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3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探讨体外定向分化胚胎干细胞(ESCs)为造血干细胞(HSCs)对体内造血功能的重建作用。方法:将小鼠E14.1胚胎干细胞采用“三步诱导法”在体外分化发育为HSCs,造血克隆形成(CFU)实验观察其体外造血集落形成情况,免疫磁珠分选纯化HSCs移植给经亚致死剂量γ射线照射的雌性SCID小鼠,观察其植入及小鼠造血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经过分阶段诱导,多种造血刺激因子联合应用能有效促进ESCs定向分化发育为HSCs,流式细胞仪检测HSCs特异性表面标志物CD34+/Sca-1+表达最高为(58.64±4.20)%,CFU培养能形成较多的红系、粒系/巨噬细胞系及混合细胞集落, Wright-Giemsa 染色显示为原始的造血细胞。此阶段的HSCs经分选纯化后移植给经γ射线照射后的小鼠,移植组小鼠+10 d造血功能开始恢复,观察40 d后除血小板恢复较慢外,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等指标已接近正常,植入率为71.4%,存活率为43.0%,染色体检测证实已由受体鼠的XX转为供体鼠的XY。结论: 采用分阶段诱导的方法,可在体外定向诱导小鼠ESCs分化发育为HSCs,此来源的HSCs可以有效重建体内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3.
干细胞研究引导新革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发展最为迅猛的时代,而干细胞的研究又是生命科学领域中最热门的、最前沿的课题。干细胞是一种早期未分化细胞,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一类细胞,它所产生的子代细胞具有相同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就好比是一颗种子,能够生根发芽,再长出种子来。目前我们把干细胞分为两类:最原始的干细胞称为“全能干细胞”,如早期胚胎干细胞,它来自于受  相似文献   
4.
背景:尽管在临床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疗措施,肺纤维化的治疗仍然面临着挑战。在近年的研究中,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细胞外囊泡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策略引起了广泛关注,被认为可能是治疗肺纤维化的有希望的手段。目的:综述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细胞外囊泡在肺纤维化治疗方面的应用,以期全面了解其治疗机制、疗效评估和面临的问题,为未来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中文检索词为“间充质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外囊泡”“肺纤维化”;英文检索词为“mesenchymalstemcells”“mesenchymal stem ce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pulmonary fibrosis”,检索中国知网和Pub Med电子期刊数据库,通过人工阅读排除重复文献等,最终纳入112篇文献,重点对58篇中英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1)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细胞外囊泡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抑制纤维化过程,如调节炎症反应、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促进受损组织修复,临床试验的初步结果也显示出一定的治疗效果,包括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2)然而,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细胞外囊泡治疗肺纤维化仍面临一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s)移植对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MI)后心功能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制作MI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12~14d经舌下静脉移植已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pEGFP-C1)的MMSCs,分4及8周检测动物的血流动力学、左心及全心质量指数、微血管密度测定、双盲计数法测定胶原含量,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的表达。结果移植组心率(HR)较同期模型组显著下降,4周时血压无明显改变,8周时则显著增高。移植组左心质量指数和全心质量指数均较同期模型组显著降低。移植组的微血管密度较同期模型组明显增高。移植组的胶原含量较同期模型组显著降低。结论移植MMSCs可改善实验性MI大鼠心功能及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对野百合碱诱导的实验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病变的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并纯化SD大鼠骨髓MSCs。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肺动脉高压组(n=20)、MSCs移植组(n=20):2组大鼠均一次性向背部皮下注射野百合碱50 mg/kg,诱导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正常对照组(n=15):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同等条件饲养3周后,MSCs移植组大鼠经舌下静脉注射5×106/ml的经Hoechst33342荧光染料标记的MSCs细胞悬液1 ml,肺动脉高压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注射等量L-DMEM液。移植后观察4周,测定3组大鼠生存率、肺动脉平均压、肺小动脉的微观结构的改变。结果肺动脉高压大鼠移植MSCs 4周后,生存率由30%上升到90%,肺动脉平均压由(42.7±2.3)mmHg下降到(24.7±2.3)mmHg,下降了50%;右心指数由(45.30±3.13)%下降到(37.90±3.18)%(q=29.86,P<0.01),肺小动脉病变得到有效改善。荧光显微镜观察到Hoechst 33342标记的MSCs在肺内定植且分化成大量新生血管并形成侧枝循环,肺动脉重构得到有效逆转。结论MSCs移植可有效减轻并逆转肺动脉重构的进程,其作用机制是MSCs分化形成新生血管,建立了侧枝循环,从而修复野百合碱诱导的肺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7.
①目的探讨体外分离和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血管内皮样细胞及其为组织工程血管的构建提供种子细胞的可能性。②方法收集大鼠股骨骨髓血。进行体外扩增培养成纯化的间充质干细胞,取第4—6代生长状态良好的间充质干细胞,用含40ng/mL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prowth factor,VEGF)培养液诱导细胞,利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vWF的表这。③结果通过离体培养可使体内环境下低农度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现数目扩增;诱导14天后实验组细胞vWF强阳性表达,接近汇合的细胞外观呈现特征性的鹅卵石样形态。对照组细胞vWF呈阴性表达。④结论体外可以获得足够量的较为单一、具有较强增殖能力的间充质干细胞,而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体外定向分化为具有内皮血管细胞特性的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同源异体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培养扩增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收集培养间充质干细胞48h的上清液;将健康雄性SD大鼠右后足跖皮内一次性注射弗氏完全佐剂0.1 mL/只制作佐剂性关节炎模型,造模后行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干预;造模前及造模后第7、14、21和28天测量大鼠体重和后足爪体积,同时观察大鼠生存状况;并于干预后第28天摄四肢关节X片并做病理检查.结果: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干预组大鼠的原发性炎症和继发病变均不明显,关节X片检查和病理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干预组与模型组大鼠相比,体重、足爪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可有效干预弗氏完全佐剂诱导的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从人胎盘组织中分离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方法:收集剖宫产足月胎儿胎盘,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出羊膜问充质干细胞并传代培养,对P1-P3代细胞进行细胞形态的观察,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膜表面阳性分子CD73.APC、CD90-FITC、CIM4.PE、CDl05.Cy5.5和阴性分子CDllb-PE、CDl9.PE、CD34-PE、CD45-PE、HLA-DR-PE,并采用六孔板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hAMSCs的细胞形态呈成纤维状,hAMSCs在培养3-d达到对数增长期,通过流式检测,发现细胞可表达CD73、CD90、CD44和CDl05,未表达CDllb、CDl9、CD34,CD45、HLA-DR。结论:从体外成功分离培养出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10.
198 1年Evans和Kaufman首次建立了小鼠胚胎干细胞系[1] 。关于人的胚胎干细胞最早文献记载是在 1994年 ,ES细胞是从人胚泡的ICM中分化而成的 ,但只传了二代未能建系成功[2 ] 。 1998年JamesThomson等[3] 从人胚泡的ICM分离出ES细胞并建系成功 ;同年JohnGearhart等[4 ] 从 5~ 9W流产的胎儿生殖嵴中分离出人胚胎生殖细胞 (embryonicgermcell,EGC) ,这些都为ES细胞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由于ES细胞具有全能分化潜能和无限扩增能力 ,在体外可分化成各种细胞和组织用于进行替代治疗 ,因此ES细胞成为 2 1世纪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