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钉棒复位椎间融合器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3月~2010年2月收治的76例腰椎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76例患者采用钉棒复位椎间融合器固定进行治疗,比较手术前、后及随访结束时Taillard指数、疼痛评分(VAS)、腰功能评分(LBOS)、腰椎前凸度及椎间隙高度指数,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18个月,本组患者优56例,良14例,可6例,优良率为92.1%;术后仅发生硬脊膜损伤、脑脊液漏1例;术后Taillard指数、VAS、LBOS、腰椎前凸度及椎间隙高度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随访结束后VAS较术后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钉棒复位椎间融合器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影像学将20例骨质疏松陈旧性单椎体骨折分为稳定型、不稳定型两组,每组10例,均应用PV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前30 min及术后6h、3d、30 d弯腰活动时数字模拟评分(VAS),比较术前、术后伤椎节段站立位与平卧位X线片椎体前缘高度水平.结果 术前30min弯腰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30 min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观测点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3d、30 d弯腰时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型组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组术后站立位、平卧位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术前疼痛较稳定型明显,但PVP治疗后二者效果类似;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PVP术后高度可得到一定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与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98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锁定钢板内固定,48例)和B组(解剖型钢板内固定,50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差异不大,但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评分存在明显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具有更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微创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miR-1225-5p在骨肉瘤病人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04例骨肉瘤病人(骨肉瘤组)、45例骨膜炎病人(骨膜炎组)和5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用RT-PCR检测血清中miR-1225-5p的表达水平.以中位数为截断值,将骨肉瘤病人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绘制ROC曲线分析miR-12...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PR)治疗高龄骨质疏松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0-2014年高龄严重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共30例,采用区组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 A、B 两组(各15例患者)。A 组采用 PFNA 治疗方式,B 组采用 FHPR 治疗方式。比较两组病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及术后6周 Harris 评分,观察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严重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近期疗效。结果平均失血量 A 组为(200.3±50.6)mL,B 组为(456.2±60.2)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术后平均下地活动时间为(30.2±10.1)d,B 组为(14.2±7.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5)。结论 FHPR 是治疗老年性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急诊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9年9月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68例急诊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围手术期(入院至术后3个月)DVT的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DVT的因素进行分析,根据结果构建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法分析模型预测DVT的价值,计算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268例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患者中,发生DVT者88例,占32.8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2.365,95%CI:1.653~5.394,P=0.005)、ISS评分≥25分(OR=4.236,95%CI:1.937~6.002,P=0.002)、GCS评分<9分(OR=1.968,95%CI:1.125~3.627,P=0.018)、术后未使用抗凝药(OR=4.369,95%Cl:1.699~6.374,P<0.001)、术后卧床时间≥7 d(OR=5.136,95%CI:1.937~7.815,P<0.001)是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影响因素。本研究构建了DVT预测模型,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701。该模型预测DVT的灵敏度为81.82%(72/88)、特异度为87.09%(108/124),准确率为67.16%(180/268)。结论急诊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患者围手术期DVT的发生率较高。年龄≥60岁、ISS评分≥25分、GCS评分<9分、术后未使用抗凝药、术后卧床时间≥7 d是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骨性关节炎是以软骨细胞去分化、软骨退化和软骨缺损为特征的致残性疾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药物,临床治疗以延缓病情为主。丹参酮ⅡA是丹参中脂溶性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可降低炎症反应、保护软骨组织以防治骨性关节炎。综述了丹参酮ⅡA防治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总结其作用机制,为丹参酮ⅡA临床治疗骨性关节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症脊柱骨折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术前30 min注射帕瑞昔布钠)、B组(术前30 min注射帕瑞昔布钠及盐酸哌替啶)、C组(盐酸哌替啶)和D组(对照组),每组50例。记录4组患者术前静息、活动时,术后6 h,术后3、7 d,术中给药后即刻(T0)、注入局部麻醉药后(T1)、穿刺针到达骨膜(T2)、注入骨水泥时(T3)各时间点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观察4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术中、术后24 h恶心、呕吐、寒战、精神症状(烦躁等)等。结果 200例患者中男42例,女158例,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平均年龄(73.02±7.35)岁,A组患者平均年龄(72.14±7.57)岁,B组患者平均年龄(72.74±7.97)岁,C组患者平均年龄(73.98±7.32)岁,D组患者平均年龄(73.22±6.56)岁。200例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术前活动时VAS评分与术后6 h,术后3、7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