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虽然在国外已经研究过骨性Ⅱ类和正常(牙合)患者颈椎异常发病率,但在国内尚缺乏颈椎异常在不同错(牙合)畸形患者中发病情况的研究。目的:通过分析不同错(牙合)畸形患者的头颅侧位片,观察颈椎异常患者影像学表现,统计颈椎异常在不同错(牙合)畸形中的发生率。方法: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93例,男41例(年龄18-40岁),女52例(年龄22-35岁),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ANB)〉5°。骨性Ⅰ类错(牙合)畸形患者45例,男14例(年龄17-38岁),女31例(年龄20-36岁),1°〈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ANB)〈4°。拍摄患者的自然头颅侧位片,分析和统计颈椎异常各亚类在两组中的发生情况。颈椎异常各亚类发生率与头颅侧位片各个测量值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结论:①颈椎异常的表现类型分为后弓发育缺陷和融合两大类,后弓发育缺陷分为椎弓裂、发育不足两个亚类,融合又可分为寰枕融合和椎体融合两个亚类。骨性Ⅱ类组中颈椎融合占49%,后弓发育缺陷占4%。骨性Ⅰ类组中,颈椎融合占15%,后弓发育缺陷占6%,颈椎融合在两组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②颈椎融合的发生与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ANB),上齿槽座点-鼻根点-颏前点角(ANPg)有相关性,而后弓发育缺陷与各个测量值均无相关性。说明颈椎融合有可能与头颅面部矢状向发育方式有关而后弓发育缺陷不受头颅面发育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族(维族)、汉族≥50岁人群血脂水平现状,了解其是否存在民族间的差异。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多级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居住在新疆有常住户口、年龄≥50岁的维族居民2567人和汉族居民2291人,共计4858人行血脂水平现况捌查。结果:(1)新疆维、汉两民族抽样人群血清总胆固醇(TC)均值为(4.75±1.0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1.38±0.3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2.57±1.21)mmol/L,甘油三酯(TG)为(1.74±1.26)mmol/L;(2)维族组血清TC为(4.81±1.14)mmol/L,高于汉族组的(4.69±0.94)mmol/L(P〈0.05);维族组HDL—C为(1.36±0.39)mmol/L,低于汉族组的(1.4l±0.33)mmol/1.(P〈0.05);维族组LDL-C为(2.69±1.16)mmol/L,高于汉族组的(2.45±1.26)mmol/L(P〈0.05);维族组TG为(1.70±1.14)mmol/L,低于汉族组的(1.78±1.39)mmol/L(P〈0.05);(3)抽样人群各血脂水平(TC、HDL—C、LDL—C和TG)女性均显著高于男性(P均〈0.05);(4)高TC患病率维、汉两民族分别为33.8%和26.0%(P〈0.05),高LDL—C患病率维、汉两民族为34.1%和20.2%(P〈0.05),高TG患病率维、汉两民族为33.2%和37.9%(P〈0.05),低HDL-C患病率维、汉两民族为16.9%和6.8%(P〈0.05)。结论:新疆维、汉两民族≥50岁人群的血脂水平和血脂异常患病率存在着民族间及性别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新疆苦豆子中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聚酰胺柱层析法、SephadexLH-20柱色谱法及重结晶等方法对苦豆子中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新疆苦豆子中分离得到3种化合物,化学结构用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分别鉴定为3′,4′-二羟基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Ⅰ)、7,3′-二羟基二氢黄酮-4′-O-β-D-吡喃葡萄糖苷(Ⅱ)、芦丁(Ⅲ)。结论化合物Ⅰ、Ⅱ、Ⅲ为首次从新疆苦豆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6月痉挛性脑瘫住院患儿120例(实验组)与2015年6月至12月痉挛性脑瘫住院患儿118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院前、院内、院外系统化健康教育,两组患儿均于入院时、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进行康复依从性、残疾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粗大运动功能的评价。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6个月3个时间点两组患儿康复依从性、残疾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粗大运动功能的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因素存在交互效应(P0.05)。结论系统化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脑瘫患儿的康复依从性,持续改善脑瘫患儿生活自理能力和粗大运动功能,比传统健康教育具有更大优势,值得在儿童脑瘫康复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分析下颌骨中心性癌的临床、病理以及预后特点。方法: 纳入2010—2015年于我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接受手术治疗的下颌骨中心性癌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治疗信息、影像学信息、病理学信息、随访记录,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36例患者,其中34例随访信息完整。随访患者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31~60岁23例,>60岁11例;有既往吸烟史13例,有既往酗酒史4例。瘤体最大直径中位值为4 cm,瘤体最大直径≤4 cm 21例,瘤体最大直径>4 cm 13例。病理报告提示9例存在同期淋巴结转移,所有术区切缘均为阴性。28例接受术后放疗,9例在随访期间死于肿瘤局部复发或肿瘤远处转移。结论: 手术是治疗下颌骨中心性癌的主要措施。瘤体位于下颌骨体部以外,同期肿瘤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具有较高的术后肿瘤局部复发几率。既往酗酒史对肿瘤术后远处转移有一定促进作用,瘤体最大直径>4 cm的患者,总体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人格、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为其心理干预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微创外科、耳鼻喉科、全科、干保科等科室收住的53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病例组)与同期在我院体检的52例健康人员(对照组)的一般资料,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社会支持量表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进行调查,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人格、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进行评定分析。 结果病例组有效问卷48份(90%)。对照组有效问卷50份(96.1%)。病例组的EPQ中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N)[(61.43±13.67)vs(50.40±10.20)]、内外向(E)[(64.12±4.06)vs(58.76±7.21)]高于对照组,SSRS中客观支持[(8.58±4.18)vs(11.72±2.91)]、社会支持利用度[(5.58±1.95)vs(8.52±1.66)]、总社会支持分[(36.79±8.97)vs(45.24±6,8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神经质及外向个性,低社会支持对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有较大的,建议做好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新疆少数民族护理专业学生(护生)的就业态度和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帮助护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态度,并为做好少数民族护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自行设计护理学院少数民族应届毕业生就业态度调查问卷,对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的152名少数民族护理专业大专、本科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少数民族护生中,68.75%的护生愿意毕业后从事护理工作;67.19%的护生选择三甲级医院,而不愿意到基层工作;60.15%的护生认为护士的主要压力是时刻担心出现错误,但有79.69%的护生在工作中真正出差错时,可完善自己,迎难而上。结论护生应转变就业观念,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心态。建议为护生就业进行专业指导,提供就业咨询渠道。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骨形成蛋白-2(BMP-2)对OPG-/-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定向诱导成骨的能力,评价BMP-2活性多肽的成骨诱导性及诱导成骨的剂量依赖性.方法 取OPG-/-小鼠股骨,分离骨髓基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传至P1代时改用条件培养基,在15%FBS培养条件下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浓度为0.3 μg、0.2 μg、0.1 μg、0.05 μg、0μg的BMP-2,并依次记为A、B、C、D和E组.细胞培养至1、3、5、7d,PNPP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钙试剂盒测定细胞钙含量、酶联免疫法测定细胞上清中抗酒石酸酸性膦酸酶5b(TRACP5b)的表达,检测不同浓度BMP-2活性多肽体外诱导成骨的能力.结果 ALP活性和钙含量检测显示,A组和B组较其他组增加明显(P<0.05),但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TRACP5b检测显示,A、B、C组第3、5和7日TRACP5b表达均低于D、E组(P<0.05),但A和B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BMP-2活性多肽能有效地促进OPG-/-小鼠BMSCs向成骨方向分化,其诱导作用存在剂量依赖关系,最佳诱导剂量为0.2 μg/ml.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测定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生物碱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来研究苦豆子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用碘化铋钾试液显色的薄层反应法鉴别生物碱,按《中国药典》规定方法检测苦豆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的含量。结果建立了生物碱薄层鉴别方法及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确定了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的含量限度,根据测定结果苦豆子药材水分在5%~7%之间为适宜,总灰分在2.0%~3.5%,酸不溶性灰分在0.2%~0.3%之间为适宜。结论测定苦豆子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生物碱的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为了建立苦豆子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背景:目前,牙周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自体骨移植、同种异体骨移植、异种骨移植与人工骨替代材料植入等,然而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目的:比较煅烧骨、冻干骨和Bio-oss骨各自单独使用修复牙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4组,制备单侧牙周骨缺损模型,其中3组于骨缺损处分别植入煅烧骨、冻干骨和Bio-oss骨,以未植入任何材料者作为空白对照。术后4,8,l2周处死动物,获取完整标本,进行大体、X射线及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煅烧骨组、冻干骨组、Bio-oss骨组术后4,8,12周的骨密度、新生牙骨质高度、新生牙槽骨高度及新生牙周膜高度均高于空白对照组,且缺损处骨组织逐渐连续,牙根面可见新生牙周组织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熟、增多。煅烧骨组术后4周新生牙槽骨高度高于冻干骨组(P<0.05);冻干骨组术后12周新生牙周膜高度明显高于煅烧骨组、Bio-oss骨组(P<0.05)。结果表明煅烧骨的成骨诱导能力优于Bio-oss骨与冻干骨,冻干骨促进牙周膜再生的能力优于煅烧骨、Bio-oss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