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2篇
  免费   257篇
  国内免费   221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124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210篇
口腔科学   49篇
临床医学   553篇
内科学   312篇
皮肤病学   48篇
神经病学   63篇
特种医学   195篇
外科学   146篇
综合类   888篇
预防医学   465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394篇
  1篇
中国医学   372篇
肿瘤学   1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218篇
  2012年   343篇
  2011年   380篇
  2010年   316篇
  2009年   277篇
  2008年   336篇
  2007年   280篇
  2006年   229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光化学作用对肿瘤细胞胞吞大分子的释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光敏剂在肿瘤细胞内的分布,以及光化学作用对肿瘤细胞胞吞大分子的释放作用.方法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ALA、ALA-HE、HMME、TPPSa2在肿瘤细胞SW480、K562的胞内分布,使用FITC-右旋糖酐观察肿瘤细胞对荧光标记大分子的胞吞作用,通过光照激发光敏化细胞,动态观察光化学作用前后胞吞大分子FITC-右旋糖酐的胞内分布变化.结果ALA、ALA-HE、HMME、TPPSa24种光敏剂均表现为胞质分布,核内分布少.ALA、ALA-HE的胞内分布主要表现为胞质内的弥散性荧光.HMME则表现为胞质内颗粒状荧光与弥散荧光同时存在.TPPSa2为典型的胞质内颗粒状荧光分布.光敏剂在SW480、K562两种肿瘤细胞的胞内分布没有明显差异.光照激发不同光敏剂对肿瘤细胞胞吞FITC-左旋糖酐的胞内分布影响不同.由TPPSa2及HMME活化而产生的光化学作用表现出明显的荧光颗粒重分布,ALA、ALA-HE则对胞吞荧光无明显重分布作用.结论不同光敏剂因其不同的理化性质而表现为不同的胞内分布.光化学作用可对肿瘤细胞胞吞大分子产生胞吞释放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光化学作用对胞吞泡的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核因子-κB异常激活与肝细胞癌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具有和某些基因上启动子区固定核苷酸序列结合而启动该基因转录的蛋白质。NF-κB是具有多向性调节作用的核转录因子,可调控多种基因(免疫、炎症反应、病毒和原癌基因)的转录表达。激活的NF-κB参与癌症的启动、发生及发展过程,在炎症性相关的肝癌(HCC)发生发展中呈高表达,在肝细胞炎症与癌变间起桥梁作用,其中包括肝脏免疫炎症反应相关基因、肝炎病毒相关基因和原癌基因的转录表达。在肝癌组织中异常激活,可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肝细胞存活,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较好的临床思维能力是高护生综合索质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一名优秀的临床护士必须具备的能力。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注重实验教学,加强临床见习,变革考试形式,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胼胝体梗死的临床表现、病因及鉴别诊断特点。方法对2005年7月收治的1例53岁男性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因机制及其治疗过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发作性黑蒙、言语不利,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吸烟、饮酒史,体格检查以失用为主要表现。头部MRI检查可见左侧脑室旁、胼胝体梗死,右侧基底节、脑桥陈旧性腔隙性梗死;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为多发性血管狭窄,其中以左侧大脑中动脉、右侧颈内动脉及基底动脉最为严重。经颈内动脉内膜剥离术及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临床症状缓解。结论失用可以是胼胝体梗死的主要表现,其病因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与自发性早产的关系及其对预测早产的可能意义。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分别对28-34周、34-37周不同孕龄组早产妇女及正常妊娠妇女的血清G-CSF进行检测。结果孕28-34周早产妇女血清G-CSF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妇女升高(P<0.05)。结论高水平的血清G-CSF与妊娠<34周发生的早产有关,检测妊娠妇女血清G-CSF水平对预测妊娠34周之前发生的早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鼻窦内镜术(endoscopic sinu ssurgery,ESS)对慢性鼻窦炎伴支气管哮喘患者哮喘发作的影响。方法对21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施行ESS术,其中伴有支气管哮喘病史者42例(20.0%)。210例患者均于术前、术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的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可溶性IgE低亲和力受体(solube CD23,sCD23)的含量,并与2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通过主观和客观标准评定42例患者哮喘发作及对皮质类固醇的耐受状况,并对术后患者进行为期1年(10例)和3年(32例)的随访。结果鼻窦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术前PBMC培养上清液中IL-4,sIL-2R、sCD23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IFN-γ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术后IL-4、sIL-2R、sCD23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IFN-γ含量显著增高。术后哮喘改善水平由随访术后1年的45%提高到术后3年的70%。42例中32例(76%)哮喘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术前长期服用类固醇的2l例中,14例(67%)减少了对口服类固醇的使用。结论ESS对慢性鼻窦炎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有较满意的远期疗效。ESS能调节IL-4、IFN-γ sIL-2R、sCD23水平,降低哮喘的发作频率和对类固醇的依赖。  相似文献   
7.
In an open, randomized cross-over study in 124 patients, we compared the efficacy, safety and patient preference of oral and subcutaneous sum triptan in the acute treatment of migraine. Patients were treated for 3 attacks or 3 months and then crossed over. Primary clinical efficacy was defined as a reduction in headache severity on a four-point self-rating scale from severe (3) or moderate (2) to mild (1) or none (0), or mild (1) to none (0). Efficacy was evaluated 2 h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subcutaneous and 4h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oral sumatriptan. Subcutaneous sumatriptan was significantly more effective than oral sumatriptan in relieving headache (over all three attacks 78% vs 61% improvement), improving clinical disability (55% vs 41 % improvement) and relieving nausea (69% vs 53%), vomiting (72% vs 32%) and phono- or photophobia (67% vs 49%). Median time to recurrence was shorter after subcutaneous (12.5 h) than after oral sumatriptan (18 h); the number of patients experiencing a recurrence was similar Patients reported more adverse events after subcutaneous sumatriptan (1.32 per attack) than after the oral form (0.85 per attack), but all adverse events were mild to moderate in intensity and of short duration. Patient opinion was more often positive after subcutaneous sumatriptan. These results may be useful in counselling patients to choose between the available marketed formulations of sumatriptan.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两种术式矫正甲状腺相关眼病上睑退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例(32只眼)甲状腺相关眼病上睑退缩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1例18只眼采用上睑提肌中央腱膜切断术矫正;B组11例14只眼采用上睑提肌和Muller肌延长术矫正。术后随访6个月,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自觉症状均明显减轻或消失,A组及B组各自术前与术后疗效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组有4例6眼,B组有1例1眼上睑回退,经卡方检验,回退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一只眼过矫。结论两种术式均可有效矫正静止期甲状腺相关眼病的上睑退缩,但上睑提肌和Muller肌延长术回退率低。  相似文献   
9.
宗晓琴  罗萍  戴立里  董志 《华夏医学》2003,16(4):573-574
目的:加强重点课程建设.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方法:对8门重点建设课程进行深入细致地评价并对6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门课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对课程建设进行评价能够发现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能帮助各课程认识不足,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