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异丙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或氯胺酮麻醉在人流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业农 《河北医学》2000,6(4):329-33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ASAG ~ 级人工流产术患者 40例 ,年龄 2 1~ 33岁 ,体重 4 2~ 6 4 kg,妊娠时间 4 2~56 d。1.2 方法1.2 .1 麻醉前常规禁食禁饮 ,手术前 30 min肌注苯巴比妥钠 0 .1和阿托品 0 .5mg。随机分为两组 ,芬太尼组 :于 30 s时间匀速静注异丙酚 1.5mg/ kg,意识消失后 30 s时间匀速静注芬太尼 1μg/ kg,继以异丙酚0 .2 mg/ kg· min持续输注直至手术结束 ;氯胺酮组 :于 30 s时间匀速静注异丙酚 1.5mg/ kg,意识消失后30 s时间匀速静注氯胺酮 1mg/ kg,继以异丙酚0 .2 mg/ kg·min持续输注直至手术结束。术中监测血…  相似文献   
2.
丙泊酚复合布托啡诺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业农 《河北医学》2009,15(12):1423-1425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布托啡诺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镇痛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丙泊酚诱导前1min缓慢静注布托啡诺0.04mg/kg,B组,丙泊酚诱导前缓慢静注芬太尼0.002mg/kg,C组丙泊酚2mg/kg,30s内匀速输注,术中体动追加丙泊酚1mg/kg至体动消失。记录用药前、用药后2min,术毕MAP、HR、SPO2及丙泊酚用药总量,手术结束患者清醒后5、10、15 min宫缩痛VAS评分。结果:三组HR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布托啡诺及芬太尼)用药后2 min MAP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用药后2min SPO2显著高于对照组(布托啡诺组P〈0.01,芬太尼组P〈0.05);清醒后VAS评分及丙泊酚总量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复合布托啡诺或芬太尼可以减少丙泊酚总量,能有效抑制或减轻术后宫缩痛,且不影响清醒质量,布托啡诺呼吸抑制作用较芬太尼更加轻微,还能抑制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乌司他丁对心肺转流心脏手术器官保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心肺转流(CPB)心脏手术中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器官保护作用。方法:择期CPB心内直视手术20例随机均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U组分别于阻断主动前和开放主动脉后给予乌司他丁各5000μ/kg,C组同时段给予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阻断主动脉30min,开放主动脉30min,开放主动脉1h,开放主动脉2h采集静脉血,用ELISA法测定样本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结果:两组中各项指标在麻醉诱导期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中各项指标在阻断主动脉30min,开放主动脉30min、1h、2h与麻醉诱导期比较有明显增加(P〈0.05和P〈0.01);U组中血浆TNF-α、IL-6、IL-8的浓度在阻断主动脉30min,开放主动脉30min,1h、2h与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减轻缺血一再灌注损伤,从而达到保护重要脏器的作用,但不能完全阻断炎症反应所致的中性粒细胞增加。  相似文献   
4.
黄业农 《临床医学》2006,26(11):66-67
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全麻)后拔管时,因其镇静镇痛作用逐渐消失,加之因吸痰、拔管对咽喉部及气管粘膜的刺激,常引起血压升高和心动过速等一系列心血管反应,这些伤害性刺激对原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的病人可导致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及脑血管意外等,较之气管插管更为危险。对气管插管期预防心血管反应的研究较多,而对拔管期预防心血管反应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本研究就艾司洛尔在全麻拔管期对心血管反应的预防作用作一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5.
对于没有远隔转移的肺癌患者来说,淋巴结受累是预后不良的最主要的征兆。但目前对淋巴结廓清的适应证及其范围仍存在争议。本研究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肿瘤标志物CEA浓度结合TDR,对肿瘤进行研究,阐明其在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为肺癌术前病理学预测及对淋巴结廓清、肺癌根治切除范围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SEA)与硬膜外麻醉(EA)在急性阑尾炎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I~Ⅱ级39例阑尾炎,随机分为两组:CSEA组和EA组,术中监测呼吸和循环状况,评估麻醉效果和维持时间,观察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CSEA组低血压(>20%基础值)发生率为36.8%(7/19),EA组为15.0%(3/20)(P<0.05)。CSEA组术中牵拉反应和静脉辅助药使用均为10.5%(2/19)都明显少于EA组43.3%(13/20)(P<0.01)。CSEA组术毕VAS优于EA组(P<0.01)。两组术后均无明显头痛。结论: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CSEA麻醉明显优于EA。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术前癌胚抗原(CEA)血清浓度和肿瘤影消失率(TDR)的变化,探讨其在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及对肺癌淋巴结廓清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129例肺切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CEA,术前1个月内行胸部CT检查,测量并计算TDR。术中均行系统纵隔淋巴结廓清及肺切除。分析CEA和TDR与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CEA阴性、TDR≥0.8对诊断肺腺癌pN0的特异性、阳性预测率(PPV)比由CT中淋巴结大小来判断肺腺癌pN0明显增高。结论:术前CEA测定有助于判断肺癌pN0,TDR水平与肺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CEA阴性、TDR≥0.8对诊断肺腺癌pN0比由CT中淋巴结大小诊断pN0更有价值,可以用来预测肺腺癌有无淋巴结转移,指导淋巴结廓清。  相似文献   
8.
喉显微外科手术40例随机分为间断静注组和持续微泵静注组分别间断静注丙泊酚0.5-1mg/kg、琥珀胆碱20-30mg和丙泊酚2-4mg.kg^-1.h-1、琥珀胆碱4-8mg.kg^-1.h^-1持续静注。结果微泵持续静注组麻醉平稳,用药少,心血管副作用轻,苏醒时间短,与间断静注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是值得推荐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老年患者由于生理退变,循环系统的代偿和调节能力下降,当体位改变或麻醉引起回心血量下降时,通过交感反射升高心率的代偿能力下降,易引起血压下降甚至严重的循环和呼吸抑制。我院自2005~2008年选择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