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合并肾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197例急性胰腺炎病例中,合并肾损害7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胰腺炎合并肾损害的发生率为39.6%,主要表现为蛋白尿68例(88.5%),镜下血尿23例(29.5%),颗粒管型3例(3.84%),镜下白细胞尿23例(29.5%)、血尿素氮升高15例(19.2%)。结论:急性胰腺炎合并肾损害发生率较高,重症可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埃索美拉唑联用机械碎石治疗胃石症3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石症是消化系统少见病,目前多认为是因食物中的鞣酸、果胶与食物残渣形成凝块所致.本文报道埃索美拉唑联用机械碎石治疗胃石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王晓燕  杨玲  鲁力锋 《当代医学》2021,27(2):147-148
目的探究美诺维亮菌口服溶液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92例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四联疗法治疗,研究组应用美诺维亮菌口服溶液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胃炎相关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在常规四联疗法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美诺维亮菌口服溶液,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快速缓解患者的胃炎症状,促进胃黏膜的修复,降低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值,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4.
下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病,通过对我院508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结肠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研究拟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以及结肠镜检查对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结肠镜下目测法(简称目测法)测量息肉大小的准确性.方法 以结肠镜下息肉电切后即刻用标尺测量(简称标尺法)为金标准,对比目测法产生的误差范围和数量.结果 共入选264例患者,观察结肠息肉264枚.测量结果 :目测法大于标尺法的占70.6%,平均误差5.5mm,小于标尺法的占14.6%,平均误差4.6mm.结论 目测法测量结肠息肉会产生一定的误差,但一般都在临床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通常比实际大小判断为大.其原因与目测法本身产生的误差、内镜操作者个人判断能力、心理因素、内镜头端与息肉距离的远近、息肉完整形态的暴露有关.  相似文献   
6.
乳果糖和食醋预防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果糖和食醋预防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后肝性脑病(HE)的疗效.[方法]将70例确诊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乳果糖口服及食醋灌肠,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发生HE患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血氨含量明显下降,数字连接实验(NCT)较对照组缩短(P〈0.01).[结论]乳果糖和食醋能有效预防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后HE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246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奥美拉唑静脉滴注组、奥美拉唑80 mg泵入组、奥美拉唑160 mg泵入组,各组患者数均为82例,然后比较各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不同给药治疗方法疗效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奥美拉唑持续静脉泵入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好于奥美拉唑分次静脉滴注,且大剂量奥美拉唑持续泵入治疗能够达到更好的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8.
非甾体类抗炎药致上消化道出血9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412例经胃镜及实验室检查证实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98例出血前10d内有服用NSAIDs史,分为老年组(122例)和中青年组(290例)进行研究。结果老年组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1);老年组服用药物以阿司匹林为主,中青年组以布洛芬为主;伴随疾病老年组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青年组以上感或关节疾病为主;老年组消化道出血以溃疡性病变为主,中青年组以黏膜糜烂为主。Hp感染老年组略低于中青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内NSAIDs相关性与非相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人患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其自身特点,不同于中青年患者,对于长期服用NSAIDs的老年患者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NBI)技术与染色技术对胃部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8例常规内镜检查有病灶者行NBI检查、亚甲蓝染色检查、亚甲蓝醋酸染色检查,观察3组检查方法胃黏膜腺管形态及微血管结构变化,进行病变显示清晰度评分,评价病变性质,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NBI组腺管结构清晰度评分优于亚甲蓝染色组(χ2=16.58,P〈0.05),但与亚甲蓝醋酸染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1,P〈0.05);微血管结构显示评分NBI组显著高于亚甲蓝染色组及亚甲蓝醋酸染色组(χ2=18.33,P〈0.05;χ2=16.74,P〈0.05);NBI组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83.8%)显著高于亚甲蓝染色组(73.2%)(χ2=17.12,P〈0.05),但与亚甲蓝醋酸染色组(85.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4,P〉0.05)。结论:NBI诊断胃部疾病效果确切,亚甲蓝醋酸染色诊断效果与NBI相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结肠黑变病(MC)的临床特点。方法2004年1月-2008年12月结肠镜检查3256例患者中检出MC患者87例作为MC组,从非MC组中随机抽取10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MC检出率为2.7%,男女比例1.35∶1;MC组服用泻剂者(74.7%)多于对照组(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组息肉发生率为56.3%高于对照组的20.0%,且MC组中服用蒽醌类泻剂者占绝大多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组中炎性病变、腺瘤性息肉发现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好发于中、老年人,MC易合并结肠炎性病变及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属于癌前期病变,故对于MC患者进行定期结肠镜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