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目的基于针刺治疗慢性疼痛的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文献进行述评,为针刺治疗慢性疼痛的机制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方法对近10年针刺治疗慢性疼痛的fMRI研究进行回顾,依据病种选择、样本量计算、试验设计、研究结果四方面内容进行述评,分析并总结当前研究现状。结果偏头痛、膝骨关节炎和下腰痛是目前研究中涉及频次最高的3个病种。受试者的疾病亚型、年龄段、利手习惯及fMRI禁忌症在研究中基本都保证了一致性和规范性。但多数研究仍存在样本量计算方式不明确的问题。对照组设置主要包括标准对照、无效对照和安慰对照。针刺效应因素在各研究间存在较大差异。研究中结局指标包括疾病特异性量表、疼痛评分及心理、精神状态的评估。fMRI设计以静息态和单一任务态设计为主,多任务fMRI研究相对较少。研究证实针刺可调节疼痛处理网络的功能连接,有效建立心理物理疼痛稳态。结论运用fMRI探讨针刺治疗慢性疼痛作用机制的研究成果丰硕,未来可通过扩大病种的选择,完善质量控制,关注针刺效应影响因素,丰富数据处理手段,借鉴多学科任务设计方式等方式,促进针刺疗慢性疼痛机制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现状,探索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为针灸疗法辅助治疗COPD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建库至2022年2月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利用Microsoft Excel和CiteSpace软件对文献基本信息、关键词、时间线谱、突现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1)共检索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764篇,年发文量呈整体上升趋势,但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文献仍缺乏,大部分文献未报道基金支持;(2)纳入分析的1378名作者中,发文量≥5篇的共计18人,187所机构中发表文章数量最多的是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被提及的频率最高的前五位关键词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穴位敷贴、肺功能、临床疗效观察、稳定期,突现度前五的关键词分别为中医药疗法、穴位疗法、针灸疗法、冬病夏治、圣乔治呼吸问卷,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型、穴位按摩、炎症因子为近五年出现突现词。结论:穴位敷贴对COPD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是COPD针灸疗法的研究热点,而以COPD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型患者为主体,对其炎症因子机制的研究是未来趋势。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加...  相似文献   
3.
内脏痛是一种复杂的异质性疾病,对患者造成严重的精神及经济负担。通过对近10年关于针刺治疗内脏痛的中枢-与周围机制研究的文献进行检索、归纳和整理。结果发现,针刺参与内脏痛调节的中枢结构包括背根神经节、脊髓背角、孤束核、丘脑、脑干网状神经节以及大脑皮层等;同时5-羟色胺、中枢阿片肽、胃泌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嘌呤、去甲肾上腺素以及乙酰胆碱等神经介质也参与了针刺对内脏痛的调节。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针刺通过影响大脑葡萄糖代谢及脑功能活动来调节内脏痛也被逐步认识。笔者认为针刺治疗内脏痛的机制是多途径的,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内脏痛的针刺治疗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索针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用穴及配伍规律。方法 收集针灸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现代文献,建立针灸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处方数据库,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找寻针灸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用穴规律以及配伍规律特点。结果 ①共纳入文献115篇,涉及51个穴位,其中在临床上最常用的腧穴有肺俞、足三里、肾俞、定喘、膻中等;②针灸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穴位选择主要以临近肺脏的背腰部、胸腹部为主,常用的经脉也主要以足太阳膀胱经、任脉、足阳明胃经为主,特定穴的使用包括背俞穴、交会穴、五输穴、募穴、八会穴等;③在关联规则方面,“肺俞-足三里”以支持度54.78%排在第一,“肺俞-肾俞”“肺俞-定喘”分别排在二、三位;④聚类分析获得4个大类主要腧穴聚类群。结论 本研究发现针灸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选穴多以局部选穴、辩证选穴为主,多选取膀胱经上的背俞穴,配伍方法以前后配穴法、上下配穴法为主,推荐以肺俞、肾俞、脾俞、足三里、定喘为主要选穴,结合辩证论治选取丰隆、大椎、风门、中府、列缺等穴位进行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现状,为今后针灸在该领域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以计算机检索为主,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2020年3月15日。利用CiteSpace软件和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文献基本信息、研究类型及对象、试验设计、干预措施和研究主题5个方面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从1996年-2020年共有相关文献175篇,其中临床研究170篇,影像研究5篇,发文量总体呈波折上升趋势。多数论文由国家级基金资助,研究对象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居多,对照组以药物对照为主,干预措施以针灸居多,观察指标以临床症状居多,"肠易激综合征"、"针刺"、"腹泻型"等词为高频关键词。结论结合神经影像学技术探索其在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研究领域中有巨大潜力,研究者在今后可在此领域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的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患者穴位体表温度的特点和规律。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72例K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肝肾亏虚、阳虚寒凝、瘀血阻滞3个证型组。采用Fotric 226全平台热像仪检测受试者相关穴位皮肤温度,扫描范围为背腰部、膝关节部及踝部相关的19个穴位。运用SPSS 26.0软件分析KOA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穴位体表温度的关系。结果:KOA的3种不同证型在鹤顶、阴陵泉、膝关、足三里、悬钟、内膝眼、犊鼻、丘墟的体表温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阳虚寒凝证鹤顶、内膝眼、犊鼻、足三里、悬钟、丘墟温度高于其他两证型(P<0.05,P<0.01),肝肾亏虚证膝关温度低于其他两证型(P<0.05)。结论:不同证型间穴位温度存在差异,提示穴位温度变化可为KOA的中医辨证提供客观参考,并且在今后进行相关的穴位敏化研究时应当考虑中医证型对穴位体表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足少阳胆经为十二正经重要组成部分,其循行记载最早见于马王堆帛书,至《内经》时期,循行路线才基本完善确立,并为后世医家沿用。成都老官山汉墓"经穴髹漆人像"的出土,为系统的梳理足少阳经脉循行演变过程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