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48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中的有核细胞,经细胞裂解液处理,上清提取RNA,沉淀提取DNA,用分离液分离所得红细胞沉淀制备血红蛋白溶液。经对抽提物质量进行评价,发现3种提取物质量均高。本法能从少量外周血中同时分离DNA、RNA及血红蛋白,高效易操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的1例颅内异物误诊病例,系患者初次入院时医生问诊不够详细及异物为木质难以在CT扫描时显影等原因所致,提示我们对类似病例应详细询问受伤时情况并认真检查伤口,以免给患者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相似文献   
3.
HLA-Ⅱ血清学分型与微量SSP法基因分型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SSP)技术进行HLA-Ⅱ类移植配型的准确性并探讨血清学分型错误发生的原因。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微量SSP技术(简称微量PCR-SSP法)以及单克隆抗体血清学分型技术对血清样品进行HLA分型并比较其结果。结果(1)微量PCR-SSP法检测的110例样本中,99例检出HLA-DR的396个等位基因、11例检出HLA-DQ的22个等位基因,检出10%的单倍型个体;(2)两种方法对比研究发现单克隆抗体血清学分型检出错误或漏检率较高,其误差在DR和DQ分别为38.81%和50.75%;(3)错误发生和易混淆的抗原为:DR15/16、11/12、13/14、8、12和DQ5/6、8/9。结论微量SSP法可以准确检定血清学易漏检和发生错误的抗原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水溶性氮酮在生发灵酊剂中对阿魏酸透皮吸收的促进作用并找出最佳促透浓度。方法采用双室扩散小室,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法分别测定含5种浓度水溶性氮酮的生发灵酊剂经离体鼠皮透皮吸收10h各时间点阿魏酸的释药量。结果当溶液中含水溶性氮酮为1.509%、吸收10h后累积释药量为2356.7μg,释放速率最快为242.9μg/cm2·h-1。结论水溶性氮酮在生发灵酊剂中对阿魏酸的透皮吸收具有促进作用,其最佳促透浓度为1.509%。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口服5-氨基水杨酸(5-ASA)壳聚糖胶囊后在大鼠体内的吸收与在结肠组织中的分布规律。方法在轻度乙醚麻醉下通过聚乙烯管给大鼠口服5-ASA壳聚糖胶囊3粒(1.6mg/粒),对照组口服5-ASA羧甲基纤维素混悬液1ml(4.8mg)。于给定的时间间隔从大鼠心脏取血,并取出结肠组织。用HPLC法测定大鼠血液及结肠中药物的浓度。结果壳聚糖胶囊组血清中的时间-浓度曲线下面积(AUC0~12)是对照组AUC0~12的0.62倍;而结肠组织中壳聚糖胶囊组AUC0~12是对照组AUC0~12的3.62倍。结论5-ASA壳聚糖胶囊具有较好的结肠定位靶向释药特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异丙酚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期间CO2气腹对机体血流动力学和氧耗及CO2排出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24例,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及吸入氧化亚氮维持麻醉,并间断硬膜外腔给药.分别在诱导前、气腹前1 min和气腹后5、10、20、30、40、50、60 min及放气后5min记录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各项参数.结果在气腹前1 min,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气末CO2分压(PErO2)、氧耗量(VO2)、二氧化碳排出量(VCO2)较诱导前显著降低(P<0.01).气腹期间及放气后5 min,MAP及HR较稳定,波动幅度不大.PETCO2在气腹后10min时较气腹前显著增加(P<0.01),以后继续升高.VO2和VCO2在气腹开始后逐渐升高,VO2在气腹后10 min时显著高于气腹前水平(F<0.01),VCO2在气腹后20min时较气腹前显著增加(P<0.05),以后VO2继续升高,而VCO2升幅较小.结论在LC手术期间,应用异丙酚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及气腹前适当过度通气可以减轻CO2气腹对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对体外培养的人骨肉瘤细胞株(OS-732)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含有不同浓度硝普钠(SNP)的骨肉瘤细胞株悬液加入肿瘤体外侵袭模型中,分别计数细胞跨膜侵袭的数量,分析不同浓度SNP组间细胞跨膜侵袭数量的差异及与对照组间的差异。结果随着SNP浓度的增加,人骨肉瘤细胞株细胞穿过膜的数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变化范围从平均每个视野184.4±12.8降至33.0±9.0,而PBS组平均为每个视野195.8±14.5。经统计分析,除SNP500μmol/L组与其他各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余各组(包括PBS组)均与非相邻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相邻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O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骨肉瘤细胞的体外跨膜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8.
大肠早期癌变息肉的内镜诊治及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详细的病理学检查,从4000例内镜切除的息肉病人中发现121例病人为早期癌变息肉。根据癌组织侵润的深度和切缘是否有癌细胞残留决定行内科保守治疗或补做外科根治术,所有病人每年一次内镜检查。结果显示:33例m癌病人、27例切缘无癌细胞残留而且未做手术的sm1癌病人和38例补做根治术的sm2癌病人均未出现复发,1例切缘有癌细胞残留的sm1癌和3例sm2癌因未做根治术出现复发。  相似文献   
9.
瘢痕疙瘩Fas基因外显子1~6基因突变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Fas基因外显子1~6,探讨Fas凋亡基因在瘢痕疙瘩组织中的结构异常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PCR银染技术,检测15例瘢痕疙瘩标本Fas外显子1~6的基因结构。结果所检测的15例瘢痕疙瘩,2例Fas基因外显子6出现电泳条带增多,测序证实存在基因突变,为插入突变与点突变的混合型突变,且经同源性分析为一新突变位点。结论少数瘢痕疙瘩病例Fas凋亡基因编码的蛋白无功能可能与其编码跨膜区的基因结构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正常妇女月经周期中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探讨瘦素与女性生殖功能的关系。方法分别收集35例月经周期正常妇女自然周期第2天、第8天、基础体温升高后第1天、第6天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瘦素浓度。结果排卵后第6天血清瘦素水平最高,平均为(19.8±1.62)ng/ml;排卵后第1天次之,平均为(18.4±1.72)ng/ml;月经第2天、第8天最低,分别为(17.1±1.24)、(17.6±1.32)ng/ml。结论瘦素水平在月经周期中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在黄体中期最高,卵泡期最低,提示瘦素可能对女性生殖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