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28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5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176篇
预防医学   61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72篇
中国医学   50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HHV-8的感染情况,为制定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135名无偿献血者血浆HHV-8IgG抗体。结果:3135名献血者中6名血浆标本被检出HHV-8IgG抗体阳性,均为汉族、男性献血员,总阳性率为0.19%。不同年龄和性别组HHV-8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HV-8的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异体甘油保存皮与自体微粒皮复合移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深度大面积\烧伤的早期治疗方法。方法:大面积深度烧伤于4-5天即行切痂,以异体甘油皮为支架,将有限的自体皮制作成微粒皮后均匀地复合植于创面。结果:对5例共12个肢体2个躯干进行早期切痂后异体甘油皮+自体微粒皮的复合移植,成活后的创面平堤,外观平整,颜色淡红或近拟正常皮肤,触饮,收缩少,结论:异体甘油保存皮+自体微粒皮复合移植是大面积深度烧伤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鼻饲生大黄粉对防治上消化道出血的作用.方法选择GCS3~8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0例,随机选45例(实验组)伤后早期(24~48h)鼻饲生大黄粉,另45例(对照组)未予生大黄粉治疗.所有患者其他治疗措施均基本相同.结果39例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其中实验组14例,有13例上消化道出血治愈,治愈时间(7.6±2.5)d;对照组25例,有16例上消化道出血治愈,治愈时间(13.4±3.3)d.实验组上消化道出血率和上消化道出血治愈平均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上消化道出血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鼻饲生大黄粉能有效防治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安置术的护理。方法2001年7月~2004年6月给予13例ICD患者进行了护理及随访。结果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风暴”,经处理后未再出现心室颤动。随访患者1~4年,均存活,未发生晕厥等并发症。结论术前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积极预防心律失常“风暴”,并做好ICD健康教育,是ICD手术成功的重要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宇芳  关晓东 《西部医学》2003,1(2):101-102
目的 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方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 (Hb Alc) ,了解 Hb Alc与空腹血糖的关系。方法 取正常人及糖尿病人 EDTA- K2抗凝全血 2 32例 ,制成血红蛋白溶液 ,使用法国 sebia公司 sebia HYDRASYS电泳仪及光密度计扫描仪 ,用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分离和光密度计扫描定量测定 Hb Alc;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用己糖激酶法测定空腹血糖。结果 对照组的 Hb Alc平均值 (% )为 x± s=5 .4 1± 0 .94 ,血糖的平均值 (mmol/ L )为 x± s=4 .92± 0 .87;糖尿病人的 Hb Alc平均值 (% )为 x± s=11.0 6± 4 .3,血糖的平均值 (mmol/ L )为 x± s=10 .86± 3.0 4 ,P<0 .0 1,血糖值与Hb Alc值有显著相关性 ,r=0 .985 ,回归方程 Y=1.10 15 x 1.815。结论 该方法标本用量少 ,分辨率高 ,重复性好 ,结果不受温度及胎儿血红蛋白的影响 ,Hb Alc可作为糖尿病控制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向线性能量和负压控制及不旋转核技术在晶状体悬韧带脆弱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0例(233只眼)悬韧带脆弱的白内障患者,应用双向线性能量和负压控制系统的高负压低能量技术结合不旋转核超声乳化法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记录术中能量和相对能量复合参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同时观察术后早期(1周内)和晚期(9~26个月)的矫正视力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视力有明显提高。术前即存在轻度晶状体脱位(悬韧带断离范围小于1/4圆周)的15只眼中3只眼术中发生悬韧带断离范围轻度扩大(扩大范围小于1/8圆周);其它手术前未发现晶状体脱位的218只眼中2只眼术中发生局限性(小于1/8圆周)悬韧带断离。术后早期角膜一过性轻度水肿35只眼,15.2%;前房少量出血5只眼,2.1%;轻微虹膜炎45只眼,19.3%;瞳孔欠圆16只眼,6.9%。术后晚期前囊膜混浊122只眼,52.4%;前囊口收缩综合症5只眼,2.1%;后囊膜混浊76只眼,32.6%;人工晶体移位13只眼,5.6%;视网膜脱离3只眼,1.3%。结论利用双向线性能量和负压控制系统的高负压低能量技术结合不旋转核超声乳化法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晶状体悬韧带的旋转力和牵拉力,同时还降低了超声能量对悬韧带的冲击力,可最大限度地避免悬韧带的离断。  相似文献   
7.
100例重庆市汉族儿童哮喘α1-抗糜蛋白酶基因突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儿童哮喘α1-抗糜蛋白酶(α1-antrichymotrypsin,α1-ACT)基因点突变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酶切图谱分析技术,对100全重庆市汉族儿童哮喘α1-ACT基因外显子(exon)Ⅱ和Ⅲ进行检测。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均未发现Bonn-1及Bochum-1变异体。结论:Bonn-1和Bochum-1变异体与100全重庆市汉族儿童哮喘发病无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对小儿先天性动静脉瘘(congenital arteriovenous fistula,CAVF)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本组共收治15例CAVF患儿,男6例、女9例,年龄8~14岁。对全部患儿行多普勒超声,动脉造影或MRA检查。发现病变局限者5例,病变范围广泛性者10例,病变大多发生于四肢。动脉造影显示:动静脉之间出现瘘支;动脉分支多而紊乱,可呈碗蜒扭曲状,病变多为弥漫性;静脉象早期出现。对11例患儿行手术治疗,其中4例局限性病变者行病灶切除。对7例病变广泛者行1或多次减量手术,方法是沿动脉主干切除瘘支与病变组织,对分流量大又无法切除的病变组织予以缝扎,以减少分流量。对5例患儿行栓塞治疗(其中2例为术前栓塞治疗以减少手术出血)。1例未治疗。结果 随访1~6年。5例局限性患儿中3例治愈,2例病情控制。10例广泛性病变中,5例病情好转或控制,5例病情仍继续发展。结论 影像学检查是CAVF诊断与治疗的依据。CAVF治疗困难。尤其对广泛性病变者,无论手术或栓塞治疗疗效均欠理想。但对小儿CAVF应尽早治疗,这样可控制病情发展.防止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蒙脱石治疗消化性溃疡5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蒙脱石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蒙脱石组 (5 0例 )患胃溃疡 18例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32例 [男性 35例 ,女性 15例 ,年龄 (5 0±s 11)a],用蒙脱石散剂 3g ,tid ,疗程 4wk。胶态次枸橼酸铋组 (30例 )患胃溃疡 12例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18例 [男性 2 0例 ,女性 10例 ,年龄(48± 13)a],用胶态次枸橼酸铋胶囊 110mg ,tid ,疗程 4wk。结果 :蒙脱石组消化性溃疡愈合率为80 % ,总有效率为 90 % ,胶态次枸橼酸铋组消化性溃疡愈合率为 6 0 % ,总有效率为 77% ;2组愈合率、总有效率相比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2组疗效的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2组不良反应均轻 ,分别为 4 %和 3% (P >0 .0 5 )。结论 :蒙脱石治疗消化性溃疡有较好疗效 ,且不良反应少而轻微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许多含伯胺、仲胺和叔胺的的化学物质与葡糖醛酸结合能形成N-葡糖醛酸代谢物.大约30余种UDP-葡糖醛酸转移酶已经被纯化,或克隆与表达,其中一些可以催化伯胺和叔胺的N-葡醛酸结合反应.UGT1的基因突变,致使一些物种不能形成季铵葡醛酸结合物.研究UGT同工酶对致癌芳杂环胺的代谢产物的催化活性,对于了解这些化合物的致癌危险性具有很大的意义.致癌的芳杂环胺通过代谢成为N-羟化物后,产生基因毒性,UDP-葡糖醛酸转移酶和母体胺结合或与N-羟化代谢物结合形成N-羟化胺类的N-葡醛酸苷,使之代谢失活,或产生稳定的结合物后转移到靶相组织(膀胱),进一步变成有活性的代谢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