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血清DLC-1基因甲基化检测与肝细胞癌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73例HCC及正常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HCC患者均经过病理证实.依据临床以及病理学特征分为高侵袭组和低侵袭组;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对不同侵袭组HCC之间血清DLC-1基因甲基化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DLC-1甲基化表达率高侵袭组明显高于低侵袭组,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652,P<0.05).研究HCC患者与对照组肝硬化患者(B组)和健康体检者(C组)血清标本中DLC-1甲基化关系发现:HCC患者与正常人和良性肝部疾病患者血清DLC-1基因甲基化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血清DLC-1甲基化与HCC TNM分期的关系发现分期越晚,DLC-1甲基化程度越高;短期随访发现DLC-1甲基化的HCC患者中位生存期低于非甲基化患者(P<0.05).结论 DLC-1基因甲基化检测可作为肝细胞癌复发转移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DLC-1基因甲基化检测与肝细胞癌复发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DLC-1基因甲基化检测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ar cardnoma,HCC)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73例HCC标本依据临床以及病理学特征被分为高侵袭组和低侵袭组;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对不同侵袭组HCC之间DLC-1基因甲基化表达进行分析.结果:DLC-1甲基化表达率高侵袭组明显高于低侵袭组,二者之间有明显差异(χ2=4.3567,P<0.05).DLC-1甲基化阳性与阴性患者之间AFP、HBV双阳性率有明显差异(χ2=4.4224,P<0.05);TNM分期越后DLC-1甲基化程度越高(χ2=10.8478,P<0.05);短期随访发现,DLC-1甲基化的HCC患者中位生存期低于非甲基化患者(9.45 mo vs 36 mo,P<0.05).结论:DLC-1基因甲基化可作为HCC复发转移监测指标,并可作为靶向治疗HCC复发转移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中国北方地区高血压人群中异常的左室几何模式的患病率及它们各自的危险因素。方法我们采取以社区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使用多级抽样的方法,对2811名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调查,男性1558例,女性1253例。每个调查对象均接受超声心动图及体格检查。结果异常的左室几何模式的患病率为:向心性重构37.0%,向心性肥厚15.7%,离心性肥厚10.4%。左室几何模式异常的危险因素为:年龄、性别、收缩压、体重指数、高血压患病时间及高血压药物史。结论在中国北方高血压人群中,超声诊断左室几何模式异常的患病率很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p185蛋白表达及肿瘤标志物CA153水平,分析血清p185蛋白与肿瘤标志物CA153的相关性,探讨二者检测在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2年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乳腺癌55例患者术前、手术后一周血清各一份,应用免疫PCR法检测血清p185蛋白表达,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153水平。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p185蛋白表达和血清CA153水平与临床分期均显著相关(P<0.05),血清p185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系(P﹥0.05),血清CA153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P<0.05);乳腺癌患者血清p185表达与手术无关(P>0.05),手术前后血清p185蛋白表达无差异,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水平和手术相关(P<0.05),手术前血清CA153水平明显高于术后;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CA153水平和p185蛋白表达相关(P<0.05),乳腺癌血清p185蛋白表达阳性患者,血清CA153水平高于阴性患者;乳腺癌患者复发或转移与血清p185蛋白表达及患者术前血清CA153水平相关(P<0.05),血清p185蛋白阳性患者复发或转移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术前CA153水平高的患者,复发或转移率高。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清p185蛋白表达与肿瘤标志物CA153水平有相关性,肿瘤标志物CA153可用于术后随访,术前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p185蛋白表达与肿瘤标志物CA153水平可用于乳腺癌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肿瘤专科医院手卫生持续质量改进(CQI)的有效方法,不断提高手卫生管理质量,为持续规范手卫生的管理提供指引。方法手卫生监控与质量改进小组全面收集手卫生管理信息,找出薄弱环节,分析存在问题,制定持续质量改进方案并加予实施,并将实施CQI前(2013年3-5月)570名与实施CQI后(2013年6-8月)690名医务人员手卫生相关指标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比较CQI实施前、后的手卫生质量,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从80.53%提高至9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触患者前、进行清洁及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体液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手卫生率分别从52.00%、61.00%、67.00%、92.00%、63.00%提高至82.00%、90.00%、93.00%、100.00%、9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洗手正确率从77.02%提高至9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卫生合格率从90.00%提高至9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室医务人员洗手依从率与正确率均为100.00%。结论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实施手卫生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及依从性,有助于持续提高手卫生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在大肠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血清CEA、CA50、CA19-9、CA72-4、CA242等5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大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放免技术测定67例大肠癌2、3例大肠良性肿瘤患者和55例体检正常者血清CEA、CA50、CA19-9、CA72-4、CA242水平。结果大肠癌患者血清CEA、CA50、CA19-9、CA72-4、CA242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大肠良性肿瘤组(P<0.01)。结论CEA、CA50、CA19-9、CA72-4、CA242对大肠癌的诊断有临床意义,联合检测可提高肿瘤标志物对大肠癌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寻找食管癌放疗预后血清学指标。方法12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组,食管良性患者40例,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研究组以及对照组血清中IL-6和IL.8。结果①良性患者组血清IL-6(tIL-6=3.677。P〈O.05),IL-8(tIL-8=5.963,P〈0.0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食管癌组血清IL-6(tIL-6=12.813,P〈0.05),IL-8(tIL-8=4.938,P〈O.05)水平明显高于良性患者组。②食管癌I期血清IL-6水平为54.28±10.59pg/ml,IL-8水平为67.58±12.53pg/ml;Ⅱ期血清IL-6水平为67.42±10.27pg/ml,IL-8水平为78.57±11.84pg/ml;Ⅲ期血清IL6水平为81.37±10.18pg/ml,IL-8水平为92.24±8.9pg/ml。食管癌Ⅱ期血清IL-6(tIL-6=5.814,P〈0.05),IL-8(tIL-8=4.163,P〈0.05)水平明显高于I期;Ⅲ期IL-6(tIL-6=6.099,P〈O.05),IL-8(tIL-8=5.672,P〈O.05)水平明显高于Ⅱ期。③120例食管癌患者经放射治疗后38例复发或转移。食管癌患者复发或转移组血清IL-6水平为97.78±11.94pg/ml,IL-8水平为122.28±12.57pg/ml,稳定组血清IL-6水平为66.46±10.42pg/ml,IL-8水平为87.37±11.32pg/ml;食管癌患者复发或转移组血清IL-6(tIL-6=14.622,P〈0.05),IL-8(tIL-8=15.178,P〈0.05)水平明显高于稳定组。结论1L-6和IL-8可能参与了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它的变化可间接反映食管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对其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痰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现状,为临床正确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细菌培养与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按CLSl2006M100-S16进行。结果:568株细菌,G^-杆菌第一位,真菌第二位,G^+球菌第三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检出率51.8%,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44.2%,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39.6%;万古霉素仍是治疗G^+球菌的首选药物,亚胺培南对G^-杆菌保持了良好的抗菌活性。真菌耐药率较低。结论:应重视耐药菌株和真菌的检测与报告,及时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南通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PCR法扩增HBV PreS基因并测序,共分析慢性无症状携带者(ASC)、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CAH)和肝癌(HCC)患者血清86份。用C lustalx1.8软件比对,用MEGA3.1作树分型,同时测定样品HBeAg和HBV-DNA。结果南通地区存在HBV B型、C型和B/C混合感染型,其中C型比例最高,占67.44%,而B型和B/C混合感染型均占16.28%。C型患者的血清HBeAg阳性率和HBV-DNA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p<0.05)。结论南通地区存在HBV B型、C型以及B+C混合型,C型为优势型;C型患者的病毒复制最为活跃。  相似文献   
10.
DLC-1基因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DLC-1基因与肝癌发生、转移乃至复发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年3月-2006年10月间73例HCC及癌旁正常组织(其中12例含癌栓)和24例肝血管瘤手术切除标本,标本均经过病理证实。依据临床以及病理学特征分为高侵袭组币口低侵袭组,采用PCR对所有组织标本DLC-1基因表达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肝血管瘤、癌旁组织、部分肝癌组织中表达的DLC-1基因大约为450bp,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肝血管瘤中DLC-1基因表达阳性率依次为69.86%,97.26%和100%,统计学分析这三种组织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DLC-1基因表达在HCC高侵袭组明显低于低侵袭组,二者之间有明显的差异(P〈0.05)。短期随访发现DLC-1表达阴性者的HCC患者中住生存期低于表达阳性患者,且易复发(P〈0.05)。结论定期动态监测高危人群的DLC-1基因表达可能对肝癌患者早期转移复发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