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26篇
  免费   5713篇
  国内免费   3454篇
耳鼻咽喉   503篇
儿科学   1221篇
妇产科学   486篇
基础医学   4284篇
口腔科学   901篇
临床医学   8418篇
内科学   5778篇
皮肤病学   724篇
神经病学   1729篇
特种医学   17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5033篇
综合类   14192篇
现状与发展   13篇
一般理论   4篇
预防医学   6734篇
眼科学   1144篇
药学   7178篇
  68篇
中国医学   4807篇
肿瘤学   2925篇
  2024年   174篇
  2023年   656篇
  2022年   1671篇
  2021年   2217篇
  2020年   2056篇
  2019年   1323篇
  2018年   1378篇
  2017年   1659篇
  2016年   1402篇
  2015年   2381篇
  2014年   3271篇
  2013年   3630篇
  2012年   5255篇
  2011年   5500篇
  2010年   4721篇
  2009年   4164篇
  2008年   4380篇
  2007年   4253篇
  2006年   3891篇
  2005年   3187篇
  2004年   2330篇
  2003年   2094篇
  2002年   1598篇
  2001年   1437篇
  2000年   1102篇
  1999年   581篇
  1998年   277篇
  1997年   266篇
  1996年   191篇
  1995年   148篇
  1994年   152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8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9篇
  1973年   8篇
  197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郑州地区孕妇铁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2021年4—8月在郑州市某三家医院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孕期体检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及铁营养状况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孕妇铁营养状态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孕妇铁缺乏状况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3 258例孕妇参与本次研究,其中妊娠早期989例,占30.36%,妊娠中期1 125例,占34.53%,妊娠晚期1 144例,占35.11%。在3 258名孕妇中,共有773例为铁缺乏,铁缺乏的检出率为23.7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OR=2.726)、处于妊娠的中期或晚期(OR=3.037,3.438)、月经初潮年龄<13岁(OR=2.432)、经产妇(OR=3.493)、流产次数≥3次(OR=2.648)、孕前月经量≥100 mL/次(OR=2.420)、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上(OR=0.517,0.459)、居住在农村(OR=3.684)、家庭月收入>3 000元及以上(OR=0.601,0.542)、居住房屋装修时间<1年(OR=6.449)、罹患消化系统疾病(OR=4.716)、有营养补齐剂摄入(OR=0.355)是孕妇铁缺乏的影响因素。结论 郑州市孕妇铁缺乏检出率较高,需要尽早给予针对性的干预。部分因素被确定为该地区孕妇人群发生铁元素缺乏的影响因素,可选择性的对其中危险因素给予干预。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运用标准化患者法评估四川农村地区基层医生不稳定型心绞痛和2型糖尿病两种慢性病诊断准确性现状,探讨基层医生两种慢性病诊断准确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提升基层医生两种慢性病诊断准确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四川省自贡市5个区/县50个乡镇100个村为研究现场,以调查当日在岗的全科及内科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进行两轮数据采集,第1轮采集样本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生的基本信息;第1轮调查完成1个月后,运用标准化患者法开展第2轮调查,收集农村基层医生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和2型糖尿病诊断结果信息。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农村基层医生不稳定型心绞痛和2型糖尿病诊断准确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72名农村基层医生,完成186次标准化患者访问,正确诊断率为48.39%。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正确诊断率为18.68%(17/91),2型糖尿病的正确诊断率为76.84%(73/9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具有执业医师资质的农村基层医生更有可能做出正确诊断(OR=4.857,95%CI=1.076~21.933,P=0.040)。农村基层医生在诊断过程中涉及的必要问诊和检查条目越多,做出正确诊断的概率越高(OR=1.627,95%CI=1.065~2.485,P=0.024)。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相比,农村基层医生对2型糖尿病做出正确诊断的可能性更高(OR=6.306,95%CI=3.611~11.013,P<0.001)。结论 四川农村基层医生不稳定型心绞痛和2型糖尿病诊断准确性整体较差,建议以基层医生慢性病诊断过程质量改善为突破口,提升基层医生执业水平,进而提高慢性病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Despite orientation and mobility (O&M) being a significant factor determining quality of life of people with low vision or blindness, there are no gold standard measures or agreement on how to measure O&M performance. In the first part of this systematic review, an inventory of O&M outcome measures used by recent studies to assess the performance of orientation and/or mobility of adults with vision impairment (low vision and blindness) is presented. A wide variety of O&M outcome measures have been implemented in different fields of study, such as epidemiologic research and interventional studies evaluating training, assistive technology, vision rehabilitation and vision restoration. The most frequent aspect of outcome measures is efficiency such as time, distance, speed and percentage of preferred walking speed, followed by obstacle contacts and avoidance, and dis/orientation and veering. Other less commonly used aspects are target identification, safety and social interaction and self-reported outcome measures. Some studies employ sophisticated equipment to capture and analyse O&M performance in a laboratory setting, while others carry out their assessment in real-world indoor or outdoor environments. In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review, the appropriateness of implementing the identified outcome measures to assess O&M performance in clinical and functional O&M practice is evaluated. Nearly a half of these outcome measures meet all four criteria of face validity (either clinical or functional), responsiveness, reliability and feasibility and have the potential to be implemented in clinical or functional O&M practice. The findings of this review confirm the complicated and dynamic nature of O&M. Multiple measures are required in any evaluation of O&M performance to facilitate holistic assessment of O&M a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of each individual.  相似文献   
6.
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中医药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医药行业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新形势下,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是中药工业需要加快突破的关键领域之一。对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领域在工艺设计、分析检测、过程建模、制造装备等方面的关键共性问题进行解析,综述了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体系中工艺过程理解、生产过程实时分析方法开发、过程控制策略建立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结合企业研究实践,介绍了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 D)、过程分析技术(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PAT)、实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DOE)、多变量统计分析等关键技术在上述3个研究方向中的应用进展,分析了实际工业应用的难点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中药企业应用和提升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借助口服超声助显剂,胃壁及其病变得以清晰显示。本文就经腹超声诊断胃常见疾病和胃排空功能评估方面的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希望经腹胃超声这种无创、实时的检查方式能更普及,使更多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数据挖掘法分析周珉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中医用药规律,探讨相关病机并进行经验总结。[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8年5月周珉教授门诊期间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剂,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0)"进行数据挖掘,并结合周珉教授临床经验,进行原发性肝癌病机探讨及用药规律分析。[结果]共收集治疗原发性肝癌方剂176首,涉及中药235种,列出方剂中的高频药物及组合规律。[结论]总结原发性肝癌以"湿热痰毒、气阴两伤"为基础病机,"清热化湿、健脾养阴"治则贯穿原发性肝癌治疗始末,同时,根据疾病不同发展阶段及治疗措施,权衡"扶正"与"祛邪"的主次分配,斟酌应用"攻毒散结""行气化瘀"等治法,以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