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755篇
  免费   15547篇
  国内免费   10026篇
耳鼻咽喉   1610篇
儿科学   2580篇
妇产科学   1355篇
基础医学   14536篇
口腔科学   3128篇
临床医学   21191篇
内科学   19785篇
皮肤病学   2377篇
神经病学   6068篇
特种医学   703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6篇
外科学   14752篇
综合类   40255篇
现状与发展   36篇
一般理论   7篇
预防医学   17274篇
眼科学   3150篇
药学   19437篇
  186篇
中国医学   13677篇
肿瘤学   9860篇
  2024年   576篇
  2023年   1838篇
  2022年   4805篇
  2021年   6154篇
  2020年   5139篇
  2019年   3533篇
  2018年   3805篇
  2017年   4559篇
  2016年   4086篇
  2015年   6783篇
  2014年   8793篇
  2013年   10127篇
  2012年   15009篇
  2011年   15761篇
  2010年   13388篇
  2009年   11659篇
  2008年   12682篇
  2007年   12497篇
  2006年   11451篇
  2005年   9713篇
  2004年   7216篇
  2003年   6971篇
  2002年   5418篇
  2001年   4559篇
  2000年   3553篇
  1999年   1978篇
  1998年   944篇
  1997年   997篇
  1996年   669篇
  1995年   575篇
  1994年   503篇
  1993年   334篇
  1992年   362篇
  1991年   309篇
  1990年   271篇
  1989年   217篇
  1988年   179篇
  1987年   165篇
  1986年   126篇
  1985年   124篇
  1984年   77篇
  1983年   61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30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37篇
  1978年   34篇
  1976年   23篇
  1973年   27篇
  1970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重庆市肺癌发病死亡和疾病负担归因于被动吸烟的情况,为开展肺癌防治提供建议。 方法 肺癌死亡个案数据来源于2019年重庆市肿瘤登记报告系统,被动吸烟率来自2013年重庆市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计算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 percent, PAR%)、被动吸烟导致的肺癌发病、死亡和疾病负担。采用Excel 2010与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2013年30岁及以上成年人被动吸烟率为52.37%。2019年重庆市30岁及以上人群肺癌发病率与标化发病率分别为118.44/10万与80.83/10万,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为96.51/10万、63.58/10万。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归因于被动吸烟的PAR%分别为19.76和19.04,归因发病率与归因标化发病率分别为23.41/10万和16.34/10万,归因死亡率与归因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8.38/10万和12.40/10万。2019年重庆市30岁及以上肺癌早死所致寿命损失年率(years of life lost,YLL)、残疾所致寿命损失年率(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调整伤残寿命损失年率(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分别为21.16‰、0.31‰、21.47‰,YLL率、YLD率、DALY率归因于被动吸烟的PAR%分别为21.16、19.76和20.49,归因YLL率为4.34‰,归因YLD率为0.06‰,归因DALY率为4.40‰。 结论 2019年重庆市30岁及以上人群肺癌发病率、死亡率、YLL率、DALY率高,被动吸烟率高,肺癌归因于被动吸烟的疾病负担重,应加强落实控烟工作。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现地调研等方法,分析医院离退休干部参与社会治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社区对离退休干部参与社会治理的需求,提出通过党建引领医院离退休干部参与社会治理的“1235”模式,并给出具体的操作路径,以期为推动医院离退休干部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梯度减压的手术方法对预防术中脑膨出、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的效果。方法对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分次减压手术方式及去骨瓣后,硬膜与颞肌筋膜瓣减张缝闭硬膜切口方法。结果40例脑肿胀患者术中脑嘭出6例占15.0%,死亡19例占47.5%;60例脑内血肿病人未发生脑膨出,死亡12例占20%。结论脑外伤后脑血管调节麻痹及血肿压迫继发脑水肿易造成脑膨出.术中分次减压降低了骨窗部位脑组织的顺应性,从而降低了局部的压力梯度,避免脑血管急性扩张,能有效防止脑膨出,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16、P15、P14基因5'CpG岛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方法检测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P16、P15、P14基因甲基化程度,χ^2检验分析其甲基化程度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分期间关系。结果 膀胱移行细胞癌P16、P15、P14 5'CpG岛甲基化扩增阳性化率分别为27.5%、17.5%、35%,而正常膀胱组织中均未检测到三种基因5'CpG岛甲基化。P16、P14基因甲基化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分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P15基因则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16、P15、P14基因在膀胱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率较高,三种抑癌基因5'CpG岛异常高甲基化,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压氧综合治疗持续植物状态3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评估高压氧综合治疗持续植物状态的疗效和探讨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9年—2005年应用高压氧治疗的30例持续植物状态病例,主要分析了原发病因、高压氧治疗次数以及高压氧治疗时机与疗效的关系。结果脑外伤组显效率和好转率明显高于非脑外伤组(P<0.05),开始治疗时间≤30d组及31~60d组好转率明显高于≥61d组(P<0.05)。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对脑外伤所致持续植物状态患者60d以内开始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医疗护理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道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月平  林连兴 《吉林医学》2006,27(6):608-609
目的:探讨医疗护理安全与护士职业道德水平的关系。方法:分析目前护理不安全因素,寻找相应对策。结果:医疗护理安全大大提高,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在医疗护理安全活动中,护理安全担当着一个重要角色。通过对护士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素质教育及法制教育等措施,提高了医疗、护理安全,减少了医疗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7.
趾蹼血管分型的临床认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120例足趾移植再造手指病例,对趾蹼间的血管形态和交通情况进行观察,并阐述其临床意义。方法临床观察120例156侧趾蹼,对第一跖骨背动脉和第一趾底动脉在趾蹼间的走向、口径以及两者的交通支情况进行记录并进行分型。结果按孙博的分型方法:Ⅰ型72侧,占46.2%;Ⅱ型57侧,占36.5%;Ⅱ型7侧,占4.5%;Ⅳ型3侧,占1.9%;Ⅴ型15侧,占9.6%;另有2侧(占1.3%)第一跖骨背血管口径〉1mm,虽发出趾背动脉供养蹲趾胫侧和第二趾腓侧,但在趾蹼内与趾底血管无吻合,故称之为孙博Ⅵ型。结论(1)从解剖形态看应增加孙博Ⅵ型较全面;(2)从临床实用角度出发,趾蹼间血管可以简单分为三型:Ⅰ型交通支口径在0.5mm以上。Ⅱ型交通支在0.5mm以下。Ⅲ型无交通;(3)手术中采用第一套或第二套供血系统,首先要看趾蹼间血管的交通支,即按本组的分型属Ⅰ型采用第一套供血系统,Ⅱ、Ⅲ型采用第二套供血系统。  相似文献   
8.
关节镜辅助下钢板内固定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分析关节镜辅助下钢板内固定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78位患者,86例累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在关节镜辅助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12~30个月),通过比较术前术后X线片和踝足功能的AOFAS评分对治疗效果作分析评价.[结果]86例关节内跟骨骨折术后X线示复位满意.与术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AOFAS评分优良率91.86%.[结论]对于关节内跟骨骨折,采用关节镜辅助钢板内固定更加接近解剖复位,足部功能恢复满意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带浅静脉干逆行皮瓣早期微血管构筑变化的体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带浅静脉干的逆行皮瓣早期微血管构筑变化的特点以供临床实践参考。方法 应用生物体视学技术测量带浅静脉干皮瓣微血管体积密度,结合组织学观察,与不带静脉干皮瓣作对照比较。结果 带浅静脉干皮瓣组微血管密度整体水平高于不带静脉干皮瓣组(P〈0.05)。结论 浅静脉干的存在有利于皮瓣的血管化进程,保留浅静脉干对皮瓣成活有利。  相似文献   
10.
Generally, a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 is conducted for the diagnosis of stroke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because these scans are easier and faster in the detection of stroke. If there are no signs of hemorrhage on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 an ischemic stroke is diagnosed and treated accordingly. 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can may be taken in order to verify ischemic stroke. This process may lead to improper treatment and is time consuming. To address this situation, case studies are presented in which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and gradient recalled echo were performed to detect hemorrhagic and ischemic stroke and particularly,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which is undetectable with a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