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4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省黔东南州2003-200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黔东南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黔东南州疾控中心2003-200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接报、处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黔东南州2003-2005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66起,发病7203例,死亡48例,罹患率4.19%,病死率0.67%,以传染病暴发疫情(占68.67%)和食物中毒(占22.89%)为主,90%以上的突发事件发生在农村和学校,3-4月(占30.13%)和9-10月(占21.08%)为高发月份,学生和农民为高发人群,5~15岁为高发年龄。结论黔东南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必须落实各项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事件(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是指对不久前接种疫苗者的健康造成不良损害的事件,包括并非由接种疫苗引起,但错误地与其联系的并发事件[1].目前中国尚未建立起AEFI监测系统(部分省市已开展试点),相关的调查处理、鉴定和赔偿(补偿)机制也不完善[2].为了进一步探讨AEFI调查处理工作的科学合理及规范性,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减少AEFI的发生,我们对2004~2006 年调查处理的10起有争议纠纷的AEFI资料进行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黔东南州2007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07年黔东南州传染病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有效预防控制我州传染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7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 [结果]2007年黔东南州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21种14546例,死亡116例,年报告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下称"3率")分别为355.79/10万、2.84/10万和0.80%.与2006年相比,发病率上升3.82%,死亡率和病死率分别下降12.76%和15.97%;丙类传染病6种,报告发病3367例,无死亡,发病率为82.36/10万,与2006年相比,发病率下降7.87%.报告病例数居前5位的病种为:肺结核(7513例)、乙型肝炎(3158例)、细菌性痢疾(2231例)、流行性腮腺炎(1768例)、其他感染性腹泻(949例),占病例总数的87.19%.肠道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16.18%,呼吸道传染病占42.29%,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占19.92%.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占2.72%,新生儿破伤风占0.08%,丙类传染病占18.80%. [结论]2007年黔东南州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肺结核、乙肝、菌痢、伤寒、狂犬病、乙脑、间日疟等是重点防治的传染病,重点人群是农民、学生和儿童. .报告病例数居前5位的病种为:肺结核(7513例)、乙型肝炎(3158例)、细菌性痢疾(2231例)、流行性腮腺炎(1768例)、其他感染性腹泻(949例),占病例总数的87.19%.肠道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16.18%,呼吸道传染病占42.29%,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占19.92%.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占2.72%,新生儿破伤风占0.08%,丙类传染病占18.80%. [结论]2007年黔东南州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肺结核、乙肝、菌痢、伤 、狂犬病、乙脑、间日疟等是重点防治的传染病,重点人群是农民、学生和儿童. .报告病例数居前5位的病种为:肺结核(7513例)、乙型肝炎(3158例)、细菌性痢疾(2231例)、流行性腮腺炎(1768例)、其他感染性腹泻(949例),占病例总数的8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黔东南州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情况.方法收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逐级报告的2010~2011年AEFI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0~2011年报告AEFI 40例,总报告发生率为9.02/100万剂,以卡介苗、百白破疫苗和麻苗AEFI发生率较高,分别为26.78/100万剂、22.13/100万剂和21.96/100万剂.临床损害以发热、红肿、硬结最为多见.在AEFI分类中,一般反应占62.50%,异常反应占20.00%,偶合症占17.50%.无疫苗质量事故、实施差错事故、心因性反应和不明原因反应报告.AEFI及时报告率为100%,及时调查率为100%.结论黔东南州AEFI监测的敏感性较低,加强监测工作检查和督导,是提高AEFI监测系统敏感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黔东南州2005~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和分析黔东南州实施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后两年来麻疹的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参考. [方法]综合分析强化免疫后2年的麻疹监测系统的疫情资料. [结果]麻疹报告发病率从2004年的35.11/10万,降至2005年2.89/10万、2006年2.81/10万,2005确诊发病率为0.62/10万,2006年确诊发病率为0.36/10万.2005-2006年每月报告疑似病例最多17例、最少为0例,且46.83%的疑似病例为风疹.目前55%的麻疹发生在8月龄~4岁,27.90%的麻疹发生在10岁以上大年龄人群,30.23%免疫史不详,20.93%无免疫史,无聚集性病例发生,学生和托幼儿童发病占42.86%、散居儿童发病占52.38%,其他发病占4.76%. [结论]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率较低,病例呈散在性分布,发病高峰仍为冬春季节,只有进一步加强常规免疫服务质量、提高接种率,强化免疫或强化查漏补种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应继续开展下去,才能保证逐步降低麻疹发病率,直至消除麻疹.  相似文献   
6.
黔东南州2001-2005年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黔东南州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学校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黔东南州2001-2005年学校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黔东南州2001-2005年发生在学校的传染病爆发疫情90起,发病6099例,死亡2例,罹患率为8.81%,病死率为0.03%。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83.33%),94.45%的爆发和97.41%的病例发生在农村;3月和10月为高发月份,7~9岁为高发年龄。结论特殊的环境、学生疫苗接种率低和疫情迟报是学校出现传染病爆发和疫情扩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荚膜组织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以呼吸道传播为主,导致深部组织感染的传染性疾病。该病主要流行于北美及非洲,我国有零星报道,但我省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黔东南州2010-2013年预防接种后死亡病例与接种疫苗的关系,评价预防接种疫苗的安全性。方法对黔东南州2010-2013年预防接种后死亡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对病例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黔东南州2010-2013年预防接种后共报告死亡病例9例,其中偶合症4例,与接种疫苗无关,不明原因死亡5例。结论提高疫苗接种医师业务素质,及时发现异常体质儿童,严格接种前体检及询问儿童身体状况是减少或避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的有效手段;开展死亡病例的调查处置,及时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信任,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是正确处理预防接种后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黔东南州人体寄生虫的虫种及分类。方法通过查阅历年的调查工作资料和相关资料文献,对黔东南州有人体内寄生虫记录的人体原虫和蠕虫虫种进行了初步整理分类。结果黔东南州已发现和报告的人体寄生虫分类隶于3门7纲34种,其中原虫15种,蠕虫19种(包括吸虫5种、绦虫4种、线虫10种)。结论进一步阐明了黔东南州人体寄生虫的虫种与分类,为今后寄生虫病的诊断、调查和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黔东南州实施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项目效果进行分析,探索提高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的有效策略和措施。方法项目实施前后分别进行了基线调查和评估调查。基线调查对全州县级疾控中心、负责接生医疗卫生机构和好、中、差各1个乡镇卫生院的疫苗接种和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在抽取的3个乡镇中每乡镇按好、中、差各抽取1个村,每村随机抽取5名2009年出生的儿童家长和5名孕妇进行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的知识、态度、行为(KAP)问卷调查。评估调查为随机抽取1个县级负责接生的医疗卫生机构和1个乡镇卫生院调查了解其2011年住院分娩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再对抽取的乡镇随机抽取1个中等水平的村,入村调查2011年在家和在医院出生的儿童各5名,了解其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情况,同时对其母亲或监护人进行KAP问卷调查。以上资料结合乙肝疫苗接种常规报表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项目关键指标实现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通过1年的项目实施,黔东南州各县报告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平均从2009年的54.93%上升到2011年的92.05%,并且实现以县为单位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达到75%以上目标。农村孕产妇对乙肝疫苗接种知晓率、孕妇住院分娩率分别从项目前的30.4%(437/1439)和79.8%(41231/51668)提高到项目后的69.9%(202/289)和89.9%(44494/494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评估调查结果显示全州在家和住院分娩儿童抽样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分别为84.8%(39/46)和99.2%(247/2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该项目对提高该地区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效果明显,提高住院分娩率及在家分娩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仍是今后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