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1篇
  免费   540篇
  国内免费   338篇
耳鼻咽喉   29篇
儿科学   42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363篇
口腔科学   83篇
临床医学   534篇
内科学   421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144篇
特种医学   224篇
外科学   487篇
综合类   1416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611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555篇
  6篇
中国医学   563篇
肿瘤学   39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217篇
  2014年   250篇
  2013年   318篇
  2012年   488篇
  2011年   550篇
  2010年   491篇
  2009年   437篇
  2008年   441篇
  2007年   412篇
  2006年   398篇
  2005年   297篇
  2004年   258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建立原发性肝癌三维大分割适形放疗Lyman NTCP模型的参数和探讨放射性肝病的影响因素。方法109例患者进行大分割三维适形放疗,其中93例患者肝硬化Child-Pugh分级A级,16例为B级。患者每星期治疗3次,每次间隔48h,(4.8±0.5)Gy/次,平均剂量(53.5±5.5)Gy。用最大拟然比方法分别得到Child-A和Child-B患者Lyman模型中的NTCP参数。结果共有17例发生放射性肝病,发生在Child-A组8例,Child-B组9例。多因数分析表明,肝硬化分级程度是与放射性肝病相关的独立因素(P=0.000)。所有患者的NTCP参数为n=1.1,m=0.35,TD_(50) (1)=38.5Gy;Child-A级为n=1.1,m=0.28,TD_(50)(1)=40.5Gy;Child-B级为n=0.7,m=0.43,TD_(50)(1)=23Gy。结论肝硬化分级是预测放射性肝病发生的危险因子。Child-B患者进行适形放疗易引起放射性肝病。  相似文献   
3.
神经导航系统在神经外科显微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神经外科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科在2004年10月至2005年6月应用美国Stryker神经导航系统辅助进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病变104例。结果在85例病灶切除术中,病灶全切除71例(83.53%),次全切除13例(15.29%),部分切除1例(1.18$);侧脑室-腹腔分流术16例,成功15例,1例改常规手术完成;3例脑脓肿穿刺成功率100%。本组术后死亡1例,其余术后恢复良好。104例平均注册误差(1.3±0.7)mm。结论神经导航系统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提供术中动态跟踪、实时导航,准确、直观,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哮喘急性发作的院前急救措施。方法在常规平喘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用甲基泼尼松龙8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0.9%氯化钠溶液)40ml中静脉注射,对照组用地塞米松1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0.9%氯化钠溶液)20ml中静脉注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起效快,疗效好,两组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甲基泼尼松龙是老年重症哮喘院前急救的首选方法,尽早使用,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 (U AE)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 (SUF)的临床疗效。方法:12例 SUF患者行双侧子宫肌瘤供血动脉的栓塞治疗 ,栓塞剂为聚乙烯醇微球颗粒 (PVA)。结果:栓塞成功率 10 0 %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 3~ 2 4个月 ,B超示术后 6个月肌瘤平均缩小 4 5 % ,1例肌瘤消失 ,均伴有月经量的明显减少。 结论 :U AE是治疗 SU F的安全方法 ,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从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盐碱湖中分离到的一株低度嗜盐嗜碱细菌Bacillus sp F26,能积累高水平过氧化氢酶(CAT)。对Bacillus sp F26发酵产过氧化氢酶的环境与营养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其积累高水平过氧化氢酶的适宜环境条件为:温度37℃,种龄20-22h,接种量5%,装液量50mL/(250mL的摇瓶)。适宜发酵培养基组成(g/L)为:葡萄糖15,牛肉膏10,玉米浆10,酵母膏5,磷酸二氢钾1,氯化镁0.2,氯化钠50,碳酸钠10。采用上述条件进行摇瓶分批发酵实验,发酵20h,过氧化氢酶酶活达到16.32U/mL,细胞干重为4.12g/L。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对数生长后期(16h)添加2mmol/L的H2O2可以明显刺激产酶,在5L的发酵罐上进一步以指数速率方式流加H2O2,由于该流加方式可降低H2O2对细胞的毒害作用,过氧化氢酶酶活达到29.89U/mL,与分批发酵相比提高了92.8%。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不同组织来源癌细胞株和人体肿瘤组织原代细胞的DNA双链断裂损伤修复的个体差异性,探寻预测癌细胞辐射敏感性的生物指标。方法 60Co γ射线照射诱发DNA损伤,脉冲电场凝胶电泳检测DNA双链断裂损伤修复,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法检测细胞辐射敏感性。结果 8个不同组织来源癌细胞株的辐射敏感性有较大的差异(D0为0.65~2.15 Gy),不同细胞株20 Gy γ射线照射诱发产生的DNA双链断裂原初损伤有一定的差别,但与细胞辐射抗性无相关性。辐射敏感细胞SX-10的DNA双链断裂修复缺陷发生在早期快速修复相,而A2780细胞的修复缺陷是发生在晚期慢速修复相。20 Gy照射修复2 h后DNA双链断裂残留量与细胞辐射敏感性指标D0SF2值有显著的相关性。不同个体患者脑肿瘤组织原代细胞之间,辐射诱发DNA双链断裂的修复反应存在明显差异,修复2 h后残留损伤的个体差异性分布类似于癌细胞株。结论 DNA双链断裂残留损伤与癌细胞辐射抗性有显著相关性,可作生物指标预测肿瘤组织细胞对放射治疗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国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外显子6 C161T多态性与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IO)的相关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方法测定208例正常健康人(Ⅰ组)、168例非GIO患者(Ⅱ组)和104例GIO患者(Ⅲ组)PPARγ基因外显子6 C161T的基因型。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股骨、腰椎等部位的骨密度。 结果 外显子6 C161T有CC、CT、TT 3种基因型。GIO组CC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CT和T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非GIO组、应用激素组(GIO组+非GIO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基因型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C161T的CC基因型组各部位的骨密度有高于CT和TT基因型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GIO组和GIO组C161T的CC基因型组腰椎的骨密度明显高于CT和TT基因型组 (P < 0.05),分别为非GIO组CC型(1.04±0.17) g/cm2,CT+TT型(1.02±0.07) g/cm2;GIO组CC型(0.94±0.12) g/cm2,CT+TT型(0.83±0.08) g/cm2。经年龄、体重指数等因素校正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PPARγ基因C161T基因型在正常人和应用激素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它可能与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无关。C161T基因型在GIO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它可能与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有关。PPARγ基因C161T多态性与应用糖皮质激素患者腰椎的骨密度有关。等位基因C可能是骨量的保护因子,它可能与应用糖皮质激素后骨量的丢失有关。  相似文献   
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脏内毒素受体表达上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伴肝纤维化模型形成过程中,肝脏内毒素受体表达的动态变化,以探讨NASH的发病机制。方法 45只雄性SD大鼠以高脂饮食喂养,分批于实验 8,12、16、24周处死。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CD14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观察4型toll 样受体(TLR4)mRNA表达,RT-PCR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肝脏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 a) 表达。同期正常饮食饲养大鼠作对照。结果实验8周大鼠单纯性脂肪肝阶段肝脏CD14和TLR4的表达就较正常对照上调(25.9±11.9对12.4 5.7、1.75±0.81对O.98±0.33,P<0.01和P<0.05),12周随着脂肪性肝炎的出现进行性增高(61.8±21.9和1.88±0.72,P值均<0.05),于16周达高峰(71.5±21.3 对5.64±0.87,P值均<0.01),24周略有回落(67.7±16.6和4.98±0.72,P值均<0.01)。肝脏和血清 TNF a表达也从8周开始上调,此后一直维持高水平表达。结论大鼠NASH形成过程中,肝脏内毒素受体CD14和TLR4表达逐渐上调。这可能是NASH大鼠内毒素肝损伤敏感性增强的原因之一,在NASH的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果糖诱导IR大鼠模型血清脂质代谢的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估高果糖膳食对机体胰岛素敏感性及血清脂质代谢的影响及意义.方法:以高果糖膳食(果糖占总热量34.5%)诱导并经钳夹技术证实建立胰岛素抵抗(IR)大鼠模型,生化比色法测定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生化酶法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TC).结果:高果糖膳食喂养4周后,实验组大鼠葡萄糖输注率由(11.5±0.6)mg/kg·min-1下降至(6.6±0.4)mg/kg·min-1(P<0.01);血清FFA由(0.45±0.09)mmol/L增至(0.78±0.19)mmol/L(P<0.01);TG由(0.54±0.10)mmol/L增至(0.96±0.22)mmol/L(P<0.01);TC由(1.96±0.32)mmol/L增至(2.42±0.21)mmol/L(P<0.01).结论:高果糖膳食可导致机体严重IR,是建立IR大鼠模型的有效手段;该模型同时伴有血清脂代谢各相关指标的明显异常,血脂的变化既是IR的结果,也是IR向纵深发展的原因和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