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1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8篇
预防医学   121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5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8 毫秒
1.
目的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全科医师队伍中开展心身医学知识培训。方法采用问卷星平台进行问卷调查,选取辖区内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培训的135名学员作为培训组,未参加培训的100名全科医师作为对照组,进行培训效果评估。结果培训组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培训后,提升最快的模块依次是心身医学知识的应用(P0.001)、精神科问诊及治疗(P0.001)、社区随访沟通技巧(P0.001)和儿童青少年心身疾病(P=0.002),但焦虑症模块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3);相对于城区的全科医师,乡镇的全科医师培训后,精神科问诊及治疗(P=0.471)和儿童青少年心身疾病(P=0.06)模块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身医学培训能显著提升全科医师对相应知识的掌握,城区和乡镇的全科医师对心身医学知识的需求有差别,需要进一步精确设计培训模式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朱玉琴  金花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2023,26(13):1598-1604
背景 近年来,国内针对多病共存患者在分级诊疗背景下就医机构选择行为的研究较少,研究多病共存患者的就医机构选择行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的 以分级诊疗为视角,分析多病共存患者就医机构选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和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供研究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9-06-01至2020-01-01在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医疗联合体(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和上海市杨浦区定海、延吉、长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多病共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设问卷对其进行调查,收集多病共存患者的一般资料,了解其对分级诊疗政策的认知情况及实际遵守情况、在不同疾病控制状况下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诊的意愿,以及其选择就诊医疗机构时考虑的因素等。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多病共存患者此次因病就医是否选择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诊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1 1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 07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45%。1 072例多病共存患者中,老年(≥60岁)多病共存患者占85.07%(912/1 072)。624例(58.21%)患者表示知晓分级诊疗制度;940例(87.69%)患...  相似文献   
3.
检索了2001~2005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对符合绩效管理要求的91篇文献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4.
建立基于患者需求分析的医学人文服务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于德华 《中国医院》2006,10(5):56-57
在分析患者对医院服务的主要需求以及患者的情绪反应和相应的心理需求特点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目前在对患者的尊重和关注、医患沟通、人性化细节设计和就医流程等方面存在不足;并由此提出应在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特点基础上,建立医务人员的同情心和同理心,增加医患沟通技巧培训,消除医患交往阻抗;优化服务就医流程,优化服务环境.  相似文献   
5.
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本研究应用白蛋白治疗脑梗死48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女性家庭户主健康状况和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及利用行为,为进一步提高女性家庭户主卫生服务利用水平提供政策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全国居民卫生服务利用行为监测中4个试点省份的数据中涉及女性家庭户主的部分,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结果女性家庭户主共886人。女性家庭户主监测期内的患病率为72.01%,慢性病患病率为66.60%,就诊率为69.75%,应就诊未就诊率为26.98%,人均就诊次数为4.03次,住院率为11.85%。女性家庭户主的医疗服务可及性提高,医疗服务需要量增强,医疗服务利用水平提高,在基层医疗机构利用水平上存在不足。结论关注弱势群体,促进分级诊疗,关注老年人身心健康,提高女性家庭户主医疗卫生服务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了解北京市高年级小学生对健康教育课程的需求。方法对北京市某公立小学四~六年级小学生进行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行为、健康知识掌握及获取途径情况、未来希望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及内容以及健康教育课程主要授课方式的现场问卷调查。结果一年内85.45%的小学生出现过身体不适,一年内91.42%的小学生发生过影响健康的行为。小学生健康知识测试得分为(56.13±15.68)分,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同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小学健康教育课程需求明显,未来应在北京市范围内开展小学生健康教育课程需求研究的抽样调查,了解小学生对健康教育课程的需求,探索小学生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体系及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背景 目前慢性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提升社区医务人员慢性病防控能力迫在眉睫。循证慢性病防控作为一种提升医务人员慢性病防控能力的手段在西方国家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我国却鲜有研究。目的 探讨社区医务人员慢性病防控证据的获取途径、能力及影响因素,为提升社区医务人员循证慢性病防控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9年4-7月,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以上海市7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975例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循证基本认知情况、慢性病防控证据获取途径、慢性病防控证据获取能力。慢性病防控证据获取途径和慢性病防控证据获取能力由被调查者依据Likert 7级评分自评。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社区医务人员循证慢性病防控证据获取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 892例(91.5%)社区医务人员的问卷被有效回收。临床指南为被调查医务人员获取慢性病防控证据的最常用途径,自评得分为(4.583±1.177)分。被调查对象自评获得的循证慢性病防控证据精准有效平均得分为(4.312±0.979)分,能获取针对慢性病危险因素的证据平均得分为(4.244±1.028)分,能应用针对慢性病危险因素的证据平均得分为(4.280±0.995)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单位是否为大学附属是社区医务人员获得的循证慢性病防控证据精准有效、能获取针对慢性病危险因素的证据、能应用针对慢性病危险因素的证据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所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否为大学附属是社区医务人员循证慢性病防控证据获取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社区应重视慢性病防控证据获取途径的提供,并加强对医务人员慢性病防控证据获取及利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次研究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对专科疾病的诊疗现状,为社区全科医师的继续教育提供方向,以提高社区全科临床质量,进一步促进全科医学发展。 方法 在2018年11月对24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行政负责人及4 047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全科医生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通过问卷星网络发放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上海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眼科、耳鼻喉科医生的比例高于郊区(62.82%vs. 33.13%,60.26%vs. 30.12%,均P<0.05),郊区儿科医生的比例高于城区(34.94%vs. 20.51%,P<0.05);城区全科医生对耳鼻喉科疾病(56.15%vs. 51.87%)、儿科疾病(81.46%vs. 66.60%)、皮肤科疾病(23.83%vs. 19.08%)的转诊比例高于郊区(均P<0.05),而郊区全科医生对妇科疾病转诊比例高于城区(79.40%vs. 74.61%,P<0.05);城区全科医生在慢病管理预约(82.55%vs. 77.47%)、心理疏导(73.83%vs. 66.45%)和营养咨询(72.59%vs. 61.57%)方面提供的服务比例多于郊区全科医生(均P<0.05)。 结论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对专科疾病诊疗行为存在城郊差异,其原因可能由于专科医生比例的差异,对专科疾病诊疗能力的不自信,卫生资源分布与发展不均衡等。在今后社区全科医师继续教育中应增加相关专科疾病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基层医疗机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情况和机构管理者满意度情况,为进一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对策建议。方法抽取参与江苏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培训的149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机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情况及满意度等。结果 72家(43.3%)机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支持,58家(38.9%)机构目前签约服务主要注重保证已签约居民的服务质量和满意度,96家(64.4%)机构印发了相关宣传文件,60家(40.8%)机构未制定任何激励措施;管理者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各项配套措施总满意度较低;城乡管理者满意度在医保的配套支持(t=-2.72,P=0.01)和上下级医院的信息系统整合(t=-2.45,P=0.02)两个方面有差异。结论加强医保参与,完善配套措施;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坚实家庭医生服务基础;注重考核激励,促进长效运行;加快信息化建设,完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