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22篇
  免费   5153篇
  国内免费   3061篇
耳鼻咽喉   348篇
儿科学   584篇
妇产科学   441篇
基础医学   4792篇
口腔科学   747篇
临床医学   5550篇
内科学   5789篇
皮肤病学   400篇
神经病学   2324篇
特种医学   16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0篇
外科学   3770篇
综合类   8226篇
现状与发展   12篇
一般理论   5篇
预防医学   3207篇
眼科学   1383篇
药学   4742篇
  52篇
中国医学   3173篇
肿瘤学   3081篇
  2024年   209篇
  2023年   782篇
  2022年   1612篇
  2021年   2572篇
  2020年   2004篇
  2019年   1659篇
  2018年   1614篇
  2017年   1494篇
  2016年   1394篇
  2015年   1977篇
  2014年   2611篇
  2013年   2278篇
  2012年   3211篇
  2011年   3418篇
  2010年   2249篇
  2009年   1854篇
  2008年   2265篇
  2007年   2105篇
  2006年   2167篇
  2005年   1871篇
  2004年   1364篇
  2003年   1535篇
  2002年   1295篇
  2001年   1002篇
  2000年   983篇
  1999年   821篇
  1998年   502篇
  1997年   528篇
  1996年   382篇
  1995年   356篇
  1994年   303篇
  1993年   175篇
  1992年   254篇
  1991年   195篇
  1990年   159篇
  1989年   137篇
  1988年   135篇
  1987年   119篇
  1986年   118篇
  1985年   93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26篇
  1979年   37篇
  1974年   35篇
  1973年   27篇
  1969年   31篇
  1967年   29篇
  1966年   3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鉴定当地民间应用普遍的野生药用真菌,并探讨其治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一株采自定陶仿山野生药用真菌进行鉴定,确定为硬皮马勃。通过文献检索收集硬皮马勃化学成分,利用PubChem软件和TCMSP、GCS数据库得到化学成分结构信息及其药用动力学参数和相关靶点分析,通过SysDT和WES系统鉴定潜在化学成分靶点,利用CTD数据库获得靶点功能,将潜在化合物和肿瘤相关靶点导入Cytoscape3.8.0软件构建分子-靶标网络。应用DAVID数据库对肿瘤相关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揭示有关活性成分靶点所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和通路,将肿瘤相关靶点和通路导入Cytoscape3.8.0软件构建靶点-通路网络。结果 从文献中获得硬皮马勃的化学成分59个,通过ADME计算系统筛选出5个潜在活性的化合物即活性成分,预测到38个靶点,其中与肿瘤相关靶点16个。这些活性成分主要通过Toll-like receptor、PI3K-AKT、MAPK和NF-kappa B等通路参与免疫应答,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殖,促进其凋亡。结论 表明硬皮马勃治疗肿瘤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协同作用的特点,并通过多层次效应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本研究为更好理解硬皮马勃作用肿瘤的机制和肿瘤药物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Zedoary tumeric (Curcumae Rhizoma, Ezhu in Chinese) has a long history of application and has great potential in the treatment of liver cancer. The anti liver cancer effect of zedoary tumeric depends on the combined action of multiple pharmacodynamic substanc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specific mechanism of zedoary tumeric against liver cancer,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mechanism of its single pharmacodynamic substance against liver cancer, and then verifies the joint anti liver cancer mechanism of its "pharmacodynamic group". By searching the research on the anti hepatoma effect of active components of zedoary tumeric in recent years, we found that pharmacodynamic substances, including curcumol, zedoarondiol, curcumenol, curzerenone, curdione, curcumin, germacrone, β-elemene, can act on multi-target and multi-channel to play an anti hepatoma role. For example, curcumin can regulate miR, GLO1, CD133, VEGF, YAP, LIN28B, GPR81, HCAR-1, P53 and PI3K/Akt/mTOR, HSP70/TLR4 and NF-κB. Wnt/TGF/EMT, Nrf2/Keap1, JAK/STAT and other pathways play an anti hepatoma role. Network pharmacolog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ore targets of the "pharmacodynamic group" for anti-life cancer are AKT1, EGFR, MAPK8, etc, and the core pathways are neuroactive live receiver interaction, nitrogen metabolism, HIF-1 signaling pathway, etc. At the same time, 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cific mechanisms of pharmacodynamic substance and "pharmacodynamic group", it is found that they have grea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in target, pathway, biological function, determination of core pharmacodynamic components, formation of core target protein interaction, in-depth research of single pharmacodynamic substance, increasing curative effect and so on. By analyzing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zedoary tumeric pharmacodynamic substance and "pharmacodynamic group" in the treatment of liver cancer, this paper intends to provide some ideas and references for the deeper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of zedoary tumeric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armacodynamic substance and "pharmacodynamic group".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温针灸对功能性便秘(FC)患者临床症状及焦虑抑郁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收治的FC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温针灸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便秘临床症状积分、首次排便时间、中医证候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6. 00%,对照组有效率68.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周排便次数、粪便性状积分和排便困难程度均改善,中医证候评分、SAS和SDS评分下降,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周排便次数、粪便性状积分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SDS和SAS评分、首次排便时间以及排便困难程度积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温针灸治疗能调节胃肠道运动、润湿肠道、显著改善便秘等临床症状,对FC患者有显著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儿童晕厥临床诊治研究的发展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晕厥在临床常见,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儿童晕厥诊断关键技术的建立、诊断程序及个体化治疗新策略的提出,显著提高了儿童晕厥的诊治水平.基于研究成果,我国先后制定了多部儿童晕厥诊治指南与专家共识,并在国际期刊颁布了儿童和青少年晕厥指南,充分发挥了中国在国际儿童晕厥诊治领域的引领作用.今后尚需进一步开展儿童晕厥的流行病学研究,优化儿童晕厥预警体系以及干预与预防新策略,进一步推进儿童晕厥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7.
8.
吴祎培  张羽  陈曦  冯希平 《口腔医学》2020,40(3):239-243
目的通过检查有龋及无龋母亲的口腔卫生状况,并通过随访收集其婴儿1个月(1月龄)及6个月(6月龄)的唾液样本测序分析,观察母亲患龋情况对其婴儿口腔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筛查收集1月龄婴儿的唾液样本;于首次采样时记录母亲的口腔卫生状况,根据母亲患龋情况将婴儿分为母亲有龋组(简称有龋组)和母亲无龋组(简称无龋组),跟踪随访至婴儿6个月时再次收集唾液样本。通过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分析婴儿不同月龄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本研究随访受试者10例(男6例,女4例),其中有龋组7例,无龋组3例,各组间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Shannon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龋组婴儿1月龄至6月龄时微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有较大变化;有龋组婴儿在1月龄和6月龄时组内各样本间物种组成均差异较大;1月龄时两组微生物群落较相似,而至6月龄时两组婴儿唾液的物种组成已开始发生变化。结论有龋组婴儿口腔内菌群多样性总体高于无龋组,在1月龄至6月龄间婴儿口腔内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及丰度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