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0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39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64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63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139篇
内科学   126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387篇
预防医学   23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9篇
  1篇
中国医学   155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经鼻给予抗ICAM-1抗体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鼻腔给予抗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单克隆抗体(单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及脑缺血再灌注+经鼻给予高、中、低剂量抗ICAM-1单抗干预组.采用插线法制作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各干预组于缺血1 h经鼻给予抗ICAM-1单抗,再灌24 h后取脑行冠状切片.采用TTC、HE及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及免疫组化阳性区占总面积比.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脑标本均可见缺血侧的脑膜充血,脑组织肿胀;单纯脑缺血再灌注组及低、中、高抗ICAM-1单抗干预组脑梗死体积(以像素值表示)分别为57 042±12 483、32 871±4 325、25 932±3 103和15 325±3 356,免疫组化阳性区面积占总面积比分别为(6.64±0.476)%、(5.15±0.987)%、(4.36±0.682)%和(3.42±0.537)%,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脑缺血再灌注可使脑组织ICAM-1表达显著增高;(2)经鼻腔给予抗ICAM-1单抗可有效降低脑组织ICAM-1的表达,缩小脑梗死体积;(3)经鼻腔给予抗ICAM-1单抗的剂量同脑梗死体积呈负相关;(4)脑缺血再灌注时ICAM-1免疫组化阳性区面积比与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CR、CT、MRI在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目的]评价计算机X线摄影(CR)、CT、磁共振成像(MRl)在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5例经病理证实的影像学资料,其中55例均有CR平片,21例CT扫描,20例做了MRI检查。[结果]55例中51例CR片清晰显示骨质改变,40例CR片清晰显示病灶边界,20例CR片清晰显示骨膜反应,19例CR片清晰显示病灶内有大小不一钙化。21例行CT扫描病例均清晰显示骨质改变、病灶边界、病灶内有大小不一钙化,8例清晰显示骨膜反应。20例做了MRI检查病例均清晰显示病灶边界及软组织肿块,8例显示相应骨髓水肿。[结论]CR片仍为骨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CT较好显示了肿瘤的范围及细微结构,MRI对显示肿瘤的范围、软组织肿块及相应骨髓水肿有明显优势。三者相结合有助于骨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X线与CT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特点与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30例由手术病理证实的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X线与CT特点。[结果]由于病理上骨组织成分的不同,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在X线片和CT上可表现为膨胀性骨质破坏、丝瓜络样、磨玻璃样密度的改变。[结论]大多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具有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X线片可显示病变的整体观,但CT可从横断面来显示病变的内部结构、比邻组织的关系,同时可测量CT值,在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大蒜素对恶性肿瘤患者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恶性肿瘤患者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恶性肿瘤患者每人每次口服大蒜素30mg,每日3次,连续服用,半年取其他化、放疗,用硷性磷酸酶-抗硷性磷酸酶(APAAP)法检测30例恶性肿瘤患者服用大蒜素前、后1、2、3月及30例正常对照组的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结果:恶性肿瘤患者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服用大蒜素后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接近或高于对照组。结论:大蒜素能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淋巴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横纹肌肉瘤(RMS)基因组DNA的变化特征.方法 在一步法RT-PCR检测所有标本PAX3/PAX7-FKHR mRNA融合基因表达情况的基础上,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分析25例原发性RMS患者,其中腺泡状横纹肌肉瘤(ARMS)10例,胚胎性横纹肌肉瘤(ERMS)12例,多形性横纹肌肉瘤(PRMS)3例.根据融合基因表达情况、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性别和年龄进行分组比较.同时收集RMS细胞株A204(腺泡型)、RD(胚胎型)作为对照.结果 25例RMSCGH分析结果显示:(1)RMS中发生DNA拷贝数扩增最常见的部位是2p和12q,其他依次为6p、9q、10q、1p、2q、6q、8q、15q和18q(30%),发生DNA拷贝数丢失最常见的部位是3p、11P和6p(30%).(2)ARMS扩增最常见的染色体臂是12q、2p、6、2q、4q、10q和15q(30%),缺失最常见的染色体臂是3p、6p、1q、5q(30%);ERMS扩增最常见的染色体臂是7p、9q、2p、18q和1 p、8q(30%),缺失最常见的染色体臂是11p.基因组变化在不同的组织学分类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伴有融合基因组扩增最常见的染色体臂是12q、2、6、10q、4q和15q(30%),缺失最常见的染色体臂是3 p、6p、5q(30%);不伴有融合基因组扩增最常见的染色体臂是2p、9q、18q(30%),基因组缺失最常见的染色体臂是11p和14q(30%).12q扩增在这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多见于伴有融合基因的RMS.(4)在临床分期分组中,9q扩增在Ⅱ期和Ⅲ~Ⅳ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多见于Ⅱ期患者.结论 (1)2p、12q、6p、9q、10q、lp、2q、6q、8q、15q、18q扩增及3p、11p、6p缺失可能与RMS发病相关;(2)12q扩增可能与融合基因相关;(3)9q扩增可能与RMS发病早期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仙荷降脂液对饲料所致高脂血症家兔血脂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健康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 (A组 ) ,高脂血症对照组 (B组 )和高脂血症治疗组 (C组 )。A组给予普通饲料 ,B组和C组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 ,C组高脂喂养3周后每天加喂仙荷降脂液 ,于实验第0、21、42d分别测定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C组用药后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脂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均显著低于B组 (P<0.01) ;全血粘度 (10s-1)、血浆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 (REI)、血小板粘附率均明显降低(P<0.01 ,和P<0.05)。结论仙荷降脂液能降低高脂血症家兔血清TC、TG、HDL -C和改善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Cx43的分布与通讯连接功能状态。方法: 取健康SD大鼠骨髓,用5-氮杂胞苷体外诱导培养。取诱导培养2、3、4周的MSCs为Ⅰ、Ⅱ、Ⅲ组,另取急性分离的心肌细胞为对照组,用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Cx43的分布及平均荧光漂白恢复率。结果: 对Cx43在细胞内分布检测发现,随诱导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内蛋白颗粒密度逐渐增加;诱导培养4周后MSCs内蛋白颗粒密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63.87±12.43,64.87±12.15,P>0.05)。各组细胞平均荧光漂白率的变化趋势与Cx43分布变化相似,即随诱导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平均荧光漂白率逐渐增加;Ⅰ、Ⅱ、Ⅲ组及对照组分别为19.59%±6.08%、37.17%±3.84%、46.82%±2.69%、49.71%±5.53%,Ⅲ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大鼠MSCs在体外诱导培养4周后已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其细胞Cx43的分布与通讯连接功能与正常心肌细胞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某国家级死因监测点居民死亡漏报情况,评价死因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方法 某国家级死因监测点居民死亡信息来源于泸县3个抽样点。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泸县抽取3个镇(抽样点)共42个村/社,分别从派出所、社事办、妇幼、村(居委会)等渠道收集抽样点2018—2020年全部人口死亡信息,与“人口死因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死亡报告数据进行比较,计算漏报率。对“人口死因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抽样点居民死亡报告卡进行审核,评估死因诊断的可靠性和编码质量。 结果 泸县人群总死亡漏报率为9.38%;2018—2020年,漏报率逐渐下降,分别为18.31%、7.53%、2.16%,年度变化百分比为-11.9%,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75,P<0.001),抽样点死因诊断可靠性和准确性较高,可靠诊断单位占比81.81%,可靠诊断依据占比75.67%,根本死因编码错误率为0.21%。 结论 泸县死因监测数据质量较好,但仍需进一步降低漏报率,提高死因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和诊断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腹部实质脏器损伤诊治中应用数字医学技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8月贵港市人民医院采用数字医学技术指导期间诊治的100例腹部实质脏器损伤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未采用数字医学技术指导期间诊治的100例腹部实质脏器损伤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中,不同创伤类型患儿在保守治疗中的输血量、住院时间、保守治疗成功率;以及不同创伤类型的患儿中转手术治疗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选择保守治疗的患儿中,观察组肝损伤、脾损伤、肾损伤患儿的保守治疗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转手术治疗的患儿中,观察组肝损伤、脾损伤、肾损伤患儿的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中不同创伤类型患儿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数字医学技术应用在儿童腹部实质脏器损伤诊治中,可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准确的指导,有助于提高治疗方案的效果,改善患儿临床指标,缩短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几种常规的炮制方法分析草乌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的减毒情况。方法 将大小形状不同的草乌样品分别经过水煮法、蒸法及烘烤法进行不同时长炮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含量测定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 3种乌头碱在0.20~100.0μg/L浓度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7。草乌不同形状减毒效果为粉末>片状>完整个头,不同炮制方法减毒效果为水煮>蒸>烘烤,烘烤炮制对草乌样品未有良好减毒效果。浓度为1.0μg/mL的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标准品分别经过0.5h、1.5h和1.5h水煮炮制可达到100%完全降解,但其他炮制样品的减毒效果根据不同的炮制方法显现出较大差异性。结论 3种乌头碱经过足够时长的水煮及蒸法炮制均可达到显著的减毒效果,烘烤法对草乌减毒作用较小,民间食用草乌的安全性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