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乐  周雪阳  黄仙红 《中国学校卫生》2018,39(10):1469-1471
了解杭州市大学生健康素养、健康相关行为及其生命质量的现状,探索健康素养水平及健康相关行为对大学生生命质量的影响路径.方法 采用大学生健康素养问卷、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大学) 以及SF- 36 健康调查量表,对分层整群抽取的杭州市652 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杭州市大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为13.9%,生命质量平均得分为(64.87±25.23) 分.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对生命质量的影响由大到小为吸烟饮酒、健康基本知识、饮食及锻炼行为、健康生活方式、睡眠习惯; 健康基本知识通过健康相关行为间接影响生理健康(0.161) 和心理健康(0.137); 健康生活方式通过健康相关行为间接影响生理健康(0.063) 和心理健康(0.130).结论 健康素养可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生命质量,也可通过健康相关行为间接影响生命质量.学校应加强大学生健康素养相关课程的建设与开展,推行差异化健康干预计划.  相似文献   
2.
3.
4.
卡马西平因其安全、有效、广谱及对认知功能影响小而得到临床广泛应用,作者近年在临床发现,该药在老年病人的应用中出现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现就4例反应进行报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终末期肝病联合血清钠(MELD-Na)评分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 2021 年12月杭州市西溪医院连续收治的234例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194例、女性40例, 年龄23~85岁。入院后12周内(短期)预后差者93例(预后差组)、临床治愈与临床好转者141例(生存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外周血常规及NLR、病毒检测及肝功能各项指标等;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因素, 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其曲线下面积;建立NLR与MELD-Na评分二者联合的logistics回归模型, 观察其对HBV-ACLF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结果生存组与预后差组患者年龄[(48.7±11.9)和(52.5±9.9)岁, t=-2.59, P=0.011]、男性比例[78.0%(110/141)和90.3%(84/93), χ2=5.99, P=0.014]、总胆红素[202.9(141.2, ...  相似文献   
6.
了解母亲喂养行为对学龄前儿童蔬菜水果摄入的影响,为指导学龄前儿童科学喂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综合喂养行为问卷及每周水果和蔬菜摄入问卷对杭州市分层抽取的1 157名3~6岁儿童的母亲进行调查,分别评估母亲的喂养行为及学龄前儿童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分析母亲不同喂养行为对学龄前儿童水果蔬菜摄入的影响程度.结果 学龄前儿童每天摄入水果报告率为72.8%,每天摄入蔬菜的报告率为66.4%.建立健康的家庭进餐环境、鼓励均衡和多样化饮食、让孩子参与制备食物对学龄前儿童蔬菜摄入量呈正向影响(β值分别为0.43,0.33,0.19,P值均<0.05),限制不健康食物对学龄前儿童蔬菜摄入量产生负向影响(β=-0.30,P=0.015);鼓励均衡和多样化饮食、监督、建立良好的进餐环境对学龄前儿童水果摄入量产生正向影响(β值分别为0.47,0.39,0.35,P值均<0.05),限制不健康食物对学龄前儿童水果摄入量产生负向影响(β=-0.31,P=0.036).结论 父母亲应建立良好的家庭进餐环境,鼓励孩子均衡和多样化饮食,让孩子参与准备食物等积极的喂养方式有利于提高学龄前儿童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7.
89例青少年神经症的家庭访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军  华乐 《中国康复》2006,21(3):187-188
目的:了解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神经症的患病影响。方法:采用个别访谈的方式对89例青少年神经症的家庭结构、家庭教育、家庭情感表达、家庭行为模式及家庭精神病史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89例神经症中焦虑症占38%。抑郁症占48%,强迫症占6%。恐怖症占5%,疑病症3%。患者父母对子女过度关注占85%,父母将自己的宿愿强加给子女的占36%,父母在教育方式上充满矛盾的占36%。子女遭受暴力时父母态度消极占9%,家族中有明确的精神病史或神经症病史占8%。结论:青少年神经症与家庭成员的价值取向、交往方式、情感表达及行为模式息息相关。治疗应注重改变青少年的行为,分析心理问题的原因,将治疗重点从患者个体扩展到家庭整体,方可获得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related groups,DRGs)付费改革前后艾滋病患者住院费用的变化,提出相应成本管控建议。方法:运用双重差分法(Differences-in-Differences,DID)对某三甲传染病医院4394份艾滋病病例的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进行平均效应分析。结果:DRG付费实施后,艾滋病患者的住院总费用和耗材费下降明显(P < 0.05),药品费、检查费等无明显变化(P > 0.05),平均住院天数减少2.53天(P < 0.05)。结论:应进一步强化艾滋病药品及检查的控费力度,建议通过搭建信息监控平台、实行院内评审、规范检查流程、应用创新技术等举措,完善艾滋病住院费用的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正常体重与超重/肥胖2种类型母亲的喂养方式和学龄前饮食行为各维度的差异,为制定有效促进学龄前儿童健康饮食行为形成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6年10月采用综合性喂养行为问卷和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卷对浙江省杭州市1 157名母亲进行调查,评估母亲喂养方式及学龄前儿童的饮食行为,并对不同体重母亲的喂养方式及其子女的饮食行为进行比较。结果超重/肥胖母亲控制进食得分(2.69±0.53)明显高于健康体重母亲得分(2.21±0.42),而建立良好的家庭进食环境(3.81±0.72)、鼓励均衡和多样化饮食(4.01±0.45)、家长模范榜样(2.91±0.65)得分均低于健康体重母亲的得分;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比较结果表明,与健康体重母亲比较,超重/肥胖母亲自报其孩子爱喝饮料(3.44±0.58)、食物喜好(3.91±0.64)得分更高,饱腹响应得分(1.97±0.63)偏低。结论超重或肥胖母亲更倾向采取不健康的喂养方式,且其孩子更可能养成喜欢喝饮料、食物喜好等不良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米氮平和氟西汀治疗惊恐障碍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米氮平组和氟西汀组各30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4周、6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估,以物理学、实验室检查评估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后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1周米氮平组的HAMA评分明显低于氟西汀组(P<0.01),米氮平组和氟西汀组试验终点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和90%,两组间差异不明显。副反应发生率在米氮平组为20%,氟西汀组为17%,米氮平组为早期嗜睡、头晕,氟西汀组则以消化道症状为突出。结论:米氮平治疗惊恐障碍临床有效且安全,其起效时间早于氟西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