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在哮喘病例中的预测意义,探讨哮喘患者CRP水平变化,分析其与肺功能(1s呼气量)、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评分的关系.方法 测定184例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CRP水平变化,同时检测肺功能(1s呼气量)以及ACT评分.184例患者的健康亲属为对照组,并且患者中再予以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组内对照.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者CRP水平在急性发作期、临床缓解期、慢性持续期与健康家属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F=61.47,P<0.001;F=24.46,P=0.0258;F=20.08,P=0.0375),急性发作期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47,P<0.01).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临床缓解期、慢性持续期各组间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36,P=0.0363).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CRP水平与1s呼气量(FEV1)百分数预计值(r=-0.817,P=0.0408),FEVl/用力肺活量(FVC) (r=0.724,P=-0.0396)均呈显著负相关,与ACT评分(r=0.918,P=0.0138)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CRP水平与肺功能、ACT评分有统计学相关,哮喘患者CRP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测CRP有助于预测及评估哮喘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肇庆市耐药肺结核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影响肺结核患者耐药的相关因素,为制定结核病的防控措施及结核病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15年到2018年肇庆市肺结核患者的基本情况,对所有培养阳性患者的菌株进行6种体外药敏实验,分析患者耐药肺结核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1 995例肺结核患者总耐药率为24.46%,其中初治1524例(23.29%),复治355例(35.49%),复治患者耐药率高于初治患者(P<0.05)。耐多药患者55例(2.76%),广泛耐药患者10例(0.50%)。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率前五位分别是链霉素(12.18%)、异烟肼(10.63%)、乙胺丁醇(9.12%)、利福平(4.51%)、氧氟沙星(3.01%)。初治患者链霉素耐药率最高(11.61%),复治患者中是异烟肼耐药率最高(23.10%)。年龄、职业、治疗史和户籍类型与耐药的发生存在关联(P<0.05)。结论:肇庆市耐药肺结核的发生率较高,结核病耐药形势严峻,应当强化耐药结核病的规范管理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噬菌体生物扩增技术(PhaB)在结核分枝杆菌(MTB)耐药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aB法同时测定233株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对异烟肼(INH)、链霉素(SM)、利福平(RFP)及左旋氧氟沙星(LEV)的耐药性,并用改良罗氏培养法(LJ)做对照,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PhaB法检测INH、SM、RFP、LEV的药敏结果与改良罗氏培养法药敏结果相比符合率分别为97.4%、96.6%、95.3%、96.9%。同时检出耐多药菌株26株,占11.1%。结论PhaB法能快速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的药敏检测并与金标法LJ符合率高,可作为基层结防单位MTB耐药性的快速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涂阳肺结核患者化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探讨其水平含量变化及临床的疗效追踪。[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分别与化疗前、化疗后2个月、8个月检测27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27例初治涂阳患者和27名正常对照者血清中IL-10的水平。[结果]化疗前,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中体内的血清IL-10水平为27.83±13.91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15.19±8.52pg/ml(P<0.05),但与初治涂阳患者血清IL-10水平25.24±13.91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结核化疗2个月后,初治涂阳患者体内的血清IL-10水平17.38±6.94pg/ml较化疗前明显下降(P<0.05);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IL-10水平24.76±11.31pg/ml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结核化疗8个月后,复治涂阳患者血清IL-10水平15.08±9.37pg/ml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0水平检测有助于了解涂阳结核病的活动性,判断病情及预后,监测涂阳结核患者化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核性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和真菌培养鉴定结果比较其一致性,及其与慢支肺气肿、肺部感染和肺结核等肺部疾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结果进行差异性比较。方法:结核性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20例(Ⅰ组)、其他肺部疾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共20例(Ⅱ组),其中包括慢支肺气肿14例、肺部感染5例和肺结核1例,健康对照组20例,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试剂盒检测三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比较其与真菌培养方法的差异。结果:Ⅰ组、Ⅱ组及对照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分别为166.91±74.64pg/ml、164.04±80.53pg/ml和6.05±1.91pg/ml。Ⅰ组与Ⅱ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40例肺部疾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阳性,同时行痰液真菌培养法阳性37例(占92.5%).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较培养法简便、快速、阳性率高,可用于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等肺疾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方法用双抗体夹心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6例哮喘、27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以及20例正常人血清Eotaxin的水平。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期组血清Eotaxin水平显著高于慢性持续期组(P〈0.05)以及其余三组(P〈0.01),哮喘慢性持续期组显著高于COPD组(P〈O.05)及健康对照组(P〈O.01),但与缓解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缓解期组、COPD组与健康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otaxin可能通过对过敏性炎性细胞的激活和从血中向支气管粘膜浸润过程的调控,与支气管哮喘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关,尤其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和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哮喘组血清Eotaxin水平与COPD比较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噬菌体生物扩增技术(PhaB)在结核分枝杆菌(MTB)耐药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aB法同时测定233株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对异烟肼(INH)、链霉素(SM)、利福平(RFP)及左旋氧氟沙星(LEV)的耐药性,并用改良罗氏培养法(LJ)做对照,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PhaB法检测INH、SM、RFP、LEV的药敏结果与改良罗氏培养法药敏结果相比符合率分别为97.4%、96.6%、95.3%、96.9%。同时检出耐多药菌株26株,占11.1%。结论PhaB法能快速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的药敏检测并与金标法U符合率高,可作为基层结防单位MTB耐药性的快速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痰真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真菌感染的菌种分布及耐药现状。方法采用科玛嘉博赛显色平板对真菌进行菌种鉴定,并用ATBFUNGUS试剂盒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81例肺心病患者痰真菌培养阳性结果显示,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61株(75.3%),光滑念珠菌8株(9.9%),热带念珠菌5株(6.2%),克柔念珠菌3株(3.7%),其他真菌4株(14.8%)。而在体外药敏结果中显示,两性霉素B对所有真菌耐药率仅为2.5%,依他康唑、伏立康唑和氟胞嘧啶的总耐药率分别为11.1%、12.7%及18.5%,而氟康唑的耐药率最高,为28.4%。结论近年来真菌感染有上升趋势,对临床上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真菌感染,两性霉素B、依他康唑、伏立康唑等抗真菌药物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部疾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B G )水平的动态变化与临床疗效的评价。方法应用M 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真菌BG检测试剂盒检测87例肺部疾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抗真菌治疗前、后与对照组血浆BG水平及对患者治疗前、后行痰液真菌培养。结果87例患者抗真菌药物治疗前、治疗1周后、2周后血浆BG水平分别为(162.81&#177;70.03)、(15.89&#177;30.88)、(4.58&#177;7.87)pg/mL ,对照组血浆BG水平为(5.62&#177;1.83)pg/mL ,治疗前患者血浆BG水平分别与治疗1周后、2周后水平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1周后患者血浆BG水平分别与治疗2周后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87例患者抗真菌药物治疗1周后进痰液真菌培养阳性66例,治疗2周后培养阳性9例。结论通过连续监测患者血浆BG水平,结合痰液真菌培养结果及临床症状、肺部阴影情况判断临床抗真菌疗效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