为0.717,核酸平均差异数为0.001 05。衢州、温州苍南和丽水的白纹伊蚊COⅠ序列多态性高于其它地区,且温州苍南和衢州白纹伊蚊种群与其它地区白纹伊蚊种群存在中等遗传分化。结论浙江省不同地理株白纹伊蚊COⅠ序列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遗传多态性和的遗传分化,可能由环境、气候和人文因素综合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浙江省嘉善县洪溪村以创建“无蚊蝇村”为载体的农村蚊、蝇防制工作模式和效果进行总结评价,为平原地区农村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提供借鉴。  方法   通过现场查看、座谈等方式评价“无蚊蝇村”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情况。 采用幼虫吸管法、幼虫勺捕法、人诱停落法、笼诱法、成蝇及幼虫目测法对洪溪村蚊、蝇孳生情况和密度进行调查。 采用问卷调查比较创建前后洪溪村村民、建设完成后洪溪村村民与对照村的蚊、蝇防制知识知晓情况,并了解村民对于创建工作的满意度情况。  结果   洪溪村“无蚊蝇村”创建工作有完善的村民组织管理、工作队伍和工作制度。 2019年4 — 11月蚊密度(百户指数、采样勺指数、停落指数)明显低于2018年同期水平,并于2019年8月达到蚊密度控制评价A级标准。 2019年4 — 11月成蝇密度(笼诱法)明显低于2018年同期水平,蝇密度控制水平(成蝇密度、成蝇侵害率、阳性间蝇密度、幼虫孳生率)于2019年10月达到控制标准。 创建前后,洪溪村村民的蚊、蝇防制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43,P<0.001),且创建后的知晓率明显高于2个对照村(三发村、汾湖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64、43.215,P<0.001)。 村民对开展“无蚊蝇村”创建工作的总体满意度为92.26%,达到村民满意度评价A级标准。  结论   在农村地区以绿色、经济、可持续和长效管理为原则,实施“无蚊蝇村”创建工作可有效降低蚊蝇密度,改善人居环境,具有较高的参考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中国南方沿海地区白纹伊蚊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为媒介生物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微卫星位点对浙江省杭州市、义乌市和宁波市、福建省龙岩市、广东省广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海南省海口市7个采样点的白纹伊蚊种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和聚类分析。结果 共检测微卫星位点7个,各个群体的等位基因数(NA)为5.429~7.571,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2.897~3.632,等位基因丰度(RS)为5.236~7.170,期望杂合度(HE)为0.538~0.637。各个群体近交系数(FIS)为0.008~0.332,表现为群体内杂合子不足,群体间分化系数(FST)为0.058,表明7个白纹伊蚊种群间的遗传变异为5.8%。邻接法聚类分析表明,浙江省杭州市和义乌市的白纹伊蚊种群构建成为1个分支,福建省和广东省的白纹伊蚊种群构成1个分支,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的白纹伊蚊种群构成1个分支,且海南种群显示出较大的遗传变异。白纹伊蚊种群贝叶斯分支分析表明,可能的分支数为3个。结论 中国南方沿海7个不同地理区域的白纹伊蚊种群在7个微卫星位点呈现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中低水平的遗传分化,种群间遗传差异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2021年绍兴市上虞区由Delta变异株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 为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12月7-21日上虞区的COVID-19病例相关信息, 分析本次疫情的三间分布, 估算潜伏期以及实时再生数(Rt)。结果 2021年12月7-21日上虞区累计发现COVID-19病例380例, 均为确诊病例, 年龄M(Q1, Q3)为52(38, 61)岁;男女性别比为1∶1.25;职业以工人(36.58%)和农民(27.63%)为主;此次疫情共波及上虞区的9个乡镇/街道, 主要集中在曹娥街道(57.10%)和百官街道(31.53%)。COVID-19病例的潜伏期M(Q1, Q3)为4.00(3.00, 5.75)d。基本再生数(R0)为4.06, Rt早期最高为5.62, 在疫情发现后呈下降趋势, 10 d内降至1.00以下。疫情自发现后14 d(12月7-21日)单日发病人数首次下降为0, 主要的发现方式为集中隔离发现(55.53%)和居家隔离发现(40.00%);密切接触者(密接)和密接的密接(次密)新型冠状病毒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气象因素对宁波市鼠密度的影响,为鼠情及鼠传播疾病的防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宁波市2004—2016年鼠密度监测资料和月度气象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相关分析对鼠密度有影响的气象变量,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气象因素对鼠密度的影响及其滞后效应。结果宁波市2004—2016年平均鼠密度为0.59%,鼠密度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褐家鼠为宁波市的优势鼠种。月平均气温和月日照时数对当月鼠密度有影响,当月鼠密度随着月平均气温的升高而增加,随着月日照时数的升高而降低(P0.05)。气象因素的滞后效应分析发现,月平均水汽压和月平均气温对鼠密度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效应(P0.05),滞后效应期分别为1个月和3个月。滞后1个月的鼠密度随着月平均水汽压的升高而升高,滞后3个月的鼠密度随着月平均气温的升高而降低。结论月平均气温与月日照时数对当月鼠密度有一定影响,且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水汽压对鼠密度的影响还存在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7.
吴瑜燕  凌锋  龚震宇 《疾病监测》2015,30(6):497-500
目的 了解和掌握浙江省2011-2013年蚊虫密度及蚊种构成,分析近3年蚊密度消长趋势,不同生境蚊虫分布特点,为浙江省蚊虫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浙江省11个市共11个蚊虫监测点,采用灯诱法开展监测。结果 共捕获蚊虫146 764只,总蚊虫密度为1.60只/(灯h),其中淡色(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占57.79%。2011-2013年蚊密度基本稳定;蚊虫密度高峰期出现在6 8月;牲畜棚蚊虫密度显著高于居民区、公园、医院和农居区,以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而居民区、公园、医院和农居区均以淡色(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结论 淡色(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和白纹伊蚊是浙江省重点防控蚊种,各监测地区需按照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蚊虫防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浙江省台州市农村地区鼠形动物自然感染4种常见病原体的情况,为鼠传疾病防制提供依据。  方法   2020年9 — 12月在台州市三门县和天台县农村地区用夹(笼)夜法捕获鼠形动物,所获标本分别经分类鉴定和登记后,无菌操作采集鼠肝、脾、肺、肾等样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汉坦病毒、新型布尼亚病毒、钩端螺旋体、恙虫病东方体4种病原体。  结果   在2个县监测点共捕获鼠形动物7种167只,总捕获率为6.13%,其中黑线姬鼠(84只,50.30%)、黄毛鼠(31只,18.56%)、褐家鼠(25只,14.97%)为优势鼠种,2个县鼠种构成相似。 167份组织样本中钩端螺旋体阳性18份(10.78%),汉坦病毒阳性1份(0.60%),恙虫病东方体阳性2份(1.20%),新型布尼亚病毒未检出。 从褐家鼠、黑线姬鼠、黄胸鼠、黄毛鼠中均有检出钩端螺旋体,其阳性率分别为8.00%、14.29%、14.29%、9.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仅从黑线姬鼠中检出汉坦病毒,仅从黄毛鼠中检出恙虫病东方体。 白腹巨鼠、小家鼠、臭鼩鼱中未检出4种病原体。 黑线姬鼠中存在钩端螺旋体和汉坦病毒混合感染,混合感染率为0.60%(1/167)。  结论   台州市农村地区鼠形动物中存在多种病原体感染,不同鼠种病原体检出率不同,需进一步加强鼠传疾病防制,降低人群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目前国内市场上销售的国产和进口的、针对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G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试剂盒,即抗-PTIgGELISA检测试剂盒进行稳定性评价,为中国百曰咳监测中抗-PTIgG检测试剂盒的选择提供部分参考。方法选用8份不同浓度的抗-PT IgG血清,对1种国产试剂盒(A)和2种进口试剂盒(B-1、B-2)分别进行批内稳定性、批间稳定性、日间稳定性三方面评价。结果A、B-1、B-2三个试剂盒对不同浓度代表血清检测的批内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bility,CV)均值,分别为5.44%、14.35%、19.5%;批间cv均值分别为16.15%、12.48%、29.66%。A、B-1、B-2三个试剂盒日间检测CV均值分别为13.10%、8.68%、26.31%。结论在各自试剂盒检测范围内,国产试剂盒A批内检测CV值最小,稳定性最高,试剂盒B-2批内稳定性较差。试剂盒A与B-1检测的批间稳定性基本满足质量控制范围(7/8,7/8),日间稳定性较好。不同的试剂盒采用了不同的测量单位和判断标准,如ELISA单位/毫升(Unitper Milliliter,EU/m1)和国际单位(International Unit,IU)/ml等。在抗-FvFIgG监测中应统-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