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8篇
  免费   291篇
  国内免费   127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164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295篇
内科学   231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68篇
特种医学   126篇
外科学   170篇
综合类   991篇
预防医学   412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229篇
中国医学   232篇
肿瘤学   15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340篇
  2003年   533篇
  2002年   448篇
  2001年   390篇
  2000年   180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在原核系统中表达并纯化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cytosine deaminase,CD),制备鼠抗大肠杆菌CD多克隆抗体,方法:亚克隆CD基因到原核表达载体pMAL-c2和pBV222中,并转化入大肠杆菌DH5α内,诱导表达并纯化MBP-CD和6his-CD融合蛋白,用纯化的MBP-CD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通过重组质粒的酶切筛选出重组阳性克隆,成功地表达和纯化出MBP-CD和6his-CD融合蛋白,用纯化的MBP-CD成功制备了鼠抗CD多克隆抗体,并用6his-CD和GST-CD重组蛋白进行Western印迹分析,证实了抗体的正确性,结论:应用多克隆抗体可以检测体内外CD基因的表达,为临床前和临床上深入开展CD基因的生物治疗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2.
海口地区2000年临床分离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监测海口地区临床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采用VITEK微生物自动分析仪测定药敏。结果:2000年共收集临床分离菌1399株,革兰阳性球菌426株(30.5%),革兰阴性杆菌973株(69.5%),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最多见,所监测的细菌总体耐药率比国内其他地区偏高,且出现万古霉素耐药的表皮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结论:海口地区的细菌耐药严重,控制细菌耐药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经内镜鼻胰管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初步总结经内镜鼻胰管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应用的疗效。 方法 :自 1998年 3月以来 ,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后常规非手术监测治疗的同时 ,随机床旁行经内镜置放鼻胰管引流 14例。其中明确合并胆结石 8例。观察每天胰管引流量和入院后第 5天在体温、心率、白细胞计数、血糖、血钙、动脉氧分压和血、尿淀粉酶的变化 ,并与第 1天比较 ,记录治疗结果和住院时间。 结果 :经鼻胰管引流时间为 (7.3± 4 .0 )天 ,前 5天的胰液引流量分别为每天 (2 36 .4± 176 .6 )、(2 87.1± 16 4 .7)、(2 84 .6± 2 16 .4 )、(435 .0± 35 7.8)ml和 (377.8± 2 2 3.8)ml。入院后第 1天和第 5天的体温为 (38.2± 0 .6 )和 (37.2± 0 .8)℃ (P <0 .0 1)、心率为 (10 2 .3± 17.0 )和 (82 .9± 14 .5 )次 /min(P <0 .0 1) ,白细胞计数为 (14 .6± 4 .2 )和 (10 .1± 5 .4 )× 10 9/L(P <0 .0 5 ) ,血糖为 (10 .0± 4 .9)和 (8.6± 3.3)mmol/L(P >0 .0 5 ) ,血钙为 (2 .1± 0 .2 )和 (2 .2± 0 .2 )mmol/L(P >0 .0 5 ) 动脉氧分压为 (78.0± 16 .3)和 (113.0± 4 1.6 )mmHg(P <0 .0 1) ,血淀粉酶为 (6 95 .7± 4 4 5 .2 )和 (82 .6± 4 7.1)U/L(P <0 .0 1) ,尿淀粉酶为 (3174 .1± 2 5 4 2 .5 )和(2 86 .8± 2  相似文献   
4.
TSG-6基因在3T3-L1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中表达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TSG-6基因在3T3-L1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和RT-PCR技术,检测细胞诱导分化不同时段脂肪细胞中TSG-6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随着脂肪细胞逐渐分化成熟,TSG-6基因mRN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②TSG-6基因表达水平除在细胞分化第0-2d、第3-5d和第7-10d各时段内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余各时段之间表达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TSG-6基因与细胞分化以及脂原形成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5.
控制性降压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美清 《华夏医学》2002,15(3):425-427
控制性低血压是指在某些手术麻醉期间,用药物等方法降低血压,以达到减少手术野出血,便于手术操作的一种方法,通常采用血管扩张剂,钙通道阻断剂及麻醉来控制血压,现就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电图心率校正QT间期(QTc)和贝那普利降压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调查安徽A县899名高血压病患者的基线心电图、治疗15 d前后的血压变化及相关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等情况.结果 QTc和血压下降呈负相关.QTc每增加0.1秒1/2,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下降值分别减少3.6 mmHg和3.3 mmHg,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将QTc三等分后,随着QTc等分的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下降值均逐渐减少,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将QTc等分后的变量放入方程中进行趋势性分析,发现在收缩压和舒张压组中的负相关关系具有显著性(P<0.05).随着QTc等级的增加,舒张压有效率逐渐降低,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收缩压的效应关系不如舒张压明显.结论 QTc和贝那普利降压疗效呈负相关,对贝那普利短期降压疗效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根据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时血液动力学改变,研究选择置入右心室双部位起搏器辅助治疗心脏扩大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观察临床效果及心脏功能;方法:对13例在心内科住院的扩张型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所致心力衰竭的患者,男9侈4,女4侈4,年龄36岁~75岁(平均58.61岁),心功能均在Ⅲ级~Ⅳ级(NYHA),均有置入起搏器的适应证。术中通过Swan—ganz漂浮导管对右心室内不同部位起搏10分钟后测各部位的急性血液动力学改变,然后置入右心室双部位起搏器(右室流出道应用主动固定电极)。术后应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观察右心室双部位起搏的血液动力学效果;结果:全组13例患者术中检查及置入右心室双部位起搏器均获成功。测得右心室流出道起搏(RV—OT)和右室心尖部(RVA) 右室流出道(RVOT)起搏时各参数均较单纯右室心尖部(RVA)为好。置入心脏起搏器后观察射血分数从0.31提高至0.39,左室充盈时间延长,二尖瓣返流量减少,心脏缩小,心脏功能平均提高Ⅱ级。其中一例心功能由Ⅳ级提高至I级~Ⅱ级;结论:初步血液动力学观察提示,右心室双部位起搏能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变迁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了解近年来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变迁及耐药现状. 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1997至2000年间泌尿系感染检测的1 026株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在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中,G+球菌上升,G-杆菌下降,真菌上升,其中粪肠球菌上升和变形菌属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药敏实验结果对以往常用的抗菌药物青霉素类、复方新诺明、红霉素、诺氟沙星及一代头孢显示较高的耐药性,2000年耐药率>81.6%,对三代头孢、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呈中度耐药,耐药率在42.9%~78.3%,对阿米卡星及头孢哌酮/舒巴坦呈轻度耐药,耐药率<36.7%. 结论随着抗生素的更新换代、人口老龄化及医院感染等因素的变化,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均发生了变迁.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到大鼠脊髓损伤处后的基因表达变化,为脊髓损伤修复提供基础研究资料。方法: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移植组,BDNF-NSCs移植组,各组分4个时相点(7d、1个月、2个月、3个月),利用细胞移植、X-gal组化、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方法,观察了移植处细胞的标记基因(LacZ)表达和BD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丝-200(NF-200)的表达。结果:大鼠脊髓损伤移植处细胞中,有标记基因阳性细胞,BDNF强烈表达,尤其是BDNF-NSCs移植组的移植后1周和1个月时。各组各时相点均有GFAP和NF-200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和纤维。结论:B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能在脊髓损伤移植处存活,强烈表达BDNF,B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可以作为脊髓损伤修复的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10.
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组、子宫次全切除术组各6 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但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组术后有少量月经。两组在性生活质量及更年期症状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组的血清性激素水平手术前 FSH(7.0 5± 1.10 ) IU/ L、E2 (5 6 .4 0± 1.12 ) pm ol/ L,手术后 FSH(6 .88± 1.12 ) IU/ L、E2 (5 6 .2 8± 1.15 ) pm ol/ L,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子宫次全切除术组血清性激素水平手术前 FSH(5 .98± 1.15 ) IU/ L、E2 (5 6 .2 2± 1.10 ) pmol/ L,手术后 FSH(10 .6 6± 1.18) IU/ L、E2(47.4 5± 1.2 0 ) pmol/ L,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结论: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术式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不影响卵巢功能、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能满足患者既去除疾病又保留子宫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