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深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源地的现状,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我市所辖4个区设25个点采用笼日法布笼捕鼠,调查鼠类种群构成;间接免疫荧光法检验鼠血清汉坦病毒(HV)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检验鼠肺抗原。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472只,捕获率为8.25%,隶属于2目2科3属4种,4种鼠形动物中,除板齿鼠外,其余3种均发现携带HV或感染,带毒鼠全部为成鼠。褐家鼠占捕获鼠形动物的87.50%,为本市优势鼠种,其HV感染率和带毒率分别为18.20%和10.97%,臭鼩鼱占4.45%,HV感染率和带毒率均为11.76%,黄胸鼠占8.05%,HV感染率和带毒率均为2.94%。鼠血清平均HV感染率为16.78%,鼠肺平均带毒率为10.38%,平均带病毒指数为0.09。福田区鼠HV感染率、带毒率最高,分别为32.41%和20.69%,带毒指数达0.14。不同生境中旧居民区、菜市场及餐饮类场所鼠带毒指数较高,分别为0.13、0.11、0.11。结论深圳市广泛存在家鼠型HFRS疫源地,呈增强趋势,主要宿主动物为褐家鼠、臭鼩鼱和黄胸鼠。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深圳市2005~2006年暴发疫情监测系统的运行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分析两年监测结果的异同。方法对法定传染病疫情及常见的非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建立主动监测网络直报系统,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从深圳市暴发疫情监测系统导出2005及2006年的监测数据Excel报表,利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深圳市2006年聚集性病例及暴发疫情共报告204起,总病例数2423例,分别较2005年上升89%和51%。2006年暴发疫情仍以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为代表的呼吸道传染病为主;暴发疫情多集中发生在中小学和幼儿园等集体单位;2006年传染病暴发疫情的高峰在春季;与2005年暴发疫情大多类似但略有区别。结论深圳市2006年传染病暴发疫情较2005年有明显增加,但流行特征类似。依托各级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建立的暴发疫情网络直报系统是行之有效的,它能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便不断完善重点传染病的监测工作,2003年SARS疫情之后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随着病原体传播影响因素不断变化,对监测预警关口、预警信息、预警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等鉴定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逐渐成为健全公共卫生体系的当务之急。本共识组织中国医学科学院、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编辑部、深圳市动物疫病防控中心、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16家机构共计31位相关领域知名专家,通过对当前重点传染病(39种法定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形势总结分析,基于“同一健康”理念,针对重点传染病,形成第四代综合监测方案。旨在通过对人、动物、病媒生物等主要疫源宿主和相关环境的病原体,结合流行传播影响因素、风险评估要素,展开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系统性监测,以早期发现、预测预警重点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变异和流行传播特征。同时,基于第四代综合监测方案,我们尝试构建传染病综合监测组织管理体系、数据融通共享的数智化监测预警平台和集约化病原检测技术体系。这一系列的思考,以多部...  相似文献   
4.
一起工厂伤寒爆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伤寒疫情的规模及原因,以便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疫情控制措施。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开展此次疫情调查,比较病例与对照之间不同危险因素的暴露比例,并采集工厂内外环境、饮食及水源的相关样本进行检测。结果共报告28例伤寒确诊病例,无死亡。对病例中分离的12株伤寒菌株进行的PFGE检测结果一致。病例分布在该片区217间工厂中的10间,平均罹患率为3.1‰,工厂间的罹患率无统计学意义(χ^2=5.2,P=0.74)。在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中,病前外出进餐史(OR=8.0,95%CI:2.6~25)、病前凉面或凉皮进食史(OR=6.8,95%CI:1.4~32)及直接引用生水史(χ^2=4.9,P〈0.01)等危险因素结果一致,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所有40份环境样本中,水箱水、井水及水箱底泥水均发现有粪大肠菌群超标现象,但未分离到伤寒沙门氏菌。结论此宗伤寒可能是由于饮用污染的井水和在凉面、凉皮制作过程中使用污染井水导致的。采取加强饮食卫生管理、隔离治疗病人及带菌者、停止使用井水而改用市政供水等措施之后疫情终止。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深圳市2010—2011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深圳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收集深圳市2010—2011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1年深圳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57起。从事件级别来看,较大事件1起,占1.75%;一般事件5起,占8.77%;未分级事件51起,占89.47%。发生高峰期主要是在4月和9月,分别为11起和12起,各占19-30%%和21.05%%;发生场所主要在工厂(社区)和小学,分别发生21起和17起,各占38.89%和31.48%。结论传染病相关事件是深圳市2010。2011年的主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高峰期为4月和9月,发生场所主要是工厂(社区)以及小学。建议进一步加强工厂(社区)和小学的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6.
2004年深圳市6区居民行为危险因素电话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建立以随机电话拨号和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为基础的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并对深圳市成年人疾病和伤害相关的行为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采用ITACATI软件设计和修改调查问卷,以Mitofsky-Waksberg法进行两阶段抽样,获得电话头号并随机拨号,调查18岁以上深圳居民疾病相关行为危险因素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结果本次调查共产生1 180个号码,有效电话459个,有效电话的应答率为88.89%.常参加体育活动者自评健康状况较好,过去1月无疾病的天数较少;安全套使用率为34.8%,使用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既往和当前吸烟者共占31 9%,男性饮酒率为63.8%,女性为18.3%.调查发现市民自报高血压患病率6.9%.结论将电话调查用于行为危险因素监测是一个效率较高的可行的技术方法,应在今后的公共卫生实践中深入研究,进一步促进监测数据与疾病控制和健康促进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深圳市2009~2010年暴发疫情监测结果,评价两年暴发疫情发生情况。方法对法定传染病疫情及常见的非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建立主动监测网络直报系统,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从深圳市暴发疫情监测系统导出2009及2010年的监测数据Excel报袁,利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深圳市2010年聚集性病例及暴发疫情共报告292起,总病例数4043例,分别较2009年下降42.97%和上升5.34%。2010年暴发疫情集申在手足口病、流感、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水痘和甲型H1N1流感等为主的呼吸道和接触传播传染病,暴发疫情多集中发生在中小学和幼儿园等集体单位;2010年传染病暴发疫情的高峰分别发生在3.6月和9月,这与同年散发疫情分布有所区别。结论深圳市2010年传染病暴发疫情较2009年起数下降明显,流行特征亦有所区别。依托各级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建立的暴发疫情网络直报系统是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3—2022年深圳市6~19岁人群主要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开展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深圳市2013—2022年6~19岁人群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流腮)及水痘报告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Joinpoint回归模型进行流行特征和发病率趋势变化分析。结果 2013—2022年深圳市6~19岁人群流感、流腮和水痘的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961.44/10万、157.70/10万及664.34/10万。流感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 APC)为52.88%(P<0.05)。流腮和水痘发病率均以2019年为转折点先升后降,流腮发病率APC分别为11.51%和-43.49%(P>0.05),水痘发病率APC分别为28.88%和-50.03%(P<0.05)。从季节分布上看,3种传染病发病均呈双峰分布,冬季(12月—次年1月)及春夏交际(4—6月)高发。6~<10岁人群报告3种传染病病例数占比超过60%。10~<15岁和15~19岁人群水痘发病占比呈上升趋势。15~1...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深圳市孕产妇乙肝表面抗原筛查工作开展情况,以及新生儿乙肝阻断效果.方法 助产机构产前对孕产妇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通过专用信息系统收集筛查和检测数据.对HBsAg阳性产妇所生的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及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于8~12月龄时随访、检测乙肝两对半并收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年孕产妇HBsAg检测率为99.16%,其中流动孕产妇的筛查率低于常住孕产妇,<20岁孕产妇检测率较低(98.35%).深圳市2015年孕产妇HBsAg携带率为9.16%;HBsAg阳性产妇新生儿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和HBIG接种率分别为98.52%和99.45%,随访到5 765名HBsAg阳性产妇所生的新生儿中,HBsAg阳性率为0.82%.结论 深圳市作为全国流动人口最多城市,孕产妇HBsAg筛查与新生儿乙肝相关免疫等母婴阻断项目措施在常住与流动孕产妇中均得到较好实施,已取得较好的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2008-2011年广东省深圳市传染病自动预警运行情况,为探索完善传染病自动预警工作模式,提高预警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1年深圳市传染病自动预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1年;深圳市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共发出16 226条预警信号,经现场调查被证实为暴发/流行的事件共25起;预警信号共涉及28个病种,前5位病种依次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丙肝、痢疾和麻疹;预警信号主要集中在5-7月和9月;预警系统灵敏度为13.09%,阳性预测值为0.15%.结论 深圳市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运转正常,能够实现对霍乱等重点传染病的单病例预警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但对聚集性疫情的预警效果仍有待改进与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