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28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12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发生高尿酸血症的机制及防治策略。方法:分析480例肾移植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正常而血尿酸增高者43例(9%),其中痛风7例,移植肾肾盂或输尿管结石3例。随访1~5年,1例痛风患者血尿酸及症状控制不理想,余血尿酸均控制在正常水平,未见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高尿酸血症是肾移植术后较常见的问题,发生原因较多,但主要与环孢素A的作用有关;长期降尿酸及碱化尿液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肾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感染与慢性移植物肾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与慢性移植物肾病 (CAN)的关系。 方法  1999年 8月至 2 0 0 0年 12月行肾移植并随访 3年的患者 77例 ,根据术后 6个月内外周血CMV pp6 5 ( )白细胞计数的数量和持续时间 ,将其分为 :非活动性 (A组 ,n =15 )、低活动性 (B组 ,n=32 )、短期高活动性 (C组 ,n =18)和长期高活动性 (D组 ,n =12 )CMV感染 4组。 6个月后行移植肾穿剌活检 ,通过免疫荧光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比较 4组患者肾组织中转移生长因子β1(TGF β1)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 ;3年后比较 4组患者肾功能不全 (血肌酐持续 >114 μmol/L)的发生率和肌酐清除率 (Ccr)减损量 ;对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通过活检明确是否为CAN。 结果 肾移植 6个月后A、B、C组TGF β1蛋白表达量分别为 :( 5 .82± 1.32 )× 10 6、( 6 .34± 1.4 7)× 10 6和 ( 6 .5 8± 1.4 4 )× 10 6,TGF β1mRNA分别为 :0 .84± 0 .17、0 .78± 0 .15和 0 .82± 0 .16 ;D组TGF β1蛋白和mRNA表达量分别为 ( 10 .4 7± 2 .12 )× 10 6和 1.37± 0 .2 5 ,均明显高于前 3组 (P <0 .0 1)。前 3组 3年内Ccr减损量分别为 :( 5 .6± 5 .2 )、( 6 .2± 6 .4 )和 ( 5 .9± 4 .7)ml/min ;D组为 ( 15 .8± 9.6 )ml/min ,明显高于前 3组  相似文献   
3.
创新思维对肾移植模型制作教学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鼠肾移植模型是研究肾移植排斥反应发生机制、治疗措施以及诱导免疫耐受的重要平台,但其制作复杂,在传统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对此,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创新思维,改进了教学方式,建立了多项新技术,显著提高了以显微外科技术为基础的大鼠肾移植模型制作的教学效率与质量,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应用现代教学手段解决传统教学中的难题1.1大鼠肾移植模型的制作特点以及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该模型制作主要依赖显微外科技术,教学中,从解剖结构、手术器械到手术操作的突出特点是“精细、微小”,也是教学的难点。传统教学主要依靠文字教材以及部分挂…  相似文献   
4.
王平贤  黄赤兵  范明齐  张艮甫 《重庆医学》2006,35(15):1355-1357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尿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浓度与远期肾功能的关系。方法2000年3月~2003年3月期间,对肾移植术后满1年、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检测血、尿TGF-β1浓度,并对上述患者进行至少3年的随访,对随访期内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通过活检明确是否为慢性移植肾肾病(CAN)。比较术后1年时不同尿TGF-β1浓度患者在3年随访期内肌酐清除率(Ccr)减损量;比较在随访期内诊断为CAN的患者与非CAN患者在肾移植1年时的血、尿TGF-β1浓度。结果共有267例患者完成了为期3年的全程随访,上述患者术后1年时尿TGF-β1浓度为:135.1~442.8pg/mg.Cr,其中尿TGF-β1浓度高的患者在3年随访期内Ccr减损量明显大于尿TGF-β1浓度低的患者(P<0.01);非CAN与CAN患者在肾移植1年时,尿TGF-β1相对浓度分别为(182.4±42.5)pg/mg.Cr、(395.5±32.7)pg/mg.Cr,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TGF-β1浓度分别为(32.0±4.9)ng/ml、(31.9±4.8)ng/ml,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移植后早期检测尿TGF-β1对远期肾功能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TGF-β1可能在CAN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用供体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介导肾移植受体淋巴细胞反应的可行性。方法肾移植前分别取供体骨髓和脾脏(n=13),分离单个核细胞,液氮冻存备用;术后1、3、6、9个月以冻存的骨髓细胞分离CD34 细胞培养DC并复苏脾细胞分别作为刺激细胞,观察活细胞比率,健康志愿者以及受体淋巴细胞对DC和脾细胞刺激的反应。结果与术前相比,随术后时间延长,脾细胞中活细胞比率呈进行性降低(94%~14.8%),各组DC活细胞比率为92.2%~95.3%;健康志愿者以及受体淋巴细胞对脾细胞刺激的反应均进行性降低,健康志愿者淋巴细胞对DC刺激的反应波动在稳定水平(13 870±1 461~14 303±1 794,P>0.05),受体淋巴细胞对DC刺激的反应波动在13 650±1 678~7 796±1 083。结论供体骨髓源性DC具有稳定的细胞活力和刺激能力,作为术后长时间内介导肾移植受体淋巴细胞反应的刺激原,明显优于供体脾细胞。  相似文献   
6.
雷帕霉素作用机制研究及在肾移植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赤兵  张银甫 《中国药房》2006,17(7):547-549
雷帕霉素(Rapamycin,RPM)于1975年从加拿大Easter岛的吸水链酶芮中提取,当时被作为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989年才发现其具有强大的免疫抑制作用,经过10年的研发,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于1999年批准其相关产品首先应用于临床肾移植。目前,国外已应用其于以肾移植为主的各类器官移植,近年国内也开始应用于肾移植。临床应用结果显示,RPM是一种高效、低毒的免疫抑制药,因其有别于其它免疫抑制药的特殊作用机制,不仅在预防、治疗。肾移植排斥反应中取得较好效果,而且在慢性移植物。肾病的控制以及移植后肿瘤的预防、治疗方面取得较好效果。本就RPM作用机制研究以及在。肾移植中的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应用CD4+CD25+Treg细胞诱导大鼠肾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供体抗原特异性CD4 CD25 Treg细胞诱导移植免疫耐受,抑制大鼠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方法 以SD、Wister大鼠分别为供、受体建立同种异体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动物模型;受体脾细胞悬液同供体肾组织抗原孵育培养,诱导获得对供体抗原的特异性;采用MACS法分选具有供体抗原特异性的CD4 CD25 T细胞,FACS流式细胞法检测分选的CD4 CD25 T细胞及CD4 CD25 Treg细胞纯度;获得之供体抗原特异性CD4 CD25 Treg细胞于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2、4、6、8、10周,分别经尾静脉注射入受者体内(实验组,n=12),选取未注射组为对照(n=12).观察两组移植肾脏存活时间;术后第10、40、80天MTT法检测比较两组受体脾细胞对供体抗原刺激反应程度;术后第10、20、40、60、80天分别监测各组血肌酐水平.结果 FACS流式细胞法检测分选的CD4 CD25 T细胞得率为4.13%,分离纯度为73.34%;CD4 CD25 Treg细胞纯度为65.22%.所分选之CD4 CD25 Treg细胞成功获得供体抗原特异性,对供体抗原的抑制率(IR)为85.4%.移植肾存活时间:治疗组移植肾存活时间为(98.83±6.66)d,显著长于对照组的(78.25±4.71)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0、80天治疗组脾细胞对供体抗原刺激反应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0、40、60、80天对照组血肌酐指标明显高于治疗组,同治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供体抗原特异性CD4 CD25 Treg细胞可特异性抑制受体对供体抗原的免疫反应,有效抑制了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随着腔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输尿管镜被广泛地运用于腔内探查、碎石、止血、肿瘤烧灼等疾病的诊治[1],成为泌尿外科重要的诊治技术之一[2].但由于输尿管镜操作难度大,技巧要求高[3],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操作机会,制约了初学者对该项技术学习和掌握的进度[4].为了缩短低年资医生对输尿管镜操作的学习曲线,探讨输尿管镜操作的临床教学方法,本研究自行设计并制作出透明泌尿系统模型,运用于本科进修生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尿激酶对长时间热缺血(warm ischemia,WI)肾脏的形态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30只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热缺血组(WI组)、热缺血+尿激酶治疗组(WI+UK组).夹闭左侧肾动、静脉90 min模拟热缺血过程,HCA液冷灌注及肾脏血流复灌,模拟自体原位肾移植.比较各组血肌酐(Cr)、肾脏组织病理改变(HE、Masson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WI组和WI+UK组术后Cr水平明显升高(P<0.05),术后35 d Cr水平WI+UK组[(118.99±17.18) μmol/L]明显低于WI组[(165.34±8.38) μmol/L,P<0.01].WI组肾小球内大量微血栓形成,肾小管水肿、坏死;WI+UK组肾小球未见血栓,肾小管未见异常.WI组TM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WI+ UK组明显低于WI组(P<0.05).结论 热缺血90 min后有明显的微血栓形成,导致肾脏结构破坏及肾功能下降.尿激酶治疗后微血栓溶解,有利于肾脏结构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王书龙  张艮甫  黄赤兵 《重庆医学》2006,35(16):1441-1444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LFA-1、ICAM-1基因表达水平对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预测作用.方法 (1)在取肾同时取供体脾脏,并制成脾细胞悬液.在术前及术后第4天分别抽取受者外周静脉血,并分离出淋巴细胞.同时跟踪调查受者术后1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2)以供者及无关者脾细胞为刺激细胞,受者淋巴细胞为反应细胞,做混合淋巴细胞培养.采用MTT法测定供者及无关者脾细胞刺激受者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指数.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测定在供体脾细胞、无关者脾细胞刺激及未刺激时,受者淋巴细胞LFA-1、ICAM-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1)本组研究了35例能够获取外周血淋巴细胞及供体脾细胞的患者,术后1个月内发生过急性排斥反应10例,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25例,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28.6%.(2)术前及术后第4天时,供体及无关者脾细胞刺激受者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指数在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与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受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天,正常组淋巴细胞对供体脾细胞反应的刺激指数术后较术前的下降值明显高于排斥组,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组和排斥组淋巴细胞对无关者脾细胞反应的刺激指数术后较术前的下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前及术后4d,未刺激时,受者淋巴细胞LFA-1、ICAM-1基因表达水平在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与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受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4d,无关者脾细胞对受者淋巴细胞刺激时,受者淋巴细胞LFA-1、ICAM-1基因表达水平在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与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受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4d,供者脾细胞对受者淋巴细胞刺激时,受者淋巴细胞LFA-1、ICAM-1基因表达水平在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与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受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术前、术后受者淋巴细胞对供体特异抗原及无关者抗原反应的刺激指数,对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无预测作用;而术后,受者淋巴细胞对供体抗原反应的刺激指数较术前的下降值可能有一定的预测作用.(2)术前、术后在无关者抗原刺激及无抗原刺激时,肾移植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LFA-1、ICAM-1基因表达水平对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无预测作用.(3)术前、术后在供体特异抗原刺激时,肾移植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LFA-1、ICAM-1基因表达水平对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有明显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