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1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9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40篇
综合类   15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脏非黏液性肿瘤临床特点,总结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1996年10月至2005年3月进行外科治疗的56例心脏非黏液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发生部位、肿瘤性质和外科治疗特点等。结果心脏非粘液性肿瘤占本院同期手术患者的0.14%,良性肿瘤28例,恶性肿瘤28例,其中继发性心脏肿瘤8例。良性肿瘤最常见的是生长在心室,共18例;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生长部位是心房,共15例。外科治疗行急诊手术者12例。心包开窗引流术2例,探查术1例,术中肿瘤全部切除者26例,部分切除27例,术后住院期间死亡1例。结论心脏非黏液性肿瘤临床表现各异、病理类型多样、病变广泛,手术原则为尽可能切除肿瘤和保持心脏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  相似文献   
2.
改良超滤对婴幼儿心脏手术输血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改良超滤技术在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中对输血及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6 0例接受体外循环下心血管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均分为对照组 (不接受任何超滤 )、常规超滤组 (CUF组 )和改良超滤组 (MUF组 )。观察术中库血用量、血浆用量、血球压积的变化及术后2 4h出血量 ,并用SSPS/PC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MUF组库血用量、血浆用量、术后 2 4h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CUF组 (P <0 0 1) ,且滤出水量明显多于CUF组 (P <0 0 1)。结论 在婴幼儿心血管手术中 ,改良超滤可有效排出体内水分 ,提高血球压积 ,明显减少输血及术后出血 ,是节约用血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肝脏移植涉及的棘手问题很多,如血流动力学,凝血,出血,水电解质,温度等。文章着重介绍体外循环在解决肝移植手术中解决上述问题时所发挥的作用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4.
体外循环(CPB)必须保证充分的灌注,避免缺氧性损害。人们对CPB中氧代谢变化予以很大关注。本研究通过CPB中温度与动静脉氧饱和度的变化,了解心脏直视手术病人在CPB中有氧代谢的变化。它们包括氧供量(QO_2)、氧耗量(VO_2)、氧摄取量(O_2ext)。  相似文献   
5.
在体外循环应用中,对搏动灌注进行了大量研究和讨论,但争议较多,应用尚未普及。本文对近年有关搏动灌注的论文做了综述,介绍了搏劝灌注的各种理论基础和搏劝灌注的研究情况,提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朱斌  闵苏  龙村 《四川医学》2000,21(10):854-856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oconditioning IPC)对未成熟心脏全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对经历5Min缺血、10Min再灌注的幼兔(14~21天)心脏进行离体灌注,观察其在生理温度(39℃)下接受30Min缺血、40Min再灌注的心肌酶释放、心肌能量及病理变化。结果 IPC组全心缺血后心脏停跳持续时间显明延长(P〈0.01),心肌ATP含量明显减少(P〈0.00  相似文献   
7.
UW液对冠状动脉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UniversityofWisconsin液 (UW液 )对猪冠状动脉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新鲜猪心外膜下冠状动脉前降支切成 3段 ,长 3mm ,共 2 8条血管环 ,随机分 4组 ,每组 7条。常温下 ,对照Ⅰ组 :在 37℃有氧的器官槽中用重碳酸盐缓冲液 (KH液 )保存 4h ;AⅠ组 :同等条件下用UW液保存 4h。低温下 ,对照Ⅱ组 :在 4℃无氧的冰箱中用KH液保存 4h ;AⅡ组 :同等条件下用UW液保存 4h。采用器官槽法 ,持续监测在 37℃保存过程中血管环张力的变化 ,及在环加氧酶阻断剂消炎痛 (7μmol L)和一氧化氮合成酶阻断剂N 硝基 L 精氨酸 (30 0 μmol L)作用下 ,前列腺素F2α(30nmol L)及非受体介导钙离子载体引发的收缩舒张反应。结果 :与对照Ⅰ组相比 ,AⅠ组血管末张力明显降低 ,AⅠ组预收缩反应程度明显降低。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相比 ,非受体介导钙离子载体引发的舒张反应 ,AⅠ组、AⅡ组明显下降。结论 :在 37℃条件下UW液对冠状动脉张力的影响主要以舒张为主 ;低温有利于UW液对冠状动脉的收缩功能的保护 ;冠状动脉经UW液保存 4h后 ,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介导血管舒张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8.
心内直视手术中输自体血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9~1993年的4年中,共进行心内直视手术时输自体血1755例(其中成人1555例,儿童200例),共放出自体血105万ml,平均每例放血600ml。患者年龄最小生后62天,最大74岁,体重最轻4.5kg,最重98ks。本文推道了临床情况放血方法及一系列临床科研工作。此项工作培养了干部,节约了库血,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和减少手术后肝炎发生的危险,应广为宣传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检测血浆中的几种血小板micro RNAs来观察输血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小板活性的影响,以进一步明确输血导致缺血性并发症的相关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参考。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选择本院100例拟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输血组和未输血组各50名。输血组将患儿静脉血1.8 ml与0.5 ml同型贮存红细胞悬液混合,30 min后检测各项指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以及血小板微粒(PMP)的含量。光密度比浊法检测两组患儿ADP诱导下血小板的聚集功能。运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血浆血小板来源的mi R-223、mi R-24、mi R-126、mi R-191的水平。进一步比较未输血组患儿中,非紫绀型亚组与紫绀型亚组间血小板活性、聚集功能及上述几种micro RNAs的表达有无差异。结果两组患儿输血前血红蛋白(Hb)水平无组间差异(P>0.05),输血组加入0.5 ml贮存红细胞悬液后,Hb较之前升高(23±6)g/L。输血组较未输血组,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PMP的含量以及血小板聚集功能均明显增高(P<0.05)。输血组血浆血小板来源的几种micro RNAs含量较未输血组明显升高(P<0.05),以mi R-223的差异性最为显著。未输血组中,紫绀型亚组血小板激活程度较非紫绀型亚组明显增高,血小板聚集功能明显降低,几种micro RNAs的表达均较高(P<0.05)。结论输血可引起血浆中血小板来源的micro RNAs表达增高,尤其是mi R-223,可作为研究不同疾病状态下血小板活性的指标。为减少输血相关不良反应,临床输血应严格掌握用血指征。  相似文献   
10.
心内手术后纵隔引出血的血液流变学和生化分析(摘要)李景文郑红李庶龙村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库血的应用,预防血液传染病,使纵隔引出血回输技术更安全可靠。1材料与方法瓣膜替换病人12例,一般情况和手术过程基本一致,术后12小时抽取自体血、纵隔引出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