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强  向宁  刘志杨  杨立群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11):1651-1654
  目的  观察脊柱健康操对成都市脊柱发育异常小学生的矫治效果,为改善脊柱倾斜角度和脊柱后凸角度异常提供参考。  方法  在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选取成都市武侯区4所小学中高年级331名小学生,筛查出脊柱弯曲异常者94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为期12周的常规体育活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12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脊柱健康操训练。采用SpineScan手持式电子脊柱测量仪测试2组对象实施前后的脊柱活动度(颈椎、胸椎的侧屈角度、前屈后伸角度以及旋转角度)、脊柱倾斜角度、脊柱后凸角度、身体平衡度(肩水平线、骶髂后棘水平线),并采用手持式肺活量计测试两组实验前后的肺活量。  结果  实施12周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在颈椎侧屈角度(78.36±3.72,72.39±3.17)°、颈椎前屈后伸角度(112.37±5.17,107.41±4.40)°、颈椎旋转角度(119.37±4.22,112.49±5.78)°、腰椎侧屈角度(49.37±4.12,41.85±3.37)°、腰椎前屈后伸角度(106.47±4.90,98.09±3.84)°、腰椎旋转角度(54.37±5.12,50.30±4.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4,2.82,4.02,4.96,4.36,5.75,P值均<0.05);两组的脊柱倾斜角度(4.14±0.36,6.02±0.48)°、脊柱后凸角度(30.17±1.82、37.48±2.14)°、肩水平线不平衡度(0.96±0.18,2.30±0.37)°、骶髂后棘水平线不平衡度(0.77±0.15,1.40±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95,-6.74,-7.52,-6.58,P值均<0.01);两组肺活量[(2 119.55±115.40)(2 042.47±104.3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P<0.01)。  结论  脊柱健康操能提高脊柱弯曲异常小学生的脊柱关节活动度,改善脊柱倾斜角度和脊柱后凸角度异常,提高身体平衡度和肺活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就慢性肺心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慢性肺心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的回顾性的分析,对慢性肺心病并发脑梗死的原因进行总结。结果120例患者在接受积极治疗和优质的护理服务后,痊愈65例,占54.17%;病情得到改善和控制48例,占40.00%;死亡7例,死亡率为5.80%,4例患者由于呼吸衰竭经抢救无效后死亡;2例患者由于肾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后死亡;l例患者因心跳骤停经抢救无效后死亡。结论慢性肺心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并不明显,并且在诊断过程中极容易被原发病的相关症状所遮盖,因此及时给予患者CT检查,并结合检查结果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和处理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是目前人类疾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75%。目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的动脉狭窄和斑块脱落是造成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理基础。本文通过分析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在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人民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临床输血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实现安全输血管理信息化,提高输血护理质量。方法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实施前(2017年11—12月)临床输血472例次,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实施后(2018年4—5月)临床输血441例次,比较实施前后护士输血查对规范化行为、输血护理质量、输血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医疗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实施后血标本采集双人核对率、床边输注双人核对执行率、血制品取回后30 min内输注率、输血前15 min巡视率、血制品取回4 h内输注完毕率均高于实施前(P 0. 05)。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实施前后血袋入科双人核对率均为100%。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实施前发生2例输血不良反应,其中1例为过敏反应,1例为寒颤发热反应;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实施后发生1例过敏反应,均给予及时处理后症状缓解。结论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应用于临床输血护理安全管理中,规范了输血流程、过程环节可追踪,提高了输血护理质量,确保了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基于生物力学的整复-松解-强化方案干预速滑运动员骶髂关节功能障碍(Sacroiliac joint dysfunction,SLJD)的疗效。方法 以2019年4月—2020年4月在速度滑冰国家队担任队医期间治疗的66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9例,女37例。年龄15~30岁,中位数23岁。采取基于生物力学的整复-松解-强化方案进行干预治疗,观察运动员自觉症状、临床检查、日常生活动作等指标,根据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评分(RDQ)、腰椎功能评分(JOA)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评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后运动员下腰痛缓解,骶髂关节压痛减轻,行走、坐、站等功能增强,疼痛激发试验阴性。治疗前后患者VAS评分明显降低,治疗前为6.44±1.25,治疗后为1.35±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者RDQ评分明显降低,治疗前评分为16.55±2.21,治疗后评分为4.70±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者JOA评分明显升高,治疗前评分为15.11±1.46,治疗后评分...  相似文献   
6.
短道速滑具有运动强度大、运动速度快的特点,同时运动员需要在膝关节屈曲位时进行训练、比赛,长期如此使得膝关节成为最易发生运动损伤的部位。通过对短道速滑运动员常见的膝关节运动损伤的病因机制及运动疗法进行探究与分析,以期为短道速滑运动膝关节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提供参考与借鉴,对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预防和治疗常见运动损伤,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踝关节骨折是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总数的3.92% [1] ,Pilon骨折约占胫骨和踝关节骨折的4% ~7%[2].Pilon骨折的特征是踝关节上干骺端具有典型的、不同程度的压缩粉碎性表现,其高度的不稳定、关节软骨的原发性损伤以及永久性关节面不平整导致不良后果.关于手术治疗Pilon骨折的报道可以追溯到100年前,法国医师Lambotte于1905年首先报道l例经踝关节面胫骨远端骨折的内固定手术方式.Pilon骨折在临床上处理很棘手,并发症多,病残高,是较为富挑战性的骨科难题之一.在至今的近30年里,医学界对Pilon骨折的治疗方法不断进步,尤其是近几年内更是有了较大发展,学者们就Pilon骨折提出了很多治疗方案,但至今尚未统一认识.为了使大家对目前就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现笔者在阅读了大量相关书籍和文献资料后,就近年来对手术治疗Pilon骨折的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关于血液流变学的研究,在国内已较深入,临床上对于血液流变学的测定,也被某些人看做是脑卒中、冠心病等发病的预报主要指标。我们分析研究了有关腔降性脑梗塞、脑供血不全时的血流变高聚集指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方法1.1研究对象。1989年5月~1993年8月,我村收治腔降性脑梗塞住院患者ig5例,其中男性171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59.5岁,平均病程3.5年。1.2腔隙性脑梗塞确诊均有头颅CT片。1.2血液流变学测定方法。195例住院病人均于晨起空腹静脉血4ml,每ml血内加入肝素31.5单位抗凝刘利用上海医科大学生物物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伤科止痛膏肌内效贴治疗踝关节扭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10月在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治疗的踝关节扭伤患者12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联用组和伤科肌贴组,每组41例。3组均遵循急性损伤PRICE基本原则进行基础治疗。此外,对照组接受单纯肌内效贴治疗;联用组接受肌内效贴联合伤科止痛膏治疗;伤科肌贴组接受伤科止痛膏肌内效贴治疗。3组每日更换1次敷贴,5次/周,持续治疗2周。3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肿胀程度测量、美国足踝骨科协会踝-后足评分(AOFAS-AHS)、中医证候积分(局部压痛、局部肿胀、局部瘀血、活动受限)评价、实验室指标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皮肤不良反应观察。结果:(1) VAS评分、踝关节肿胀程度和AOFAS-AH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VAS评分、肿胀程度明显降低,AOFAS-AHS评分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郑氏补肝益肾丸对骨质疏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组(阿仑膦酸钠)和郑氏补肝益肾丸低、中、高剂量组。假手术组切除卵巢附近部分脂肪组织,其余各组均采用切除双侧卵巢法建立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术后7 d,郑氏补肝益肾丸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给药0.315、0.63、1.26 g/kg,阳性组灌胃给药0.5 mg/kg阿仑膦酸钠,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1次/d,连续灌胃10周。micro-CT扫描股骨远端重建三维图像,扫描电镜观察股骨干骺端骨结构,HE染色观察骨组织病理损伤情况,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TRAP)染色统计破骨细胞数目,ELISA检测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 OC)、降钙素(calcitonin, C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股骨组织Wnt3a和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