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6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59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顾分析武汉地区347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过敏性紫癜患者平均年龄15.57岁。多发于冬春季节,上呼吸道感染和过敏为最常见的诱因。所有患者均见典型的瘀点瘀斑,皮疹分布以四肢为著。皮疹不明显的腹型紫癜不易与其他急腹症鉴别,需仔细查体。年龄大及肾脏受累患者恢复慢,有无肾脏累及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成人紫癜应重视肾脏累及的诊治。  相似文献   
2.
订正     
小蕊是一家广告公司的业务主管,活泼开朗,美丽可人。半个月前,她和丈夫去欧洲度蜜月,回来却像变了个人似的.脸晒得又黑又红。提到这事,爱美的小蕊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我明明查了防晒霜,怎么还会晒得那么黑呢?”去医院看病,医生的回答更让小蕊郇闷:她之所以会晒得那幺黑,全是她吃的那几片氧氟沙星惹曲祸!  相似文献   
3.
4.
5.
6.
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mal tumor,PNET)起源于神经嵴胚胎残留组织,有多种分化潜能的小圆细胞恶性肿瘤.有EWS基因和ETS相关癌基因家族的易位。该肿瘤在肾脏罕见.大多数发生于躯干、四肢和中轴软组织等。本文报告1例肾脏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PNET的临床特点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和探讨尼莫地平在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血管动力学参数中的临床作用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注射尼莫地平治疗。治疗40d后,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患者经过40d的治疗后,试验组的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总有效率提高了44.83%;2组治疗后血肿量与水肿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降低更明显;2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在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血管患者有效率高,更易受患者接受,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机在地震灾害中受损的情况下,术前A超定位,术中B超探查颅内多发血肿并导向手术,术后对危重患者床旁监测。方法应用超声显像仪,术前A超筛查,对疑有颅内多发血肿,急性脑膨出实时术中B超扫查,进行多角度多层面扫查。术后经骨缺损区进行水平、矢状、冠状滑行扫查。结果术中扫查24例,不同部位的颅内血肿16例,同侧脑内血肿4例,脑挫裂伤、脑水肿4例,术后B超复查,出现迟发性血肿5例,B超发现与手术发现基本一致。结论术中B超扫查对多发性颅内血肿的准确定位,对术中急性脑膨出原因明确有重要意义,术后经骨缺损对迟发性血肿也能准确检查,在大型灾害后72 h,CT机未维修好的情况下,超声波在术前、术中、术后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白花丹素对黑素瘤细胞体外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黑素瘤细胞A375细胞株,应用不同浓度的白花丹素进行处理,培养24 h后,MTT法测定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bcl-2的表达.结果: 浓度为1~13 μmol/L的白花丹素能显著抑制A375细胞株的增殖,且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递增;白花丹素作用24 h的半数抑制浓度约为10 μmol/L;当浓度为2.5 μmol/L、5.0 μmol/L和10.0 μmol/L作用24 h,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8.52%±0.96%、14.83%±1.34%和19.56%±1.85%,与空白对照组(4.58%±0.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内bcl-2蛋白表达量随药物浓度升高而递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花丹素体外能抑制黑素瘤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及下调黑素瘤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激光散斑衬比分析(LSCA)技术无创性观察分析和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治疗前后末梢血流改变与健康人之间的差异,探讨气温、年龄、性别因素对末梢血流改变的影响。方法 收集47例SLE患者第1次就诊时的天气温度(≥ 20 ℃组和<20 ℃组)、年龄(< 20岁、20 ~ < 40岁、 ≥ 40岁组)、性别及血尿常规、补体、抗体免疫学检查等临床资料,依据 SLEDAI评分法进行病情评估,与LSCA技术测量的末梢血流改变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与30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 47例SLE患者末梢血流甲下为7.017 ± 0.356,甲周为7.821 ± 0.662,与30例健康人(甲下9.765 ± 0.337,甲周3.129 ± 0.128)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182、5.414,P < 0.05)。SLEDAI评分与甲下及甲周血流改变程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分别为0.601、0.260,P < 0.05)。随访的28例患者治疗后甲周血流(5.204 ± 0.476)改善明显,与治疗前(7.967 ± 0.913)比较,t = 4.644,P < 0.05;甲下血流(7.578 ± 0.554)改善不明显,与治疗前(7.039 ± 0.635)比较,t = 2.064,P>0.05。气温对甲下血流有影响(t = 2.415,P < 0.05),对甲周无明显影响(t = 0.758,P>0.05);性别和年龄对患者甲下及甲周血流的改变影响不明显。结论 SLE患者末梢血流较健康人改变明显,治疗后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气温对患者甲下血流改变影响较大。LSCA技术或许可更加便捷、量化地作为SL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价的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